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奧運開幕震撼世界。可愛女孩林妙可唱出來的,是小友楊沛宜在幕後的感人歌聲。國內外——尤其是國外——的輿論罵個半死,彷彿整個精彩的演出給這「替代」全盤廢了。我不認為有什麼不妥,雖然自己的老婆也在罵。本來懶管閒事,但在美國作大教授的外甥,今早來郵,說:「滾美國傳媒的蛋,他們只懂得報導假唱歌、假煙花。你怎可以不在博客上仗義陳辭,叫他們滾!」
老婆與朋友皆說,如果我替「假」唱辯護,一定給人罵死了。我從來只替真理說話,早就練得刀槍不入。無足輕重的不說,這次顯得有點嚴重,依理直說好了。
先說計算機煙花,我認為實在好。逼真兼過癮,燒到有那麼多人的廣場內,用真火豈不是近於恐怖活動?發神經!
轉談那所謂「假」唱,有什麼不妥了?那不是歌唱比賽,而是以藝術表達為主的戲劇性演出。這種演出的衡量準則,是整體的視、聽與內容傳達的效果如何。從來沒有聽過舞台劇的演出要論真真假假,而事實上,無論是中方還是西方文化,以藝術為主的戲劇演出,是真是假無所謂,但求效果可取。英國的莎士比亞舞台劇,說話發音與聲調的要求高,出現過幕後用專人朗誦台詞,替代幕前演員發音的實例。
讓我以一件五十多年前的小事說起吧。當年我們的家有一位老朋友,姓陳名紹基,比我年長不止二十歲,因為在家中我排行第九,算是同輩,稱他為紹基哥。五十多年前的香港,搵食艱難,紹基哥在鰂魚湧的太古小學任職,教音樂與體育。音樂與體育格格不入,他懂音樂,體育一無所知,但人浮於事,不二者兼教就找不到工作了。
一九五四年某天,紹基哥急著找我,說有要事相求。他說校方舉行校慶,要他提供一項表演節目。該節目他準備好了,是一群小孩子舞蹈,音樂是他改編簡化了的《藍色多瑙河》,由他一個人在台上拉手風琴。殊不知早上試演,禮堂太大,他的手風琴聲浪不足,完蛋了。他說市場不會找到跟他簡化了的《藍色多瑙河》一樣的唱碟,但知道我曾經拿得口琴比賽冠軍,要求我到場以口琴補音相助。他留下曲譜,走了。
過一天是演出之日,約好了,我帶著口琴早到兩個小時。進入禮堂,看看場景,知道不妙,對紹基哥說:「他們擺設得這麼隆重,你是老師在台上拉手風琴,一群可愛的小孩子在舞蹈,很不錯,但我既非老師,也非孩子,且衣履不整,很不對頭。這樣吧,口琴與手風琴的聲音應該是分不開來的,你在台上拉,我在幕後吹,或有可為。」他想想也對,於是每人一個麥克風,我躲在幕後,在場工作的員工果然認為分不開,何況為了過癮我在當時的電台吹過幾次,知道口琴與麥克風的距離可以很近,要聲浪大不困難。
演出很成功,台下掌聲雷動。想不到,紹基哥是老實人,竟然當場公佈幕後還有一個後生小子以口琴協助,把我拉了出台,掌聲再雷動一次!
幾天前聽到林妙可小友的絕妙演出有幕後唱者支持,給人罵個半死。我想,為什麼奧運開幕的主事人不學當年的紹基哥,演出後公佈幕後還有個小英雄呢?跟著讀報導,原來真的有個紹基哥,也姓陳,名字是陳其鋼,開幕式的音樂總監也。可惜今時不同往日。往日陳紹基說出,掌聲雷動;今時陳其鋼說出,罵聲雷動也。世界真的是變了。
如果陳其鋼不說,可能永遠沒有人知道。這不對,應該說。Give credit to where credit is due,是正著。那些說小友楊沛宜因為長得不可愛而遭犧牲的言論是胡說八道。陳其鋼說了出來,楊沛宜前途無限矣!沛宜小友真的長得不好看嗎?又是胡說。絕對是個美人胚子,只是孩子換牙期間往往要打個大折扣。為寫這篇文章我買了影碟,再看林妙可的演出,認為她是真唱的,只是沒有擴音,被楊沛宜之聲蓋過了。
我喜歡創作,屈指一算,這興趣逾半個世紀了。今天日暮黃昏,回顧一下,有四項創作玩意做到了自己可以的盡頭:經濟、攝影、文章、書法——後者還差一小點,但近於自己的盡頭了。埋頭苦幹數十年,我不可能不知道創作有成的艱辛,更不可能不知道每類創作什麼容許,什麼不容許。
以經濟研究為例吧。事實的可靠性非常重要。我對資料真實性的執著調查,四十年前就打下了名堂,而一九七二發表的《蜜蜂的神話》,高斯、巴賽爾、赫舒拉發等人皆認為是實證研究中不可能被超越的。就是不久前為高斯寫的《中國的經濟制度》,自己七十二歲了,但替我打字及找資料的朋友知道,為事實的可信及其細節我搏到交稿前的最後一晚。至於理論的處理,數十年來我遵守自己熟知的科學方法,不敢有半步差池。這些皆實證科學的法門也。
藝術創作是完全另一回事。這裡重視的是感情的表達、技術的層面、品味的優劣、思想的境界。於是,藝術作品只能從作品的本身衡量,沒有誰管你的作品是怎樣弄出來的。四十五年前在加州搞藝術攝影,有些自以為是天才的我認為是蠢才:他們認為攝影藝術作品完全不能改,連濾色鏡也不能用,稱自己為purist。他們的作品偶有佳作,很少,而感情的表達總談不上。我的攝影作品絕不pure。光的處理要出術才可以搞出變化,於是在鏡頭、膠卷、黑房等處理上儘量打破約束,務求感情的表達因為技術變化夠多而給自己多一點滿足感。後來研讀其它前輩大師的藝術觀,沒有一個不同意我的看法。當然,今天的攝影由計算機處理,程序不同,但歸根究柢,作品的高下還是只能從作品看,沒有誰管你的作品是怎樣弄出來的。
張藝謀是搞藝術創作的。開幕式所見,大師無疑問。批評林妙可有幕後代唱的人顯然不從藝術創作的角度看──他們可能認為妙可小友是個人表演或參加國際歌唱比賽吧。
是不容易理解的心態。二十多年前電影《莫扎特傳》是頂級好戲。記得嗎?莫氏死前的一幕,歌劇演出時他在幕後彈琴,台上彈的只是假動作。沒有誰認為有什麼不妥。回頭說開幕式,李寧升天與凌空奔跑擺明是假的,因為鋼線看得清楚。沒有誰有異議。但如果見不到鋼線,明知不可能是真飛但怎樣也看不出是假,頌讚之辭當然更高了。
結論是明顯的。如果我們把「開幕式」作為一件整體的藝術作品看,不要管其中有什麼弄虛作假的,因為這些是藝術的一部分,哲理上是容許的。但如果我們把這整體分割開來,以個別表演者的成敗論英雄,那麼幕後的「替代」愈多愈捱罵;另一方面,如果個別表演者沒有幕後替代,那麼假得愈逼真掌聲愈多。個人認為開幕式要從一件整體藝術作品的角度看。此「式」也,沒有個人表演這回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