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做珠寶玉石生意的朋友,姓郭,我戲稱「珠寶郭」,謙謙君子,言無不實,鋼筆字寫得瀟灑好看,友儕間提到他總要開心一番。最近遇上,他說這些日子,行家把產於緬甸的翡翠玉石原件拿到上海去加工,雕成擺件,精美前所未見,因為雕刻的師傅是從福州請來的。我叫絕,問:「是用先進的電動工具協助嗎?」他答:「那當然。」一時間二十多年的玩石往事,注到心頭,這裡說說吧。
福州的壽山盛產極宜下刀雕刻的蠟石,品種繁多,色彩繽紛,寫過幾次,但關於壽山石雕藝術只幾句帶過。是石章用的石,其中篆刻是另一種藝術,博大湛深,我不懂,雖然健在的篆刻大師如吳子健、韓天衡、茅大容等人我都認識。我對印章石的興趣主要是在石質那方面,少管刻工,而從壽山到青田到昌化到後來的巴林,皆有些收藏,有點研究。「輕視」刻工,因為我認為石質頂級的,清除了礙眼的雜質或瑕疵,雕掉太多很可惜。
這不等於我對刻工漠不關心,或不知道眾多石刻大師的存在,或不認為壽山的石雕,擇其佳者,是上乘的藝術。壽山的石雕了不起。不是巨石雕塑——後者,盛產大理石的意大利,文藝復興後期跑出一個米開蘭基羅,跟著歐洲高人無數。壽山石雕是小品,其中佳作精彩絕倫,用想像力放而大之,其藝術水平不會低於歐洲的大理石作。我曾經說中國的雕刻藝術比不上歐洲,只因為中國的動不動要用放大鏡才看得清楚!
青田的石雕有自己的一套。主要用封門青,色彩變化不大,刻的多是葡萄山之類,工藝可以,但有點老土,刻不出大氣來。昌化的雞血石,劣品粗而硬,下刀甚難,精品則重於顯示血色,談不上雕刻藝術。巴林石面世時我可能是第一組問津者,雖然看得準,但見價格那麼相宜,以為供應無數,中了計——想不到今天價格上升了不止百倍。當時知道,巴林石刻多由福州師傅操刀,壽山傳統也。這次聽到翡翠也用上福州師傅,玉石下刀不易,有電動工具則如虎添翼,玉雕藝術前途無限矣。
讓我介紹一下壽山的石雕吧。印章用壽山石起於南宋(或更早),明代開始盛行,從清至今極盛。下刀理想,壽山石雕的第一個大師是楊玉璇,生卒年日沒有記載,其他事跡留存下來的也絕無僅有。楊氏的全盛期是康熙。應該生於明--——一件他的小品刻上「康熙元年」。精於人物、鈕與荷。第二位大師是周尚均,也是記載難尋,有說他是康熙年間人,但全盛期肯定乾隆。這兩位大師之後,壽山石雕出現了兩個派別:東門與西門。風格上這兩派沒有明顯的分別,只是東門好刻圓雕,西門好刻薄意。後來二者互相倣傚,門別憑師承劃分,題材與風格只能從作者個別看。
有趣的是,東門人多勢眾,西門人材凋零:前者的師級人物大約是後者的六倍。然而,清末民初期間,西門出了一個林清卿,別號「西門清」,只此一子就把整個東門派比下去了!大家都是師級人馬,都了不起,但從技術與藝術兩方面衡量,西門清拋離所有對手,達到了不容易想像的境界。是中國文化的悲哀:有那樣重要的一個雕刻藝術家,絕對可與西方所有大師一較高下而不會敗下陣來的,那個西門清,怎可以被中國的藝術歷史完全忽略了?
先說一下壽山的石雕藝術。可分三類。其一是「鈕」。這是在印章上頭刻著的「怪物」,一般出自文化傳統的典故。被約束在石章上頭的小位置,變化不多,精彩的藝術大師跑不出來。其二是圓雕。這是把整塊石件雕成一物,等於西方的大理石雕刻作品縮小了不知多少倍。石的形狀是主要的約束,作者要鑒形思題,擺佈色彩,其他皆自由。可惜圓雕耗石多,我見到以精品佳石作圓雕感到心痛。
林清卿從來不作「鈕」,也不作圓雕。他專攻壽山石雕藝術的第三類:薄意。薄意其實有薄、厚之分。薄的是很薄的浮雕,耗石甚少。切好的方章,薄薄的刻上些花草魚鳥,或山水人物,或明月蒼松,皆以詩意為之。提升一個層面,是用整塊獨石(稱「掘性」,從土地掘出,非洞礦開採)。獨石有皮,有石紋,或有石格,作者利用石皮的色澤不同,紋或格的天然走勢,想出一幅國畫,按著石形與紋理擺佈。約束較大,但利用得宜則化瑕疵為神奇,巧奪天工,細看是了不起的藝術表達。再提升一個層面,是用較大的有皮有格的獨石,把薄意刻得深,稱高浮雕,又稱深雕,增加了山水人物的立體感。
近於深雕的薄意作品,起自楊玉璇,好,但不絕妙。到了周尚均,深雕有大進,令人愛不釋手。林清卿的參與,是一方面把他的國畫根底帶進石雕,一方面推出很薄的刻法,而最重要的是把高浮雕或深雕刻得出神入化,妙絕天下。一般評論高舉清卿的薄意薄雕——這類較小的作品比較常見。但我認為西門清的功力所在,還是那些獨石較大的高浮雕。有機會見過幾件,鬼斧神工,石皮與格紋利用得天衣無縫,思維清晰,有深度,構圖盡皆畫意,詩句信手拈來。是的,清卿的高浮雕「大」作,絕對是頂級的雕刻藝術。這種藝術把天然的石形與本來是瑕疵的「皮」與「格」利用到盡,刀法驚人,看得出作者的感情表達,應該是人類的雕刻藝術的表表者了。可能因為所需的較大獨石難求,而大石深雕需要的工作時間甚久,這類作品清卿遺留下來的不多見。
回頭說圓雕——那把整件石材刻為一件「物體」的作品——清卿似乎沒有染指。楊玉璇與周尚均刻過不少,都了不起。其後名家輩出。近十年壽山大師的刻工價值急升,一件七八吋高的圓雕精品動不動數十萬,市場有價,後起之秀不斷地跑出來了。我本來想舉出一些名字,一些例子,但恐怕厚此薄彼,開罪了某些天才。這裡只能說,今天看,壽山石雕是重要藝術無疑問,前途無限,懂得取捨與議價,應該是好投資。
我還是認為林清卿的獨石深雕舊作不容易超越。此公生於一八七六,卒於一九四八,是福州西郊外人。有什麼辦法我們可以把他的作品集中起來,送到博物館去呢?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