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還斂集》發表了一篇評論溫家寶在哈佛演說的文章,引起意想不到的爭議。同學們說,這爭議與溫氏的演說無關,而是文章的最後一段,關於福利經濟的。我寫道:
「溫家寶的仁慈表現也使我擔心,擔心中國會走向福利制度之路(不久前讀到的一些政策報道有此傾向)。我絕對贊成幫助那些真的需要幫助的人,但搞福利經濟會引起很多、很多事與願違的效果。歷史上沒有見過一個不令人反胃的社會福利制度。我們往往感到愛莫能助,不是不願意出錢,而是拿出錢來不知會落在誰的手裡。」
我認為這段話是說得很中肯的了。同學們說,一個論壇是關於思想的,大部分回應同意。另一個論壇是關於經濟的,大部分回應反對我對福利經濟的看法。兩個論壇都有人說中國太窮,沒有錢搞福利。但有錢搞不搞呢?同學們說,因為經濟論壇的讀者比較多,投起票來福利經濟看來會通過,雖然搞到什麼程度沒有說明。
人心肉造,讀者的選擇我理解。我的心也是肉造的,但腦子的結構不同。心歸心,腦歸腦,不可混為一談。幾天前的晚上看到一則新聞。廣東某小鎮的一間郵局代理行騙,使不少貧困的人受到損失。其中一位仁兄說,他的工資每小時人民幣一元,好不容易積蓄了一千五百元,以現鈔寄回家養妻活兒,被郵局用假收據騙取了。這故事令人髮指。我的心說:殺頭,殺頭!我的腦子說:貧民沒有銀行戶口,不能用支票,明白明白,但為什麼不到銀行以現鈔匯款呢?是因為戶籍有問題,拿不出身份證嗎?還是因為銀行的最低手續費過高,貧民不願意支付?為什麼政府不網開一面,說明貧民匯小款銀行不能收費?這些問題令人思之惘然。
我要向樂善好施的朋友提出一個問題。你在街上見到一個女人,身上血跡斑斑,抱著一個五歲大的睡著的孩子,坐在路旁行乞。你袋中有錢,而家中更有很多很多錢,你會不會給那個可憐的女人一塊錢呢?我知道你心裡的選擇。但你的腦子怎樣想呢?你不傻,知道那個女人還可以工作,知道她身上的血是用鴨血塗上去,也意識到那個五歲大的孩子多半是租來的。你可能像我那樣,正要拿出錢包給那個女人十大元,但腦子卻想,不要鼓勵這樣的行為吧。那個女人可以工作,應該工作,但她選擇行乞為業;那個孩子應該開始認字,但卻被迫,偽作睡著在路旁行騙。孩子當然不明白是怎樣的一回事,但你會想,這孩子長大後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衷心直說,回顧平生,我沒有試過一次自己深知是需要幫助的人,自己可以幫助,有求於我,我推卻了。這方面我沒有特別之處——很多人都會那樣做。問題是我們不容易知道哪些是真的需要幫助的人。
四十年前,在美國加州,鑒別需要福利賑濟的人需用福利職員。結果是,政府的福利支出三元,其中兩元是政府職員的薪酬。這可說是為政府職員而設的福利制度了。不止此也:串謀虛報的例子時有所聞,而爭取增加社會福利的,永遠是政府的福利機構。後者說是為貧民爭取,可惜他們沒有讀過歷史,不知道貧民歷來沒有代言人。美國的其它什麼食物憑券等福利制度的糊塗賬更是磬竹難書了。這些不幸,發生在世界上憲法最完善的國家,能不令人歎息乎?
加拿大的經驗更糊塗。別的不說,單是他們的「社會醫療制」(socialized medicine)就有說之不盡的恐怖故事。問問你在加拿大的醫生朋友吧。不相信,再問你認識的加拿大病人。加國的社會醫療是福利經濟失敗的一個「典範」。
一九九○與一九九一年,我兩次到瑞典,那個舉世知名的福利經濟國家。城市清潔,國民的平均收入近於世界之冠。然而,市場的物品不僅價格奇高,而且少得可憐。我認為那裡的中等人家吃不飽(不像香港人)。為什麼呢?層層抽稅,稅率奇高,而政府無論做什麼福利、教育、醫療、公共建築等項目,都算進國民收入的數字中,但這些不是市值。
輪到香港吧。清楚記得大約四十年前,香港的議員要求政府增加教育資助。當時的財政司葛伯偉破口大罵,說教育完全不是政府的責任,擲地有聲!今天回顧,葛老的信念後來節節敗退。我們記得到了七十年代,公立的學校淘汰了私立的,教育司署愈來愈龐大,官員薪高,管制課本,管制課程,而考試局又跟著跑出來,管制考試。效果怎樣了?朋友,你信不信,五十年前,我是因為中語作文不及格而被逐出皇仁書院的校園的。朋友認為我的中語文章的水平如何?如果當年的語文教育有今天的政府管治,又會如何?
我不清楚香港政府今天對中、小學的資助數字,但大學是每位學生每年政府津貼學費二十萬,學生自己出學費四萬,加起來是二十四萬。這等於三萬美元。我肯定,以同樣的大學教育水平比較,美國的私立大學的收費不到一半。
我曾經在葛伯偉面前大讚他主導的政府供應廉租屋的政策,說雖然我們原則上反對福利經濟,但香港當年有那麼多的難民湧至,不安置他們,讓他們有棲身之所,然後自力更生,香港的治安會有大問題。他聽得高興極了。有誰會想到,這個臨時安置難民的措施,會造成今天舉世最龐大的政府房屋供應的城市,官員架構林立,什麼長樁短樁等醜聞使廉政公署疲於奔命?
醫管局、綜援金、強積金等問題,我不想再評論了。曾幾何時,香港的三代財司對我說,他們的座右銘是市場可以做到的,政府不染指,而政府的責任不是立功,而是避錯。那是香港成為世界經濟奇跡的時代。今天香港完全失去了東方之珠的光芒,也是奇跡。
贊同福利經濟的朋友可以香港為鑒。香港的經驗有說服力。今天香港的財政赤字大得驚人,但如果取消所有福利,財政會有盈餘,而官員們還可以保持他們目前的冠於地球的薪俸。不得以而求其次,回復到葛伯偉時代的政府福利水平,財政也不會有困難。
君不見,在葛伯偉時代,比例上,天天在哭的、大叫大嚷的可憐人遠不及今天那麼多。給他們錢,他們哭得更厲害了。福利經濟是搞什麼鬼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