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anuary 17, 1997

漫談鑒定

我因為要研究訊息費用所引起的各種含義,便去研究須由專家鑒定產品的市場。說起來,由一九七五年開始研究玉器市場,轉瞬二十七年了。在這超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日子中,我也曾考究過壽山、青田、昌化、巴林等地區的印章石,以及中國的古玉、古石硯、書法、陶瓷等等。天資所限,我自覺是越學越糊塗,越學越覺得自己不懂。

個人唯一可以說得上有點成績的,是對書法的好或不好——用筆用得對或不對——比較有信心。但若要我鑒定某幅書法是否某古時名家的作品,我就不一定有把握了。我可以分辨好或不好,因為在書法的練習上我下過幾年功夫。懂得分辨好與不好,在某程度上是可以協助鑒定真偽的。

假若你給我看一件明末清初的王鐸書法作品,字極似王鐸,而你的幾位專家朋友肯定是真的,我一看之下,可能說:「不對吧?這裡有幾筆反不過來,神筆鐸不可能是這樣的低手。」我這個推斷,九成機會比你的專家來得準確。但我還不是鑒定王鐸的專家,因為一些仿王鐸者,不一定在用筆上犯了大錯而露出馬腳。

這其中有如下的一個結論:要做一個鑒定藝術作品的專家,自己應該在藝術上親自動過手,下過功夫。例外是有的,但要有可靠的鑒定本領則一定要很專注。例如,攝影大師黃貴權醫生沒有在繪畫上下過功夫,但他鑒定朱山己瞻的畫,十分可靠。黃醫生有藝術細胞,收藏了數百件朱老的作品,與朱老生時交遊甚密,愛朱老的畫愛得癡了。這是一個現代的伯牙與子期的故事,算是罕有的例子了。

多方面都「能」的藝術鑒定專家,而自己又沒有親自動手下過功夫的,都是誇誇其談,不可信也。

大收藏家的鑒定能力,一般地說,似乎比不收藏的鑒定專家高一點。這顯然是因為愛好收藏的人要大量付錢,入肉傷身,中計後痛定思痛,再蠢也學會了一些鑒定之「法」。

友好陳德曦,本人繪畫,也曾作過多年的中國繪畫鑒定研究。他被認為懂得鑒定傅抱石的作品,主要原因,是他曾數次看到傅前輩如何下筆。這算是緣分了。這正如我對書法老師周慧珺的字,說不懂得鑒定是沒有人會相信的。

鑒定藝術作品,有特別「鑒定」天分又是另一回事了。在我認識的朋友中,這方面的天分最高的,是黃黑蠻。黑蠻雖然是一個有成就的畫家,但他對鑒定沒有下過多大功夫。然而,他不學有術,就是看中國的古畫也很有兩手。

有些對象,可靠的鑒定專家多的是,但另一些就難有絕對可靠的專家了。以石為例吧。緬甸所產的翡翠玉石,在認識上,香港的專家很厲害。但福建壽山所產的,世稱石中之王的田黃石,單是要判斷真假,據我所知,就沒有萬無一失的專家。我自己對田黃石的接觸,不比好些專家少,但自問只有七成的鑒定功能。

不同的藝術作品有不同的鑒定困難程度。一般而言,越是複雜的藝術,仿造越困難,因而鑒定比較容易。已故的英國大師William Flint的水彩畫,其技巧甚高,所以很容易鑒定。今天的中國油畫家陳逸飛,八、九年前在美國所作的一系列人物造像,也是因為技巧有獨到之處而容易鑒定真偽的。

自六十年代起,訊息費用是經濟學的一個大熱門題目。我當時認為,與其隨波逐流,在什麼數學方程式上作分析,倒不如在另一方面下功夫:要在訊息費用奇高的物品市場上多瞭解一點。於是,大有鑒定困難的物品市場吸引著我。

二十多年過去了。今天,我對這些市場所知還是不多,但新的問題卻多的是。真實世界的複雜性,不是一般學院中的經濟學者所能想像的。

二十多年的功夫,說毫無所得也是不對的。其中三個結論是比較肯定的。(一)需要鑒定但沒有多個可靠之鑒定家「作準」的物品,很難成行成市;(二)同樣的物品,其價格差距可能很大,而行內的鑒定家若不可靠,這價格差距就會更大。

最令人驚奇的是第三點:除了玉石珠寶外,一般而言,絕大部分的鑒定專家都不大可靠。這解釋了為什麼在古玩、古玉等市場上,差不多是同樣的物品,其價格差距可達百倍以上。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開門見山的古書畫精品,其價格差距在百分比上是最小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