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5, 2003

一籃子物品的選擇

兩星期前在這裡發表《貨幣不可以沒有錨》,讀者(尤其是網上的)迴響很大。跟著本月十一日在《信報》發表《怎樣處理人民幣才對?》,綜合了十個多月來我對人民幣的處理問題的想法,長達七千餘字,明白理解的讀者都同意。這兩篇文章的主要結論,是人民幣應該脫離美元而下另一個錨,或掛另一隻鉤;今天中國的下錨之法(貨幣制度)不需要改;在眾多的可下之錨中,人民幣應該脫離所有外幣,改用一籃子物品為錨。

讀者的提問,最常見的是籃子之內的物品應該是些什麼。這是理論之外的實踐問題:北京的物品專家有的是,而我自己作期貨市場的研究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

一九七八年,美國一家石油公司聘請我寫一份關於期貨市場的理論報告——他們要知道為什麼石油的期貨市場是那樣不容易搞起來。期市是深不可測的學問,我當時不懂,石油公司就聘請了一位專家作為我的顧問。我天天問,問了兩個星期,寫下了一份只有十頁隔行打字的簡短報告。行內幾位朋友讀這報告後,認為是歷來唯一的澄清期貨市場的分析文章。後來我打算補充加長髮表,但文稿不見了。今天還在找,解釋了為什麼我的英語文章的結集,朋友千呼萬喚了那麼多年還不出來。看來這結集會缺少了一篇當年同事們認為是重要的文章。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我憑記憶在《信報》發表了兩篇有關期市的文章(見《賣桔者言》)。記憶不完善,而為報章讀者下筆要避深說淺,免不了打個折扣。

提到陳年舊事,是因為雖然我沒有作過考查而不能建議人民幣下錨的物品是些什麼,但可以在這裡說說這選擇的幾個原則。與期貨市場的性質不一樣,但有類同之處。熱衷於經濟分析的同學要細讀了。

原則一。為錨的一籃子物品的類別不應該太多,但決不能太少。三十種物品是我的武斷選擇——道瓊斯指數有三十隻成分股。道瓊斯是以銀碼為指數,為錨的籃子物價可以用銀碼,但我認為以沒有銀碼的指數(例如開始時用一百)較為適當,因為下錨之後,政府要提升或減低指數,以沒有銀碼的一百為基較為清楚明確,增加或減少了多少個百分點市場一聽而知。

原則二。所有籃子內的物品要有標準而又容易量度的質量。這與期市的需要相同。這是說,質量不固定或常有變動的物品,例如製造品、房地產之類,一概不能用。

原則三。物品的價格及其變動要清楚明確。這也與期市的需要相同。價格要清楚明確,不會常有爭議,除了質量有標準外,市場要夠大,而物品的市場地點也要說清楚。與期市不同的,是為錨的物品政府不用管交收。期市呢?因為價格間有糾紛,少量(通常是百分之一以下)買家會強迫賣家交收。這是說,為錨的物品要以市場夠大為準則,而期市則要顧及交收的方便了。二者是很多時是相同的,但不一定相同。至於為錨的籃子內的物品的價格,用現價,不用期價。

原則四。這重要,也是為錨與期市的重要不同處。選一籃子物品為貨幣之錨,最理想的選擇是顧及衣、食、住、行這四方面,在比例上大略合乎中國民情的。上文提及,不能用質量常變的製造品,也不能用房地產等,但衣、食、住、行這四方面還可用其它適當的物品表達。先求出中國人民在國民收入中用於衣食住行的大略分配,這應該不難辦到。跟著就要求出作為一籃子物品之內的每樣物品對衣食住行的大略成分。不需要很準確,大略地對就及格了。例如,石油(今天有期市)可用作衣(紡織品用上不少石化纖維),食(煮食燃料),住(電、煤氣等),行(汽油)。棉花是衣的,米、麥等是食的,鐵是食(廚具)、住(建房子)與行(交通工具)的,等等,如此類推。有些物品不容易判斷(例如籃子內要有少量金,我認為金應該算於「衣」)。也有些物品是重要的黑馬。例如水泥(cement,期市可能沒有)。用作建築的水泥當然是「住」的重要物品了。(數十年前,我察覺到水泥的質量是奇怪地標準穩定,而其批發價也是奇怪地明確而一致。為此一位同事作了研究,結論是水泥是競爭甚烈的產品。但聽說國內的水泥價格有壟斷的沙石,可能不適用,要考慮外地之價。)

記著,這第四項原則也只求大略地對。把所有資料放進電腦,操作幾次就會有一個大略可靠的籃子,再慎重考慮,修改幾次就大功告成了。

如果北京真的要選一籃子物品為人民幣之錨,我很想知道他們選出來的是些什麼,其比例又如何?問題是,北京應不應該公佈呢?公佈籃子內的物品及其比例的好處,是可以增加國際對人民幣的信心。但如果不公佈信心也足夠的話,不公佈可能較為優勝。外匯市場炒家甚眾,以一籃子物品為錨比較難炒,但多了一種炒法:先在外匯市場下了注,然後炒物品。這是近於杞人憂天,但我就是喜歡誇張一點,把問題推到盡。

我們不容易明白為什麼一個經濟的物價指數——那所謂通脹或通縮指數——不是按上述的一籃子物價指數從事的。今天所有國家的物價指數都有問號,很多問號,而其中最大的困難,是質量的變動不容易算進去,也往往沒有算進去。為什麼他們不按一籃子質量穩定、有代表性、價格可靠的物品為作物價指數的衡量呢?什麼道瓊斯指數、恆生指數等,不是對股市的上落有歷久的為眾所接受的量度嗎?

還有另一個不容易理解的問題。今天,一般國家對通脹視如蛇蠍,但他們的做法,是先以貨幣量調控經濟,見有通脹或通縮才再調控貨幣量。為什麼他們不拜朱鎔基為師,先以貨幣量調控貨幣之錨——目前人民幣以美元為錨——然後再拜我為師,有多了出來的空間才以幣量的增減來調控經濟。這是倒轉過來的做法,先穩定物價——或穩定一個可取的小通脹率——才論調控經濟。前思後想,我認為先進之邦不倒轉來做,是因為他們大搞社會福利。福利的支出增加易,減少難。有大量的不能不支付的養懶人與公務員的福利財政,手忙腳亂,貨幣政策變得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