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February 12, 2004

禽流說

寫文章最忌寫自己不懂的話題,但卻要寫。我要寫今天熱門的「禽流感」,是因為自己不懂,有不少疑問,媒體的報道讀不明,要寫出來抒之於懷,也希望專家們有以教我。

首先要說的,是這個時代,這個地方,反對言論、新聞自由會惹來非議,但我就是要反一下。是的,我認為近日關於禽流的報道,過於誇張、過於大事宣傳。好些刊物以巨字標題,使人以為禽流開始人傳人;有些說香港可能死人三十萬——如此推算,中國大陸可能死六千萬人了。當然,天有不測之風雲,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但應不應該天天這樣以頭條報道呢?

我不相信這樣大事宣染會迫使政府增加預防工作,或提醒市民不要接近家禽。去年的沙士搞得風聲鶴唳,大家對瘟疫怎會不杯弓蛇影?大事誇張宣傳禽流無補於預防振作,雖然對刊物的銷路有助,但對經濟會有很大的殺傷力。任老弟志剛說,因為禽流單是外匯基金五天就失去了七十八億。外地的傳媒當然照播可也,如果繼續下去,外來的資金與遊客大幅下降在所難免,這對中國及整個亞洲的經濟損害會比沙士為甚。

如果禽流真的是那樣嚴重,殺人如麻,那麼我們讀到的報道是應該的。但我就是看不到那樣的嚴重性。媒體為爭取銷路,可以對社會做出很大的損害。這是經濟學上大有名堂的社會成本問題,也就是私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大有分離的問題了。今天屈指一算,一條人命的社會代價高達數十億。究竟政府應不應該約束上述的誇張報道呢?劍橋經濟學大師庇古當然主張約束,或大抽言論自由稅,但他已作古,讓讀者想想吧。

以下是我對媒體報道禽流的闡釋與簡化。

(一)在我下筆的今天,沒有證據禽流會人傳人。只有兩三個懷疑是人傳人的個案,違反了人傳人的或然率。如果禽流人傳人,懷疑個案起碼數以百計。

(二)雖然禽流殺傷力強,但人類感染的機會非常低——從報道看微不足道。想想吧,在中國大陸,家禽到處都有,但聽不到有令人不安的禽流感染數字。去年沙士在廣州發生時,雖然官方沒有公佈,但傳聞四起,板藍根只幾天就賣個清光。然而,目前國內禽流擴散於人的消息,朋友說連傳言也沒有聽到。

最奇怪是自一九九七起於香港到今天,我們似乎沒有聽過一個雞農或一個在雞欄、雞檔工作的人受到感染。最接近雞的人反而病毒不侵,其含意是免疫力來得容易。

(三)這次禽流事發,到今天(下筆時)香港的雞隻還沒有發現H5N1。這可能因為政府近幾年嚴厲監管養雞場地的清潔。另一方面,禽流最嚴重的越南,其清潔歷來都有問題。

(四)清潔有助,但我也相信兒童時母親常說的old wife』s tale——雞瘟的擴散與天氣有關。是的,當一九九七年香港發現有人受到H5N1的感染,來自雞隻,我的意識是該病毒不是上帝的新發明,而是故老相傳的一種雞瘟,只是今天科學發達了,驗得出雞瘟可以傳人。當時(一九九七)這樣想,是因為那傳人的驗證來得很有點碰巧。如果當時「碰」不出來,我們可能今天也不知道雞瘟可以傳人這回事。

流行感冒常常有,嚴重的可以殺人。說不定由家禽傳染而殺人的病毒自古有之,只是科學不夠發達,也碰不到巧,而受染的人數從來不多,所以要到今天才搞出大新聞。一個不嚴謹的證據,是自一九九七發現H5N1之後,雞隻大量集體死亡差不多全是今天成了名牌的病毒。我們以前聽到的廣泛雞瘟跑到哪裡去了?

(五)我不大相信候鳥傳播擴散H5N1之說。可能報道有錯,但事發地圖與季節候鳥加不起來。日本與台灣皆不幸,是離大陸很遠的海島,而候鳥怎會有些向南飛,有些向北飛,有些向東飛——亂飛一通的?

還是從天氣那方面想想吧。童年時我的家在西灣河的山上,母親養雞為生計。她是個沒有讀過書但遠比我聰明的人。凡是遇上極端反常的天氣,她就擔心幾個月後雞瘟會出現。去年亞洲的天氣的酷熱與雨量之多,破了多年紀錄。

不管怎樣說,今天的禽流消息對經濟有很大的殺傷力,三樣工作是要趕著去做的。其一是研製疫苗,其二是監管家禽場地的清潔,其三是中央屠宰。

後者我在美國時知道一點,可說一下。中央屠宰不是說由政府處理,而是由雞商在安全地帶屠宰後才批發出去,說明屠宰的日期,也說明是新鮮的冰凍還是冷藏(frozen)過的。這樣,活生生的雞隻不會在零銷市場見到。

七十年代初期,西雅圖的唐人街有活生生的雞隻出售,隨買隨殺。後來政府禁止,只准出售在集中(中央)場地先屠宰然後冰凍的。當時該地的「唐人」大有反對之聲,說不是鮮宰之雞不好吃。這觀點對一半,錯一半。經過冷藏的味道有差別,但冰凍得好,兩三天內其味道與鮮宰的不容易分開來。唐人於是接受了「中央」屠宰的安排。

有兩個問題還要解決。其一是雞隻死後其體內的病毒還可生存多久?病毒通常是宿主死後不能久活的,但有例外。如果H5N1是例外,可以久活,中央屠宰沒有大作為。其二是不能容許「中央」壟斷,而是要讓多家屠雞商競爭。雞價由競爭決定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屠宰的清潔與冰凍的處理,要有競爭才可靠。政府只要規定家禽要先在安全的地區屠宰後才出售,說明雞商要把招牌貼上包裹的保鮮紙上,有競爭的市場知道怎樣做。

政府處理得宜,經濟分析是有競爭的中央屠宰,雞價不會上升,其代價只是一般人閉著眼睛根本吃不出是「冰鮮」雞還是「生殺」雞。今天街市的雞檔會受損,要減少員工;超級市場有利,但不需增加員工。收入有點轉移避不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