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5, 2005

從中西兼通數天下評論英雄

一位四十八年前在多倫多認識的朋友,闊別了四十六年,最近再遇上,一杯紅酒喜相逢,知道他在生化研究上殺出重圍,是世界級人物,不勝欣賞。暢談間他說常看《壹週刊》。我問:「《壹周》有什麼好看的?」他說:「那裡的專欄作家是香港最頂級的了。」



為老不尊,我想:「有冇搞錯!阿康一本正經,不敢惹他,但蔡瀾、陶傑與區區在下,怎可以認為自己的專欄比『單衣試酒』的日本妹好看呢?然而,《壹周》卻把日本妹逐出場外。」經濟分析於是立刻在腦中轉。



不敢說發了達的肥佬,不敢動御用大狀馬丁,也不便波及才女李碧華。朋友,你認為蔡瀾與陶傑會選自己的一篇專欄呢,還是與一個美女有片刻時機?我不說,你猜猜吧。區區在下又怎樣選呢?我不說,也不准你猜。



是重要的經濟學問,認真的。一個才子的一篇專欄的價值,比不上獨佔一個美人片刻,但在《壹周》欣賞不能獨佔,美人卻又鬥不過才子專欄。想深一層,就算君子如我這個大教授,一個美人在公眾舞台上展出渾身解數,怎樣也比不上這個美人在關上門的一室之內,單對單的對我嫣然一笑!



經濟學歷來有這樣的一個困難話題。物品有共用品(public goods)與私用品(private goods)之分。前者是指我享用,無數其他人也可以一起享用(例如電視節目);後者是指我享用,其他人不能一起享用(例如吃蘋果)。共用品的經濟分析很困難,自米爾(J.S.Mill,1848)的燈塔起吵了百多年。然而,整個吵鬧的分析,是作為共用品,增加享用的人數,不會影響這共用品對任何一個享用者的價值。這假設顯然有問題。美人一笑,有共用品的特徵,也可以共用,但關上門來單對我笑,個人的價值狂升。這解釋了為什麼有錢人往往把共用品改作私用。



寫上述遊戲文字,是為了示範一下自己的評論專欄是怎樣寫成的。切忌拘謹,放鬆放鬆,在空中亂抓幾下,得題材,閒話幾句就憑想像力天馬行空,務求生動過癮,有關的學問不妨都搬出來。論點是對是錯屬其次,文字讀不通暢就玩完。可以高傲似李太白,也可以瀟灑像蘇東坡,但怎樣也不能把自己放在讀者之上。



咬緊題材,但可以東南西北到處飛,彷彿牽著一線放風箏,要放則放,要收則收,欲擒先縱。個人的經驗,是這種寫法最具說服力。放到哪裡由字數多少決定。寫專欄有大約的字數規限,老手要長則長,要短可短,處之泰然:文成後電腦算字數,與意圖的差不到百分之五。行行有狀元,可以信矣。



阿康數次向我提及西方幾位評論專欄大師,佩服得五體投地。這些名家以前我讀過,讀不多,為寫此文再拜讀一下,認為他們的英文有風格,也有文采,而作者世故深,觀察力強,聰明。但他們寫的是經濟學之外的話題,沒有科學規格,分析力如何不易打分。個人認為,這些大師不懂得放風箏,說服力於是不怎麼樣。



老外的經濟大師寫評論,專欄功力及不上阿康的幾個偶像。這幾年大紅大紫的克魯曼我還沒有機會讀過,熊老弟秉元曾經把他與我相提並論,有機會一定拜讀拜讀,說不定可以偷師。貝加的分析力冠於行內,但他的經濟評論專欄卻看不出來。我嫌他寫得太拘謹,也脫不了大教授自上而下的意識。始創經濟專欄的可能是佛利民,停筆多年,當時寫得比對手森穆遜生動過癮。於今回顧,佛老的變化不夠多。用不同題材重複觀點,有增加說服力之能,但個人還是認為放風箏的方法較為上算。



幾天前在《還斂集》發表《中文有機會成為國際語言嗎?》是觸發寫本文的起因。姑勿論中文會否成為國際語文,無可否認的是鬼仔學中文的急速上升。六十年代後期日本經濟起飛後,老外學日語熱鬧過一陣。今天的中國是當年的十個日本,中文國際化的機會理應高十倍。



撇開中文國際化不談,地球一體化(globalization)正在發生,看來會繼續發展下去。這樣看,將來寫專欄的天下高人是要中西兼通的了。語文不一定要中西兼通,但文化中西兼通是需要的。地球一體化,文化懂西不懂中或懂中不懂西,不可能成為評論專欄高手。花落誰家是個有趣問題。



我不客氣地考慮自己,認為如果以英文下筆不會寫不過阿康拜服的幾位偶像,而自己對中西文化的認識,是真是假可以擺擂台。可惜快七十,超齡,而評論比賽是沒有老人組別的。在香港的後一輩中,我這個老人家真的想給他們打打分,排列一下,但恐怕給阿康殺了。還是按地區說說吧。



論知識,西方寫手優勝無疑問,但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卻遠不及炎黃子孫認識西方文化。今天,就算不懂英文的國內學子,不能不讀到那裡的書店滿是關於西方文化的中文或中譯書。目前國內寫評論的大不乏人,不少具天賦。問題是國內寫評論缺少了應有的言論自由,而出版行業由國家操縱,不像私營的刊物可以出高稿酬發掘天才。四十年前,美國一個不愁沒有刊物提供地盤的寫手,相當平庸的,家中有游泳池,當然包括住洋樓,養番狗了。



是的,國內的讀物市場大得驚人,不怎麼樣的刊物動不動銷數十萬份,廣告收費比香港高出好幾倍。我因此推斷,如果北京略為開放言論,容許出版私營,牌照無禁,讓肥佬那樣的人到國內大展傳媒拳腳,那麼十年後,天下的評論英雄必有炎黃子孫混在其中矣。



今天的形勢,是香港的讀物市場小,臥虎藏龍會繼續臥、藏下去。台灣的市場大三倍,但那裡的文化很奇特,除了三幾位,其他寫手的文體在大陸沒有市場。



曾經建議肥佬在香港搞英語刊物,但他認為市場太小,不夠刺激。我想,如果他搞,飽讀番書的董橋與陶傑怎樣想我不知道,但阿康與我多多少少會趁機表演一下。嚇鬼子佬一跳不是很有趣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