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9, 2004

可喜的檔案

為《南窗集》寫《精英何制?》,要與林山木商榷一下他喜歡的港英時代的精英管治制度。我對政治制度所知甚少,只憑自己的一些經驗與作為一個門外漢的觀察略談。該稿還沒寫好,就想到作香港的租務管制研究時讀到的有關資料,其中香港政府的檔案我很欣賞,這裡說說吧。

很多年前有一種按期發表的政府刊物,以書的形式出版,名為Hong Kong Hansard,應該是今天的政府憲報的前身。二戰前這刊物普及,記得二戰後我的父親每期必讀。什麼時候以憲報代之,沒有查考。研究香港租管我重視Hansard,因為內裡有詳盡的最高層會議記錄。這些記錄指名道姓,以對話方式發表,彷彿是錄了音而一字不易地翻出來的。(當年只有幾個成員的高層——稱立法局——可能是今天的行政局。)

是港督與幾位議員的會議對話,有人情味,而每位參與者的主張,對問題的看法,理據是什麼,都錄下來。記錄中有互相問好、太太與兒女的近況、度假與家庭瑣事等,而主要的內容當然是每位參與者對一項政策的意見。往往精彩,有時使讀者拍案叫絕。是客觀的研討,但冷嘲熱諷,針鋒相對,甚至罵戰也刊登出來了。

是的,今天被看為機密文件的最高層(行政局)會議記錄,昔日是公開的,而二戰前的最好看,因為不客氣的對話,大有火藥味道的辯論,都記錄下來,公諸天下。讀到的讓我們知道參與者是很相熟的朋友,家人常有約會,但有時大吵起來。

我的父親是個商人,坐電車回家的途中喜歡拿著Hansard翻閱。那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於今回顧,好商人當然要讀,因為可以從中知道政府考慮什麼政策及傾向如何。可惜二戰後上述的記錄越來越簡陋,後來最高層會議成為機密,不再刊登了。

第二種令我欣賞的檔案,說不定今天還存在。那是每一事項有關的部門都開一個檔案,然後傳達給其它部門,讓每個部門寫下評語。有些部門只簽下名字,算是讀過,但一般可以看到不同部門的觀點,有提問,有回應,有爭議,也有結論。

想想吧。一個普通市民寄一封信給政府,提出一項建議或質疑,政府就開一個檔案,給有關的部門衡量,徵求意見。評語是用手寫在一種預先印好的厚而高身的政府文件紙上,在頁上連續地寫下去,一張一張的寫滿了的紙的上角有小孔,以一條繩子連串起來,是流水記事,舊的評語在下,新的在上,次序從不出錯。從下向上翻,整件檔案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

三十五年前作研究時,我在香港的律政署與租務法庭讀過不少這樣的流水檔案,牽涉到不少部門,而評語坦率,對市民關懷備至。當時我想,原來香港政府是那樣關心市民,那樣細心地考慮市民的要求或意見的,難怪贏得東方之珠的雅號了。

說民主卻沒有普選投票,說獨裁卻要考慮市民的每項要求,而多個部門都寫下自己的見解,立此存照。行差踏錯水洗不清,因為當年區區在下也可以拜讀,可以公開發表。

今天香港的形勢大為不同了。政治糾紛無日無之。既然普選不是指日可待,我建議香港回復到昔日非民主但其實比普選還要民主的政制。重出昔日的Hong Kong Hansard吧;讓學者審閱每個事項的發展的流水賬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