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sage 問:
教授說科學與藝術可以混合起來,在我等小輩來說很難總是相互矛盾,不知教授怎麼做到的,希望教授具體講一下。
答sage:
科學是邏輯分析;藝術是感情表達。單講科學分析而避去了藝術品味,作品彷彿由電腦「作」出來,傳世的機會近於零。科學上的創作,自然地用上個人的感情表達出來,使人覺得是一件藝術作品,傳世的機會激增。
這裡的困難,是要避去因為個人的情感而左右了邏輯分析的客觀性。這方面,經濟文章格外困難,因為這門學問不可能脫離了人類的生計。絕對客觀的經濟學者不多見。我自己的沒有困難的。這是說,雖然文字上我喜歡用上一點情感,把文章寫得瀟灑一點,有藝術性,但分析與結論,永遠是冷若冰霜地客觀,永遠遵守著邏輯推理的規格。
把藝術與邏輯結合在一起,是上佳作品應有的風範,問題是作者要做到邏輯歸邏輯,感情歸感情,河水不犯井水,不能一絲一毫地讓感情影響了邏輯。我可以做到,而且做來甚易。天生品性可能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老師艾智仁當年的教誨。他看世事的法門影響了我。看世界,艾師永遠是個與世無爭的旁觀者。後來遇到多位大師朋友,尤其是戴維德與巴賽爾,他們看世界也是冷若冰霜的。
結論是明顯的。如果你能集中於解釋現象,純為好奇心而想,而動筆,不讓感情的表達影響你對現象的看法,有藝術性的上佳科學文章就不難寫出來。如果懂英文,不妨多讀G. Stigler的文字,藝術性實在高,尤其是他在一九五○年發表的The Development of Utility Theory那篇長文。
山西小朱問:
您怎麼看美國商務部對華實施反補貼法,會對中國造成怎樣的影響?
答小朱:
外地對中國產品實施反補貼法,對中國的不良影響不是那麼大。一則地球上還有其它許多國家,二則中國人多勢眾,本土的市場大得驚人。老外的政客蠢到死,不知道約束進口主要是損害自己,而對一個巨國,這樣或類似的恐嚇沒有什麼大作為。可惜北京也不見得聰明到哪裡去,人家恐嚇,你就手忙腳亂。
上海有一個風情萬種的女人,倒也不蠢。四年前我問她:美國要約束中國貨進口,你怎樣看?她想也不想就回應:那很好,他們不買,我來買。
二十多年前,當我回港工作後不久,一家國際極具名望的大機構搞一個經濟研討會,堅持我參加。可能要表演一下給我看吧,他們的經濟研究師發表主題報告,說是花了巨資研究所得,內容說一個國家愈小,對外貿易的比率愈大,愈重要。蠢到死,我禁不住笑出聲來,說:如果整個地球只有一個國家,對外貿易是零。會議於是草草了事。
中國真的補貼出口嗎?沒有那麼蠢吧。出口退稅是否補貼呢?我不說,讓你說。
如果我是美國的一個懂經濟的議員,我會對北京說:你們補貼那麼少,不夠,多補貼一點吧。是的,曾獲經濟學諾獎的J. Stiglitz,為文說美國補貼農產品出口損害了貧困的落後國家。蠢到死。任何落後國家都希望美國把農產品免費送給他們——補貼百分之百。有免費午餐當然是吃了再算。
江西靜夜聽海問:
張老是正統的從正楷起臨,還是專臨行書?小輩目前只臨到書聖的聖教序和觀摩顏大師的作品,認為從楷書轉過來,運筆很有些不習慣,不知張老有何心得可以傳授?
答靜夜聽海:
學書法我從行書學起,從來沒有臨過楷書。早就認為楷書算不上是什麼藝術,理由多多,何況電腦可以替你寫得一模一樣。不少人說學書法要從楷書學起。十六年前我問周慧珺:學書法要從楷書學起嗎?她回應:我是從楷書學起的,但今天細想,認為不需要。這是我決定學書法其中一個原因:不需要管自己不喜歡的。
從行書學起,先臨米芾,臨他的大字真跡印製本,只有三百多個字,臨了兩年。跟著臨米芾的小字真跡印本,多的,看小寫大,臨了一年。再跟著臨王鐸,臨了兩年,再跟著就脫臨了。脫臨寫自己的字,一塌糊塗,要兩年才略有可觀,再兩年見到自己的面目了。
書法很困難,這是沒有誰不同意的。記著,可取的書法要沒有俗氣,要有氣勢,感情的表達要天真自然,而又因為感情是自己的,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風格,自己的面目。感情的表達要靠寫出變化,這一點,難於登天。
技術上,用筆最難學。好些年前我出版了一隻《慧珺五常談書法》的影碟,對書法的哲理與用筆有深入的解釋。香港花千樹出版社還有存貨,可與他們聯絡。
山西小馬問:
請問原創性的根源主要在於童真的性格,還是刻苦努力後的驀然回首,還是廣泛的興趣?
答小馬:
你提出的是重要問題,我不肯定答案。但我可能是回答這問題的最佳人選,因為數十年來以原創性知名,不僅經濟學,任何玩意皆以創見驚世俗。
是奇怪的現象。外人給我的原創性打滿分,但衷心地衡量自己,我是個後知後覺的人,原創性比不上艾智仁、高斯等師友。我的所謂原創永遠是從外人的提點發展出來的,嚴格來說沒有創見可言!我從來不偷用他人的思想:受到外人的啟發,一定說明,以至德姆薩茨曾經說我是他知道的最小心地說明思想出處的人。然而,給我的創意打滿分的師友不計其數。因此,以我個人為例,原創其實不是原創,只是舉一反三的本領高強,否認是原創外人也堅持是。
以上述的不是原創但舉一反三也算是原創來說說吧。你說的童真當然重要,廣泛的興趣也重要,但最重要的可能還是想像力。是的,以舉一反三的本領論原創,我認為想像力最有關鍵性。何謂想像力呢?是一種聯想力。人家說花,你想到美人,那是聯想。有人說,第一個以花比美人的人是天才,跟著這樣說的是笨伯。不是毫無道理吧。
實不相瞞,我的聯想力強,在友儕間跑出好幾個馬位,不是困難的本領,奇怪是做到的人不多。告訴你我的不是秘密的秘密吧。有三點。一、聯想時我喜歡用例子,實例與假設的都用,用很多不同的,轉來轉去。二、我喜歡從過癮的角度入手,也喜歡走過癮的方向。三、推理時我喜歡推到盡,想得很誇張。
有了上述的聯想本領,被外人認為創意高主要是品味好。品味低下,「創」出來的趣味不足,擺明是創見也沒有人注意。
崔兵問:
詢問有關the theory of firm的兩個問題:1、firm 和enterprise有何區別,與這兩個詞對應的中文翻譯為企業和公司,是否合理?2、交易費用經濟學如何解釋一人公司(one-person firm)的存在?一人公司還是nexus of contracts?
答崔兵:
高斯和我分析的firm,是指公司,不是企業或enterprise。我們所說的firm,是兩個人或以上的組織,所以要有個「公」字,公而司之也。但企業可以只有一個人,不是高斯和我有興趣分析的。
關鍵的問題,是一個人聘請另一個人,不管誰是僱主,誰是被雇,二者之間的成交往往不用產品的市價,而是由一個人購買另一個人的使用權,很有點購買奴役的形式。為什麼一個人的產出不讓市場價格直接指引,而是用上有形之手指揮呢?這是有趣而重要的問題,嘗試答案的君子無數,可惜他們總是拿不準問題的重心。劃上句號的應該是我於一九八三發表的The Contractual Nature of the Firm。戴維德當年是第一個說該文為「公司」劃上句號。
北京婁旭海問:
日本曾在1988年的時候人均GDP超過了美國,但到了九十年代後經濟出現滑坡.我記得您曾說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阻止農產品進口,保護國內農業.可日元的大幅升值應該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為何日本政府不阻止日元升值呢?
答婁旭海:
壓力團體使然吧。有權有勢的人,或富有的,都希望自己的貨幣升值,好叫財富在國際上升級。據說多年以來,日本的議員不少來自傳統的富有家族。這觀點可信,因為禁止農產品進口是提升地價的最有傚法門,而日本不少大地主是坐在國會的。(你讀過嗎?農產品進口是土地進口的代替。)
大約六年前,弗裡德曼和我談到日本增加貨幣量的困難。他認為大量增加幣量,搞起百分之四左右的通脹,是日本起死回生之道,但過了十多年,日本有關的委員就是不通過。六年前弗老說有轉機了,開始看好一點日本的經濟,但到今天這轉機還沒有出現。
香港 tim 問:
我國的音樂與藝術(畫)對外皆節節敗退, 請問教授中國的詩詞能把鬼子佬的詩殺下馬來嗎?
答Tim:
我認為中國的詩詞,以及賦、序、記之類,是把西洋鬼子比下去的。兩個原因。其一是中文用的是單音字,因而講平仄,論字數,從四六駢文到宋詞的長短句,其規格與變化容易寫得朗朗上口,感情的表達於是有聲韻的協助,在用字不多的文體中把西語比下去了。
今天我用白話混合古文加一小點廣東話寫文章,重視平仄與長短句的字數。可惜青年們很少這樣重視,恐怕有一天中語得天獨厚的聲韻文化傳統會煙消雲散!
我建議你細讀昆明大觀樓那首清人孫髯翁寫的一百八十個字的長聯,反覆地讀,讀到可以背出來吧。這樣,你會體會到,中語文字可以達到的幽美境界與感情震撼,西語是達不到的。
第二個詩詞勝出西方的原因,是中國的山水與田園景物,近於天下獨有。論華麗壯觀,神州大地比不上人家,但我們的景物有古意,有苦味,以幽美勝出。曾經說過,西方的風景名勝好是好,非常好,但我怎樣也看不到一個李白或一個蘇東坡曾經生長在那裡。
天和軒問:
循著羅伯特·蒙代爾教授的思路,人類能否發行統一的世界貨幣取代各國各自發行貨幣,從而根本消除匯率風險並帶來資源的最佳配置?
答天和軒:
原則上,蒙代爾的思路是可行的。我對他說不同意,因為只要中國解除匯管,把人民幣推出國際,不少亞洲國家會爭持。這會讓中國賺很多錢。我反對蒙兄提出的亞元,是認為可賺的錢應該讓中國來賺。人民幣的強勢是十多年來炎黃子孫的辛酸勤奮帶來的結果。是他們的血汗,錢要讓他們賺才對。
君不見,十年前的亞洲金融風暴,顯示著不少亞洲國家私營舞弊,官員上下其手。當時中國有個朱鎔基,而勞苦大眾凌晨二時還在數十層高的鋼架上操作。人民幣今天的強勢是這樣捱回來的,可歌可泣也。把人民幣推出去,搶佔國際市場可以斷言,而可能的通脹怎樣處理我幾番解釋過了。
不明白為什麼北京捉到鹿不懂得脫角。有國際的政治因素嗎?
網友問:
想問教授,你有個人信仰嗎?你對宗教是什麼看法?
答網友:
我出生於一個基督教家庭,眼睛還沒有張開就受到洗禮,懂得步行就進入主日學,聽故事。長大後,知道基督教是好宗教,但好些教會不是那麼好,有些甚至走火入魔,而《聖經》是人寫的,不可能完全不錯。
對某些人,像我的母親,宗教信仰是重要的。我欣賞宗教的安息日,更陶醉於聖誕節。我相信有上帝嗎?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不排除宇宙的奇跡起於某些靈性的主宰,而更重要的是不管「神」是否存在,我知道生命是自己的,要珍惜。我認為一個懂得珍惜生命的人,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有了交代,任何宗教的上蒼都會爭著要。我曾經打趣說,如果真的有天堂,我死後會是第一個走進去,不僅不收入場費,還會送我幾個美麗的天使吧。
北京 stone 問:
在大搬遷的壓力下,當前耕地的減少速度是太快了,還是太慢了?當前是否過分強調糧食安全?
答Stone:
關於耕地的減少,北京是過於敏感了。從天上看地球,工業與商住用地是很少的比率,只因為中國工業發展的速度驚人,耕地減少的速度來得快。然而,政府可以大幅地增加建築的容積率,而這幾年也確是這樣增加了。要注意,八、九十年代興建的工業樓宇,通常只有一層。北京不妨考慮鼓勵這種樓宇的業主重建,讓他們多建幾層,不需要他們補地價,或補很少。還有的是,不宜耕種的山地,是住宅樓宇的好去處。
說過了,最安全的糧食供應,是讓他人賺錢的供應。還有,外匯儲備那麼多,到外國購買農地不妨考慮。不少外國耕地之價,以同樣面積算,不及蓋草皮之價的五分之一。還有,前蘇聯的耕地甚多,聽說不少中國農民跑到那裡去承包種植,賺到錢,也對中國的農產品供應增加了保障。
paul 問:
最近中國準備自行研製大型飛機,並建立公司與波音、空中客車競爭,你對這一事件怎麼看?但如果按照經濟學上的分工比較優勢理論,我們還是應該購買相對低成本的外國飛機,而應該把大量的錢投入到我們更有優勢的產業上去.
答Paul:
中國自行研製大飛機有一個困難,那是製造後如果失事兩三次,會血本無歸。昔日美國的DC-10就遇到這樣的不幸,雖然一位專業朋友對我說那是當時美國最高明的客機。我認為如果中國要自制客機,要從中、小型的造起,打出了安全的名堂,才逐步加大。更好的進程,是先與外國的名牌合作。
很不幸,進口飛機,經濟學上的比較優勢定律不管用。這是因為外國的飛機工廠有很大的工會壓力,工資不是市場的自由價,很麻煩。以美國的波音為例,員工動不動數十美元一小時,何「優勢」之有哉?如果外地的工會勢力持久,中國自製客機是早晚的事。科技上,中國既然可進太空,造飛機可能是小兒科了。但如果遇上DC-10的不幸經驗,恐怕二三十年也不容易把乘客的信心挽救。
香港無知小兒問:
怎樣知道自己是否適合搞學問?
答無知小兒:
我認為學問任何人都可以搞,而除非天生智障,差不多任何人都可以搞得有點看頭。不需要是什麼碩士博士,學問的真真假假是不能以銜頭衡量的。不少沒有名頭的人的學問我佩服,而名頭多多的我往往視若無睹。我喜歡推卻名頭,因為恨不得自己是另一個戴維德,只有一個什麼學士但學問深不可測。高斯本來也只有一個學士,但當年要轉到美國工作,沒有博士不行,就拿幾篇文章去申請一個科學博士(D. Sc.),過了關。是無聊的玩意吧。如果高斯什麼銜頭也沒有,連名字也不用,但發表了《社會成本問題》那篇文章,學究天人,才引人入勝,才教人不斷幻想。
大學問要講點天賦,但可取的、有點看頭的學問,平庸的天賦足夠。困難是要有適當的環境,要得到高人的啟發,也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日夕一起研討。這些條件是需要的,因為沒有這些不容易培養出對學問的興趣。是的,求學問,興趣與好奇心最重要。興趣是培養出來的,好奇心一半天生,一半培養吧。可以這樣看:好奇心是認真地搞學問的出發點,而興趣則是驅使不斷追求的動力了。
還有三點。其一是天賦的或高或低,自己開頭不容易知道。要嘗試,認真地嘗試一些日子,才可以自己衡量一下。其二是要懂得欣賞,懂得佩服,甚至懂得祟拜有學問的人。不要見神就拜,但要懂得向哪位高人跪下來。其三是要絕對客觀,不能把自己的見解加上絲毫份量。不記得是誰說李嘉圖,說得好:「在辯論中李嘉圖從來不管誰對誰錯,從來不管是誰先說的,只要找到真理,他就滿意了。」你能做得到嗎?
瀋陽 迷一樣的俄羅斯問:
我是學習俄文的,對俄羅斯的發展很感興趣。請問在現行體制下和國際大環境下(油價高漲)俄的發展前景。
答迷一樣的俄羅斯:
本來不打算答此題,但靈機一觸,想出一個怪論,不妨提出來,跟讀者過癮一下。
俄羅斯地大物博,人口稀少,單靠天然資產,賣給中國,可以養起所有的人。有這樣的條件,如果所謂「權貴」階層不存在,如下的制度羨煞外人也。有三點。
(一)把所有天然資源分割,成立多家公司,發行股票分給俄國的公民,指明要放棄國籍才可把股權出售,或出售一種要以所獲購買另一種。每個公民收息渡日。
(二)把資源(連耕地林地等)判給中國及亞洲的廉價勞力承包,或以廉價聘請這些勞力。讓這些外來的賺工資,多出來的是資源的租值,派息可也。
(三)俄國的公民當然還可工作,作什麼工職都可以,而工作的薪酬外,還有吃之不盡的股息可收,不亦快哉?
因為中國、印度、越南等廉價勞力之區的興起,不少國家——像加拿大、澳洲等地——也可以倣傚我妙想出來的俄羅斯。很不幸,因為天然資產多,這些地區搞福利經濟,養懶人。
廣東東莞 Kaiven 問:
我總覺得浙江省的發展速度比廣東快不少,發展後勁總體感覺要比廣東強許多,五常老對廣東、浙江兩省有什麼觀點?
浙江金傑問:
韓國的國土面積與中國浙江省的面積差不多,從資源上看也差不多,就是浙江的人口比韓國的多,但是為什麼浙江遠不如韓國?
答Kaiven&金傑:
長三角後發而先至,只八、九年就把珠三角比下去了。有好幾個原因,說過,不再說。浙江屬於長三角一帶,發展得好,其實只發展了約十三年。非常欣賞杭州一帶的年輕企業家。他們有見識,有創意,肯拚搏,而彼此之間的競爭氣氛實在好。
我看好浙江,看得非常好。把浙江與韓國相比,條件上看來有可比之處。首先是不要忘記,韓國的發展比浙江先起步三十多年。也不要忘記韓國的物價比浙江的高,國民收入的差距怎樣算是頭痛的事。
毫無疑問,十多年來浙江的發展,比五、六十年代韓國的開頭十多年遠為可觀。我也不懷疑,只要北京的政策不出大錯,浙江追上韓國甚至超越是早晚的事。不要忘記韓國人辦事執著,不可輕視。但我認為浙江的地點比較優勝,龐大的內陸可以看為後勤基地,而在杭州遇到過的那群三十多歲的企業家,是我見到過的最優秀的一群了。論經濟制度的各方面,目前浙江的勝於韓國,但中國的優越制度的前景有問號,這問號是愈來愈大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