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寫《博愛》,肯定及欣賞地球首二富的慈善工作。文發後讀報道,知道次富畢菲特把百分之八十五的身家捐出去,留下百分之十五給兒女。據說首富蓋茨的後代不會那樣幸運了。另一報道,說富人捐身家的潮流正在美國興起,蓋、畢二公的行為有影響焉。再另一報道,說中國的慈善捐款百分之七十五來自外地,百分之十五來自國內,餘下的百分之十來自何方沒有說。該報道又說,重慶某商業機構替富有人家加工汽車安全:刀槍不入、錘之不爛、炸之不破的,每部收費七十萬,問津者大不乏人。我想,要花那麼多錢而每天上車就想到可能被人行刺,不活下去為上也。
不管報道怎樣說,我不相信炎黃子孫是那樣沒出息,只懂得拉潮州二胡(自己顧自己),見義不為。事實上,走遍天下,我沒有遇到過另一個民族比中國人更慷慨。君不見,在國內,餐後爭付帳似等閒,新年給孩子的紅包動不動是百元鈔票,中秋送月餅其盒可以高達萬元。起初我以為這些是買人情,搞關係。跟查詢知道,搞關係雖然常見,但慷慨的行為主要起於風俗,而此「俗」也,與面子有關焉。於是想:捐錢扶助需要的人,豈不是更有面子嗎?
中國人慷慨,但不慈善,令人歎息。有兩個原因。其一是欺騙的行為多,而欺騙求助或行乞者普及。這樣,有意慈善的恐怕中計,於是練得鐵石心腸,視若無睹。其二是政府不鼓勵私人慈善工作。
看官須知,私人扶貧稱慈善,政府扶貧稱福利。說過了,私人慈善比政府福利的扶貧效率高得多。沒有計算過,但我敢跟上蒼打賭,私人慈善,花一元會有五毫以上落在需要幫助者的手上,而政府福利,花一元達到需要幫助的會在三毫之下。
我於是幻想: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何必政府福利?私人慈善不是遠為明智嗎?可以節省那麼多納稅人的錢,政府減少抽稅,鼓勵慈善,豈非兩全其美哉?跟想,如果私人捐出一元,政府補貼一元,要一起捐出的,我會身先士卒,過一下慈善之癮,說不定在身家的比率上,可與蓋茨、畢菲特等大師一較高下。捐出的總額雖然微不足道,但捐出的身家比率可操勝券的隱君子應該不少吧。
困難是政府不僅不鼓勵,而且壓制。以香港為例,數十年前,一位朋友搞一間慈善學校,滿懷信心,開頭搞得似模似樣,以為可以勒碑誌之。殊不知後來政府大事津貼育,該友的慈善私校的師薪酬比不上政府津貼的,迫要申請津貼,最後有津貼還不夠,意興闌珊,學校關門大吉算了。
朋友,算你富達百億,有膽在香港開一間私營的慈善醫院嗎?算你有豹子膽,但不傻,怎會不知道鬥不過醫管局?貧不與富敵,富不與官爭。這句中國人的老話,用之於私人慈善工作,適合不過吧。
扶貧扶貧,任何人都可以朗朗上口。私人慈善遠比政府福利的效率高,可惜富不與官爭,鬥不過,而不富的小人物縱有惻隱之心,但因為政府福利的存在而感到自己無足輕重,封個紅包算了。
是政府官員要增加自己的權力,加上可以工作但樂於不工作可以受惠的一群,把真正需要我們協助的人損害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