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November 8, 2005

經濟大師考古記(二之一)

第一次懷疑國內地攤小販出售的、眾人皆說是假的古董,有真古物混在其中,起於價格太相宜,就是國內的低工資也造不出來。在地下掘出來是另一回事。



九十年代初期,為了學書法常到上海,在那裡清早的地攤市場見到「古」玉件,不大的掛件,設計古雅精妙,工藝一流,開價人民幣二三百,議價後八十至一百可成交。明顯是仿製的更多,工藝奇劣,容易鑒別,價格減半。問題是,那些看來是古時珍品,人民幣八十,比香港商店叫價數千的好得多,是不是真古物呢?朋友一般說是假,連自稱專家的也這樣說。問他們為什麼?回應一律是價太低,不可能是真的。這就是了,他們認為價太低是假,我認為價太低是真。於是盤算,這些玉件設計件件不同、藝術品味高妙,轉了幾手才賣給我,第一個出售的人所得甚微。應該是真,但怎樣證實呢?



我對太太說:「這樣吧。如果這些玉件是仿製的,買之不盡,但如果是真古物,可以買盡,之後要等一段日子才有供應。價錢那麼低,我們或可買盡,看看供應後果。」於是在兩個早上,我們花了三、四萬元,在地攤選出認為是古的,買盡。此盡也,盡到今天!(其後有少量出現過,今天於高檔商店偶見之。)



也是在那時,太太在地攤上看到一件她喜愛的大約十吋高的人物造像。我一看就說:「是晉瓷,有名的『藥師』,國內的博物館有兩件,晉瓷假不了,但為什麼是那樣新的呢?」討價還價後一百五十元人民幣購得,一位專家朋友肯定是假:太新,價太低,如果是真的會在博物館內。於是打賭三千元,作當時不少人相信的熱釋光驗證,果然是晉代。這件藥師造像有一天要交到中國的博物館去——不是因為熱釋光,而是晉瓷若干世紀前失傳,「藥師」是最珍貴的代表作。



我為中國的古陶瓷可以改作「新」觀調查了一段日子。知道鹼酸不侵,但土藏痕跡那樣重,怎可以新如昨天造的?考查所得,知道國內有翻新絕技,托有聯繫的朋友寄難看的去嘗試,果然了得。後來知道方法分兩部分,獲知第一部分,在家中嘗試過,第二部分是商業秘密。

宋代的汝窯曾經是稀世奇珍,但市場竟然出現,有精美絕倫的,也有遠為粗劣的。此天下名窯只存在了二十多年,曾經估計只三十七件存世,台北故宮那件比較完整,估價天文,而就是碎片一塊也被視為國寶。發生了什麼事?



九年前聽到河南原產地仿製汝窯,立刻派人到那裡採購仿製樣品,與我在市場找得的貌合神離,是兩回事。再派人拿著我認為可能是「古」的汝窯走一趟,回報是仿製品不少,但一看而知有別。重要是市場找到的精品,比有證書的頂級仿製高很多,但價格遠為相宜!再深入考查,結論是前者不可能是今天仿製,而是出土翻新。反覆推敲,我無從判斷這些不是今天造的汝窯到不到宋。



北京某文物權威機構姍姍來遲,去年出版影碟,介紹宋徽宗時期的汝窯,說今天有真有假,真的其實相當多。我認為出土的有機會到宋,但不同意該權威說精緻的是真,粗劣的是假——古代的名窯一般有幾個質量層面。



個人之見,是出土汝窯翻新後優雅迷人,一看就知道是徽宗品味,既然不是今天仿製,價格相宜,哪管到不到宋,不收藏是大傻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