陶淵明所寫的五柳先生——應該是寫自己吧——好讀書,不求甚解。對中國的詩詞,我好讀,但也不求甚解。於是,對唐詩宋詞,我能夠背誦的頗多,但所知卻不深入。
在美國求學時,整天不斷地工作,每個深夜,帶著疲倦之身往上躺下來時,腦海中還是想著日間所想的學術問題,難以入睡。要入睡先要「洗腦」。我洗腦的辦法,是拿一些與日間學術無關的書籍來看,半小時後就倦極而睡著了。我的「洗腦」讀物,來來去去都是頭的一迭中文書籍,讀完又再讀,持之以恆。這些讀物包括金庸的武俠小說、古文評注、唐詩宋詞。
說起來,在八二年回港之前,我絕少用中文寫文章,就是書信也少用中文。我寫中文的「功力」,可以說,其中有好一些是從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學回來的。這好比一個人每天按時在少林寺練鐵沙掌,二十餘年不斷地練,但從未跟人交手過招,這鐵沙掌管不管用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幾年前我開始為《信報》寫稿,出鐵沙掌時心驚膽戰——寫得生硬之極。但寫了幾篇後,就自覺漸漸得心應手,過癮之至也。
我喜歡詞,因為覺得長、短句比什麼五言、七律等來得放,朗誦時大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之感。且讓我在這裡以個人的喜愛,排列一下我喜歡的詞人,替他們每人選詞一首。為了要使讀者過癮,我所選的「代表」作不以家喻戶曉為準則;通俗的詞可能不夠新鮮,詞雖絕妙,但因為通俗就可能不耐咀嚼了。
我喜歡的詞人是辛棄疾,而在這裡我要選的詞是比較少為人知的一首《滿江紅》:
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但試將一紙寄來書,從頭讀。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時足?滴羅襟點點,淚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楊只礙離人目。最苦是立盡月黃昏,闌干曲。
第二個詞人是蘇東坡。這裡我選的是他的一首《卜算子》: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第三個是李清照。這裡我選她的《鳳凰台上憶吹簫》: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生怕離懷別苦,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第四應該是李後主。李煜的詞,差不多每首都家喻戶曉,很難取捨。假若要從通俗的角度來說,那麼李氏的《虞美人》的確名不虛傳: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第五個我喜愛的詞人很難選,因為宋代詞家高手甚多,只好跳到清代的納蘭容若了。他名性德,出身滿族貴家。善於騎射而精於詞;試看他的《長相思》吧: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後記
這篇文章是十年前寫的。時日的消磨使我的品味有所改變。五十五歲時我喜歡蘇東坡的《卜算子》,今天六十五歲,我比較喜歡他的《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Friday, December 28, 1990
Friday, December 21, 1990
熱情與悲哀
人畢竟是熱血動物。可能因為這個緣故吧,人可以變得很熱情,很衝動,但也可以由於太熱情而失卻了理性。這是人類的不幸。在這方面,中國人的不幸,縱然不是世界之冠,也一定位於前列。
記得在抗日戰爭期間,母親帶我們一群孩子逃難。雙十節時,生活艱苦的市民都熱情地跑到街上,以他們少之又少的積蓄買些燈籠之類,在街上遊行慶祝。到了戰後,我在廣州鄰近的佛山唸書,一九四八年初,還未「解放」,清早起來,我們一大群學生就站在廣場上,力竭聲嘶地大唱《義勇軍進行曲》。
後來韓戰爆發了,不少中國青年戰臥沙場。喪失了孩子的家庭得到一面木牌,上書「光榮家屬」。這樣一來,一些家庭的孩子沒有被征入伍,或上陣而不戰死的,父母就覺得不夠「光榮」而大哭起來了。這是鬧劇,也是悲劇。不知怎的,對國家大事,我感到激動的只有一次——那是去年六四的前前後後的事。
不久前,中文大學的翁松燃請我到那裡參加一個討論會,題目是《中國的社會主義》。這把我嚇了一跳。中國是什麼「社會主義」呢?中共建國四十一年,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時間,其制度腐化到核心裡去!我們想破了腦袋,不可能想得出更劣的制度;想破了腦袋,也不能想得出這制度有半點可取之處。享受極端不均,黨員恃勢凌人,幹部論資排輩,威風十足。此外舉國謊言滿天,學術賤如糞土,後門、貪污觸目皆是。人民大眾被斗的鬥,被整的整,被弄得死去活來的數以千萬計,還有閒情逸致去說什麼「社會主義」!你說奇不奇?中國的共產政制是對社會的侮辱,是對人類的侮辱!
我曾經談及,少年時的一位好友容國團,帶著赤子之心回到祖國去,在體壇上為祖國爭取到一個「世界第一」,足以光宗耀祖,但在文革初期,被指為什麼美國間諜,懸樑自盡了。近幾個月來,我有幸認識了兩位中國的藝術天才,他們對我說及文革時的往事,使我為之憤激,心境難平久之。
這兩位藝術天才,一位是鋼琴家劉詩昆。劉氏在文革時的經歷,駭人聽聞,很多人都知道,這裡不應贅述了。另一位是畫家林風眠。林氏作品的功力所在,是西洋畫的新印象派——但氣韻生動的畫面,卻充滿獨特的、東方的抒情意境。在印象派這方面,中國能拿出來與歷史上的大師相提而並論的,只有林風眠一個人。林氏的藝術發展很有傳奇性,將來有機會我會詳加介紹的。他今年九十歲,我能在他的晚年認識他,是我之幸。
不久前,與林風眠進晚餐,在席上他談到文革時的一段往事。他曾經用了八年工夫,精心繪畫。遇到文革,要被抄家,他就將千多二千幅心愛之作,放到浴缸內,加了水,踏為紙漿!一個藝術家竟然「肯」將自己心愛的作品,這樣親自動手毀滅,其內心的痛苦是難以筆墨形容的。嗚呼!是什麼政制,是什麼人道,是什麼社會,會逼使一個善良的藝術工作者這樣做?說共產政制有什麼優越性,這不是開玩笑嗎?
這些事,我思之惘然!我是個不信風水的人,然而,若說沒有風水這回事,是什麼要炎黃子孫受這樣的折磨呢?我們究竟犯了些什麼彌天大罪?一個慘無人道的、傷天害理的政制,為什麼可以維持了數十年?這個經濟學的難題,我久思也得不到答案。是時也?是命也?是運也?
有人說,藝術家是最沒有政治野心的人。我同意這句話。劉詩昆愛琴如命,要搞政治也不可能有時間。他犯了什麼罪?也許是因為他當時是葉劍英的女婿吧。林風眠愛畫如命。其人笑容可掬,善良如處子,開罪人的話半句也不說。為什麼文革時他要被關進牢獄中,雙手被縛於背後,俯腰飲食達四年半之久?
這些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不得已而求其次。我於是想:假若炎黃子孫沒有當年的熱情,也許就不會有跟著而來的悲哀吧!
記得在抗日戰爭期間,母親帶我們一群孩子逃難。雙十節時,生活艱苦的市民都熱情地跑到街上,以他們少之又少的積蓄買些燈籠之類,在街上遊行慶祝。到了戰後,我在廣州鄰近的佛山唸書,一九四八年初,還未「解放」,清早起來,我們一大群學生就站在廣場上,力竭聲嘶地大唱《義勇軍進行曲》。
後來韓戰爆發了,不少中國青年戰臥沙場。喪失了孩子的家庭得到一面木牌,上書「光榮家屬」。這樣一來,一些家庭的孩子沒有被征入伍,或上陣而不戰死的,父母就覺得不夠「光榮」而大哭起來了。這是鬧劇,也是悲劇。不知怎的,對國家大事,我感到激動的只有一次——那是去年六四的前前後後的事。
不久前,中文大學的翁松燃請我到那裡參加一個討論會,題目是《中國的社會主義》。這把我嚇了一跳。中國是什麼「社會主義」呢?中共建國四十一年,其中四分之三以上的時間,其制度腐化到核心裡去!我們想破了腦袋,不可能想得出更劣的制度;想破了腦袋,也不能想得出這制度有半點可取之處。享受極端不均,黨員恃勢凌人,幹部論資排輩,威風十足。此外舉國謊言滿天,學術賤如糞土,後門、貪污觸目皆是。人民大眾被斗的鬥,被整的整,被弄得死去活來的數以千萬計,還有閒情逸致去說什麼「社會主義」!你說奇不奇?中國的共產政制是對社會的侮辱,是對人類的侮辱!
我曾經談及,少年時的一位好友容國團,帶著赤子之心回到祖國去,在體壇上為祖國爭取到一個「世界第一」,足以光宗耀祖,但在文革初期,被指為什麼美國間諜,懸樑自盡了。近幾個月來,我有幸認識了兩位中國的藝術天才,他們對我說及文革時的往事,使我為之憤激,心境難平久之。
這兩位藝術天才,一位是鋼琴家劉詩昆。劉氏在文革時的經歷,駭人聽聞,很多人都知道,這裡不應贅述了。另一位是畫家林風眠。林氏作品的功力所在,是西洋畫的新印象派——但氣韻生動的畫面,卻充滿獨特的、東方的抒情意境。在印象派這方面,中國能拿出來與歷史上的大師相提而並論的,只有林風眠一個人。林氏的藝術發展很有傳奇性,將來有機會我會詳加介紹的。他今年九十歲,我能在他的晚年認識他,是我之幸。
不久前,與林風眠進晚餐,在席上他談到文革時的一段往事。他曾經用了八年工夫,精心繪畫。遇到文革,要被抄家,他就將千多二千幅心愛之作,放到浴缸內,加了水,踏為紙漿!一個藝術家竟然「肯」將自己心愛的作品,這樣親自動手毀滅,其內心的痛苦是難以筆墨形容的。嗚呼!是什麼政制,是什麼人道,是什麼社會,會逼使一個善良的藝術工作者這樣做?說共產政制有什麼優越性,這不是開玩笑嗎?
這些事,我思之惘然!我是個不信風水的人,然而,若說沒有風水這回事,是什麼要炎黃子孫受這樣的折磨呢?我們究竟犯了些什麼彌天大罪?一個慘無人道的、傷天害理的政制,為什麼可以維持了數十年?這個經濟學的難題,我久思也得不到答案。是時也?是命也?是運也?
有人說,藝術家是最沒有政治野心的人。我同意這句話。劉詩昆愛琴如命,要搞政治也不可能有時間。他犯了什麼罪?也許是因為他當時是葉劍英的女婿吧。林風眠愛畫如命。其人笑容可掬,善良如處子,開罪人的話半句也不說。為什麼文革時他要被關進牢獄中,雙手被縛於背後,俯腰飲食達四年半之久?
這些都是難以解答的問題。不得已而求其次。我於是想:假若炎黃子孫沒有當年的熱情,也許就不會有跟著而來的悲哀吧!
Friday, December 14, 1990
數學淺談
數學是一門很特殊的學問。怕數學的學生數之不盡。對一門學問產生了畏懼之心,要學得好就困難之極。是的,在學校的眾多科目中,怕數學的人遠比任何其它科目多。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小部分的學生——似乎天生下來就不怕數學,考試時易如反掌似的。在這些喜歡數學的學生中,有一部分根本不用做什麼功課。平常只聽聽課,翻翻書,就名列前茅。
善數的人顯然有點天分,有點不容易理解的天分。我曾經提及,數學天才與下棋天才有一點共同之處:他們的「奇異功能」來得很早。但除此之外,數學與下棋的天分似乎沒有一定的關聯。很多人認為這二者息息相關,但我知道的反證例子不勝枚舉。我在這個有趣的問題上想了很久,其答案是:下棋的本領是對未來變化的推斷,數學的本領是左右相等變化的推理,二者截然不同。下棋沒有「量」,沒有相等這回事,而「相等」卻是數學的靈魂。
假若我們一定要找一種與數學有關的天才,那麼絕大部分的讀者做夢也想不到是什麼。我的答案是:數學天分與音樂天分有一定的關係!這個關係可不是我發現的。幾年前我讀過一篇關於這「關係」的報道,後來偶有機會,就在自己所知的例子中加以引證,其結果差不多十無一失。當然,懂音樂的人可能完全不懂數學,懂數學的可能不是知音人,但一個善「數」或善「音」的人,懂其一不懂其二,若要二者兼得,會是「順理成章」的容易事。
對數學與音樂相關這一怪現象,我也想了很久。我的答案是,撇開對耳朵有毛病的例外者不說,音樂與數學有一個重要的共同處:二者都是以符號代替某種量;而「量」的相等(或不相等),於數學與音樂都同樣重要。是的,音律的高低、強弱、快慢、長短,都是量,都是以符號代表的。這些,在概念上,數學與音樂相同。下棋既沒有量,也沒有符號,所以與數學的天分就沒有什麼牽連。
數學與音樂還有一個共同處:這二者的天才往往在很年輕時表現出來。這一點,下棋的天才也類似。可能因為下棋與數學的天才都有早發的現象,而二者的逐步推理也有相同之處,所以就使人認為這二者有一定的關聯了。我個人的觀點是:推理的能力在任何學問上都重要,所以我們難以「推理」的理由來判斷某兩項造詣所獨有的關聯;但「量」與「符號」是很特別的因素,而這二者似乎只有數學與音樂是不可或缺而「並重」的。
我可以把自己作為一個例子,將以上的有趣問題分析一下。在經濟學者中,我的數學水平實在平平無奇。史德拉曾經對人說:「當世少運用數學的經濟學者只有三人:艾智仁、高斯、張五常。」這顯然是誇張一點。艾智仁的數學本領不俗。我不怕數,在大學時學數學很快上手。問題是,學懂了的數,我過不了多時就忘記了。在統計學上我的經驗也是如此。
奇怪的是,我對數學的記憶力差,但在其它科目上我的記憶力很強。抽像推理的能力,我也是可以的。我的數學本領平平,不是因為我不明白,也不是因為我推理上有困難,而是因為容易忘記。「符號」與「量」相連的記憶,我有所不逮。於是,在左調右調的相等「符號」與「量」的數學中,我很容易一下子把方程式忘掉了。
假若我對自己上述的分析是正確的話,那麼不善於數學的人是有一個頗為特別的弱點。我學數學學得快,是因為推理推得快。不幸的是,我忘記得也快。我不怕數學,是因為在學問上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經濟學上我少用數學,不是因為我怕用,而是因為既然在推理上可以層次井然,就認為無須刻意地把數學強記而用之。
後學的人也許從我的經驗中能得到一些啟發。怕數學,既不治標,也不治本。若對數學膽怯,敬而遠之,怎可以學到?數學的天分,像音樂一樣,很奇特。不放膽嘗試就不能發掘自己那方面的才能。就算沒有天分、不善數的人的弱點也很奇特,有這弱點的人應該不多。就算有弱點吧,只要不膽怯,勇往直前,還是大有可為的。
我認為怕學數學,是因為數學是另一種語言。任何人初學一種語言,都會因陌生而產生某程度的恐懼感。文字(語言)也是一種符號,而數學是符號加「量」及相等的推理。這是說,數學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了。於是,初學的人就會一怕再怕,怕得心驚膽戰,不敢問津。
要學數學,首先要理解數學是什麼的一回事。我不明白為什麼中、小學的數學老師們,從來不在這方面詳加說明。學生對一種學問不知大概,會避之惟恐不及,而彷彿只有生來有天分的才可窺其門徑。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善「數」與不善「數」的學生有那樣大的差別。
善數的人顯然有點天分,有點不容易理解的天分。我曾經提及,數學天才與下棋天才有一點共同之處:他們的「奇異功能」來得很早。但除此之外,數學與下棋的天分似乎沒有一定的關聯。很多人認為這二者息息相關,但我知道的反證例子不勝枚舉。我在這個有趣的問題上想了很久,其答案是:下棋的本領是對未來變化的推斷,數學的本領是左右相等變化的推理,二者截然不同。下棋沒有「量」,沒有相等這回事,而「相等」卻是數學的靈魂。
假若我們一定要找一種與數學有關的天才,那麼絕大部分的讀者做夢也想不到是什麼。我的答案是:數學天分與音樂天分有一定的關係!這個關係可不是我發現的。幾年前我讀過一篇關於這「關係」的報道,後來偶有機會,就在自己所知的例子中加以引證,其結果差不多十無一失。當然,懂音樂的人可能完全不懂數學,懂數學的可能不是知音人,但一個善「數」或善「音」的人,懂其一不懂其二,若要二者兼得,會是「順理成章」的容易事。
對數學與音樂相關這一怪現象,我也想了很久。我的答案是,撇開對耳朵有毛病的例外者不說,音樂與數學有一個重要的共同處:二者都是以符號代替某種量;而「量」的相等(或不相等),於數學與音樂都同樣重要。是的,音律的高低、強弱、快慢、長短,都是量,都是以符號代表的。這些,在概念上,數學與音樂相同。下棋既沒有量,也沒有符號,所以與數學的天分就沒有什麼牽連。
數學與音樂還有一個共同處:這二者的天才往往在很年輕時表現出來。這一點,下棋的天才也類似。可能因為下棋與數學的天才都有早發的現象,而二者的逐步推理也有相同之處,所以就使人認為這二者有一定的關聯了。我個人的觀點是:推理的能力在任何學問上都重要,所以我們難以「推理」的理由來判斷某兩項造詣所獨有的關聯;但「量」與「符號」是很特別的因素,而這二者似乎只有數學與音樂是不可或缺而「並重」的。
我可以把自己作為一個例子,將以上的有趣問題分析一下。在經濟學者中,我的數學水平實在平平無奇。史德拉曾經對人說:「當世少運用數學的經濟學者只有三人:艾智仁、高斯、張五常。」這顯然是誇張一點。艾智仁的數學本領不俗。我不怕數,在大學時學數學很快上手。問題是,學懂了的數,我過不了多時就忘記了。在統計學上我的經驗也是如此。
奇怪的是,我對數學的記憶力差,但在其它科目上我的記憶力很強。抽像推理的能力,我也是可以的。我的數學本領平平,不是因為我不明白,也不是因為我推理上有困難,而是因為容易忘記。「符號」與「量」相連的記憶,我有所不逮。於是,在左調右調的相等「符號」與「量」的數學中,我很容易一下子把方程式忘掉了。
假若我對自己上述的分析是正確的話,那麼不善於數學的人是有一個頗為特別的弱點。我學數學學得快,是因為推理推得快。不幸的是,我忘記得也快。我不怕數學,是因為在學問上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在經濟學上我少用數學,不是因為我怕用,而是因為既然在推理上可以層次井然,就認為無須刻意地把數學強記而用之。
後學的人也許從我的經驗中能得到一些啟發。怕數學,既不治標,也不治本。若對數學膽怯,敬而遠之,怎可以學到?數學的天分,像音樂一樣,很奇特。不放膽嘗試就不能發掘自己那方面的才能。就算沒有天分、不善數的人的弱點也很奇特,有這弱點的人應該不多。就算有弱點吧,只要不膽怯,勇往直前,還是大有可為的。
我認為怕學數學,是因為數學是另一種語言。任何人初學一種語言,都會因陌生而產生某程度的恐懼感。文字(語言)也是一種符號,而數學是符號加「量」及相等的推理。這是說,數學是一種特殊的語言了。於是,初學的人就會一怕再怕,怕得心驚膽戰,不敢問津。
要學數學,首先要理解數學是什麼的一回事。我不明白為什麼中、小學的數學老師們,從來不在這方面詳加說明。學生對一種學問不知大概,會避之惟恐不及,而彷彿只有生來有天分的才可窺其門徑。這也許解釋了為什麼善「數」與不善「數」的學生有那樣大的差別。
Saturday, December 1, 1990
論雞血石
中國盛產奇石,而在品種繁多的名石中,最珍貴的有兩種:福建壽山的田黃與浙江昌化的雞血。這兩石獨秀,多年以來,沒有誰有異議的。故老相傳,青田的燈光凍可與田黃、雞血鼎足而三。但燈光凍產量極少,或早已絕跡,於是眾說紛紜,似乎沒有誰知道燈光凍的真面目是怎樣的。我收藏的三塊「燈光凍」,晶瑩可愛,但想來不會是前人所說的燈光凍。
本來,物以罕為貴,不過,無論某種物品如何可愛,產量過少而缺乏「成行成市」的機會,知者寥寥無幾,就不能不在榜上名落孫山,被人遺忘了。田黃與雞血稱雄於奇石之林,自有其因也。我曾在這裡寫過《論石帝》;石帝者,田黃也。但田黃之所以為「帝」,乾隆皇帝的個人品味對之大有影響力。然而,撇開乾隆的欣賞不說,純從石質的角度看,昌化的雞血極品,與田黃極品相比,實在難分高下。世人多以此二石相提並論,誠識石者之功也。
雞血與田黃有幾點有趣的分別。第一,田黃往往真假難分,就是專家,有時也弄不清楚。我遇過幾位有超過五十年經驗的田黃專家,在鑒辨上他們也自認為往往有所不逮。雞血呢?雖然近年來蒙古巴林所產的雞血有時也可以亂真,但一般說,要學到鑒辨雞血石,一年的功夫就可以畢業。我從來不敢自認是田黃專家,但對雞血卻可一目瞭然。
第二,昌化的雞血,劣石甚多,其中大部分堅硬如鐵,刀刻不入,其價值乏善可陳,比不上一般壽山的「品種」石。於是,不懂雞血石的人,很容易在市場上中計。他們以為凡有紅如雞血之色的就價值不菲,以數萬港元購入不值數百元的昌化雞血。石倒是真的,但因為刀刻不入,石面沒有光彩,不值錢也。
第三,昌化的雞血極品,明艷不可方物!但一般收藏者似乎不知道,看雞血石的質量優劣,「血」的多少尚屬其次。昌化的雞血有軟、硬之分,而這軟、硬的層次甚多。雞血石愈軟愈妙,愈軟愈值錢,而軟度比「血」的多少更為重要!奇怪的是,昌化雞血的軟、硬層次,識者可以不用下刀而一目瞭然:直覺認為是硬,就真的是硬;認為是軟,就真的是軟。極軟的昌化雞血,使人有難以形容的溫潤感;這倒與最佳的田黃石如出一轍。但因為極軟而溫潤的昌化雞血萬中無一,通常難以見到,以致一般的愛石專家認為只有田黃才有溫潤感。這些「專家」可說是少見多怪了。我收藏昌化雞血,定其優劣時,首先,不著重於血色的多寡,而是以軟度為主。當然,同樣的軟度,血色愈多、愈鮮,雜質愈少,就愈值錢。
第四,雞血石的血,在強光之下是會「跑」掉的。此種石之所以有血色,是因為石中有鐵質,在地下年深月久,慢慢地氧化而變紅。在地面上的強光之下,氧化轉速,可以在數月之間變為黑色。粗硬的雞血石,粗如沙結,孔隙較大,容易氧化,所以血色易變(血跑得快)。軟度高的雞血石,結構精密,所以在光中還可以歷久不變。那是說,軟度高既可決定石之溫潤、石面之光彩、色澤之鮮艷,也可協助血色的長久不變。
昌化的雞血極品,價值應該在田黃極品之上。不幸的是,軟而溫潤如田黃之昌化雞血,市場上絕無僅有,即使好此道者一生也難得一見。少為識者所知,其市價就不能像田黃極品那樣比較容易決定了。
近幾年來,蒙古巴林所產的雞血石,其上品比昌化的中等貨色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能由於產量較多,巴林的雞血石價錢遠不及昌化。然而,巴林的上品得來不容易。我不明白,為什麼在香港及台灣的市場上,巴林的雞血上品那麼少,而極品更是罕見。巴林的上等雞血,在中國大陸是不難找到的。
以投資而論,我認為在中國的眾多奇石中,巴林的雞血上品,是最有前途的選擇。這是因為從衡量石章質量的多個角度看,巴林的雞血上品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及格。另一方面,雖然這些上品的產量不多,但若機緣巧合,在中國大陸還可以用數千港元之價買到一大方塊的。
本來,物以罕為貴,不過,無論某種物品如何可愛,產量過少而缺乏「成行成市」的機會,知者寥寥無幾,就不能不在榜上名落孫山,被人遺忘了。田黃與雞血稱雄於奇石之林,自有其因也。我曾在這裡寫過《論石帝》;石帝者,田黃也。但田黃之所以為「帝」,乾隆皇帝的個人品味對之大有影響力。然而,撇開乾隆的欣賞不說,純從石質的角度看,昌化的雞血極品,與田黃極品相比,實在難分高下。世人多以此二石相提並論,誠識石者之功也。
雞血與田黃有幾點有趣的分別。第一,田黃往往真假難分,就是專家,有時也弄不清楚。我遇過幾位有超過五十年經驗的田黃專家,在鑒辨上他們也自認為往往有所不逮。雞血呢?雖然近年來蒙古巴林所產的雞血有時也可以亂真,但一般說,要學到鑒辨雞血石,一年的功夫就可以畢業。我從來不敢自認是田黃專家,但對雞血卻可一目瞭然。
第二,昌化的雞血,劣石甚多,其中大部分堅硬如鐵,刀刻不入,其價值乏善可陳,比不上一般壽山的「品種」石。於是,不懂雞血石的人,很容易在市場上中計。他們以為凡有紅如雞血之色的就價值不菲,以數萬港元購入不值數百元的昌化雞血。石倒是真的,但因為刀刻不入,石面沒有光彩,不值錢也。
第三,昌化的雞血極品,明艷不可方物!但一般收藏者似乎不知道,看雞血石的質量優劣,「血」的多少尚屬其次。昌化的雞血有軟、硬之分,而這軟、硬的層次甚多。雞血石愈軟愈妙,愈軟愈值錢,而軟度比「血」的多少更為重要!奇怪的是,昌化雞血的軟、硬層次,識者可以不用下刀而一目瞭然:直覺認為是硬,就真的是硬;認為是軟,就真的是軟。極軟的昌化雞血,使人有難以形容的溫潤感;這倒與最佳的田黃石如出一轍。但因為極軟而溫潤的昌化雞血萬中無一,通常難以見到,以致一般的愛石專家認為只有田黃才有溫潤感。這些「專家」可說是少見多怪了。我收藏昌化雞血,定其優劣時,首先,不著重於血色的多寡,而是以軟度為主。當然,同樣的軟度,血色愈多、愈鮮,雜質愈少,就愈值錢。
第四,雞血石的血,在強光之下是會「跑」掉的。此種石之所以有血色,是因為石中有鐵質,在地下年深月久,慢慢地氧化而變紅。在地面上的強光之下,氧化轉速,可以在數月之間變為黑色。粗硬的雞血石,粗如沙結,孔隙較大,容易氧化,所以血色易變(血跑得快)。軟度高的雞血石,結構精密,所以在光中還可以歷久不變。那是說,軟度高既可決定石之溫潤、石面之光彩、色澤之鮮艷,也可協助血色的長久不變。
昌化的雞血極品,價值應該在田黃極品之上。不幸的是,軟而溫潤如田黃之昌化雞血,市場上絕無僅有,即使好此道者一生也難得一見。少為識者所知,其市價就不能像田黃極品那樣比較容易決定了。
近幾年來,蒙古巴林所產的雞血石,其上品比昌化的中等貨色有過之而無不及。可能由於產量較多,巴林的雞血石價錢遠不及昌化。然而,巴林的上品得來不容易。我不明白,為什麼在香港及台灣的市場上,巴林的雞血上品那麼少,而極品更是罕見。巴林的上等雞血,在中國大陸是不難找到的。
以投資而論,我認為在中國的眾多奇石中,巴林的雞血上品,是最有前途的選擇。這是因為從衡量石章質量的多個角度看,巴林的雞血上品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及格。另一方面,雖然這些上品的產量不多,但若機緣巧合,在中國大陸還可以用數千港元之價買到一大方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