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國家都有貨幣,而貨幣不可以無根,或不可以無本。根者,依憑也;本者,本位也。根與本的理念相同。昔日國民黨在大陸推出銀圓券與金圓券,濫發貨幣,是無根無本的生意,通脹一日多倍,不到兩個月就潰不成軍,沒有人接受,淘汰了。
今天美元不用本位制,說是毫無本位、沒有依憑的fiat money。是真的沒有本位嗎?一美元可換三個蘋果,蘋果可看作是美元的本位。聯邦儲備銀行控制貨幣的發行量,是一美元可換三個蘋果的原因。某幣量的美元可以換取多少物品,這多少物品就是美元之根之本也。去年在天津南開大學以《以中國青年為本位的金融制度》為題講話,說只要能控制貨幣量,中國青年的生產力是人民幣的本位。
國與國之間的不同貨幣的兌換率,是以大家的貨幣依憑著的生產力或物品的相對價格來決定的。很複雜,因為有跨國的資金流動,有政府的左右,也有不同的預期,使匯率的調整有時過慢或調整不足,有時太快或過了頭。這些是題外話。讓我們先考慮直接的本位制。有兩種。
(一)傳統的本位制 金本位或銀本位有悠久的歷史,不存在了。蒙代爾是贊成回復到這舊本位制的,或加上一些變化。三十多年前他向我舉出二千年前羅馬帝國的經濟成功例子,用的是金本位制。在金或銀的本位制度下,不同國家的匯率由本位之價決定,穩定不變。這個制度的困難,是一個國家的貨幣供應量由本位物品之量決定,經濟增長而幣量不足,或作為本位的金或銀大量外流,可以導致很大傷害。
中國清代以銀為本位。我曾指出,乾隆皇帝之後,鴉片的進口使銀兩大量外流,經濟不景,後來觸發了太平天國之亂,自相殘殺三千萬人。
愚見以為,傳統的金或銀的本位制度是不能再用的了。但蒙代爾曾經提出局部金本位制,與香港今天採用的聯繫匯率制度雷同。
(二)聯繫匯率 香港今天採用,以美元作為香港鈔票的本位。只保鈔票,不保支票。此制可行,要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以及沒有中央銀行左右港幣的供應量。外匯儲備不需要很多。重點是沒有中央銀行,如果市場對港元信心下降,需求減少,港幣量會自動調整下降,反過來則會上升。這是說,聯繫匯率制度是通過銀行以港鈔換美元的機制,迅速地調整港幣量——利用幣以少為貴,以多為賤的辦法來維護匯率。
聯繫匯率(鈔票局)是局部的直接本位制,可與一外幣聯繫,也可用黃金、白銀,或期貨市場成交較大的物品。與一籃子外幣或期貨或二者的合併來聯繫也無不可,只是處理較為複雜。
佛利民認為聯繫匯率(鈔票局)只宜用於小國,大國不能用。這點我有異議。佛老認為大國以他國之幣為本位會有政治問題。(一九七一年之前港幣與英鎊聯繫,但八三年再聯繫時,因為九七在望,政治有變,而轉用美元。)然而,大國可用一籃子外幣或期貨為聯繫之本,只是成本較高,處理較為複雜。
聯繫匯率的弱點,是只可以聯一次,否則失信天下,而如果遇到香港今天的情況就很頭痛。這是說,鈔票局的制度失去了以調控貨幣量的方法來調控經濟。利息率要跟聯繫著的貨幣的利息率走,通脹或通縮也如是。是的,聯繫匯率失去了國家的貨幣政策的自主權。
(《匯率戰略論》五之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