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富上,畢發德(Warren Buffett)可與世界首富蓋茨(Bill Gates)平起平坐。不久前一位記者出版了一本關於畢氏的傳記,連蓋茨也要為此「傳」寫書評,一時間洛陽紙貴。
我沒有機會拜讀這本近來有口皆碑的《畢發德傳》。但楊老弟懷康對此書大讚特贊,使我不由得把楊老弟的「書評」一口氣讀完。跟著,個人有這樣的感受:倘若楊老弟的書評沒有斷章取義,大致上正確地描述畢發德的「慶幸今生」的哲理,那麼畢氏的大富大貴的生命,著實可憐!
從楊老弟的書評中,我可以看到畢發德的「慶幸今生」,有兩點很突出:其一,作為一個賺錢的絕頂奇才,畢氏的生存只有一個重要目的:賺錢!數十年來,他每天從早到晚,都是為如何賺錢而工作——「每年研究超過一千本公司年報,牢記數據……。」至於其它什麼,畢氏則一概不理:兒子受傷,他視而不見;穿的衣服不論款式,從來只吃芝士漢堡包;太太忍受不了而搬出去,凡二十年,他也不會分心去想一下離婚的問題。
其二,畢發德視財如命,例如:「他的大女兒……結婚生子,房子太細不夠應用,願意以市場息率,向老父貸款擴建廚房,畢發德一口拒絕。」又例如:「小兒子有志務農,但苦無本錢……,畢發德成全給他打本,條件是要按市場水平,繳付利息。」
一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英諺是:「縱有萬金,難買幸福」(All the money in the world cannot buy happiness)。二十多年前,我任職於華大時,一位同事在他的辦公室門上掛了一面印製精美的「語錄」——把這句話倒過來,說:「世間幸福,難買金錢」(All the happiness in the world cannot buy money)。這前後兩句聽來頗為幽默的話,其實也有點哲理。
人不是單為金錢——或單為金錢可以買到的享受而生存。但從生命的整體看,金錢之外的享受(經濟上所說的non-pecuniary goods)應該是更多、更重要的。其中主要的困難,是我們基本上不能以金錢買時間,那是說,我們錢再多也不能把一分一秒——逝去的時光——買回來。另一方面,金錢之外的享受,是要以時間來換取的。
文學、藝術、宗教、科學、哲學等知識,對人們來說,都是享受,但我們卻不能因為有錢可以隨時買得到。這些人類遺留或積累下來的智慧,不用金錢可以予取予攜,不過,我們要花時間——往往要花很多的時間——才能爭取到一點點比較深入的體會,才能像五柳先生那樣「欣然忘食」的。
同樣,父母的愛、兒女的愛、夫妻的愛、朋友的關懷,都是無以尚之的享受。但這一切,都是需要時間來爭取的。
記得在七十年代初期,我的兩個孩子出生了。我花了大約四年時間差不多全職地教養他們,因而荒廢了當時事業中算得上是「如日中天」的學術研究。後來遇到老師艾智仁(Armen A.Alchian),我對他說:「因為兩個孩子,我起碼少發表了五篇重要的文章。」艾老師回應道:「那是很相宜的交易啊。我的兒女出生後,屈指一算,他們起碼值二十篇好文章!」
說一個人是富有,單以其金錢有多少來衡量,實在是把這個人的生命小看了。
我認為畢發德的生命是一出悲劇,其中的主要根據,是蓋茨在他的書評中所形容畢氏對子女的一段話(楊老弟是拍案叫絕的):「他(畢氏)會讓子女有足夠的金錢,從事任何工作,但不會多到使他們游手好閒,無所事事。」(To give his children enough for them to do anything, but not enough for them to do nothing.)
這不是悲劇是什麼?倘若為父的對兒女好好地教養,兒女長大後怎會因為錢多而游手好閒呢?如果蓋茨所說的是對的話,那麼畢發德的兒女真的是沒有「家教」了。對了,與家教相比,艾智仁所說的二十篇好文章,又何足道哉?
我想,假若畢發德今天能在孳孳為利的百忙中,抽出百分之一時間來,客觀地回顧平生,他應該感到有點後悔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