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22, 2008

中國的經濟制度(十二之十一)

第十一節:結語



這篇文章我集中於中國做對了什麼來解釋他們的經濟奇蹟,想著到結尾時說些負面的話來平衡一下,但寫到結尾我不願意這樣做。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三十週年。中國的傳統教我們,一個人生日之際不要把污泥擲到他或她的臉上。也不只是一個人。是一個曾經那麼豐富而又有深度的文化。五千年前這文化產出的陶器與玉雕我們今天還沒有本領複製出來。為這傳統我感到驕傲,而任何人研究過中國的歷史與文化,會同意那是人類足以為傲的一個源頭。今天,這傳統是在復興了。



這些年北京做出來的大可引以為傲。你可以詳盡地批評執掌政權的人,但他們減少了那麼多的貧困,工程之龐大與迅速,歷史從來沒有出現過。我認為這樣的成就不會再重複——不管是何地,不管是何時。



我堅信私產與市場對社會的價值,不止四十年了。但我從來沒有反對過中國共產黨的存在。從第一天起我反對通過民主投票來改革。一九八三年,第一次與一群老同志在北京會面時,我不客氣地直言:「你們把國家搞得一團糟,要替我把國家修理好。」我們成為好朋友。傷感的是,他們之中多位已經不在了。他們後來做到的,遠超我的期望。午夜思回,有時我幻想著要是這些老同志還活著,見到今天的中國,會有怎麼樣的反應呢?



中國共產黨做出來的成果令我拍案!政黨歷來有困難,困難多多。黨員八千萬,要怎樣安排黨的職責與執行黨規才對呢?不可思議。



黨領導與指揮了改革行動。然而,成功的主要原因還是中國的人民:刻苦,聰明,有耐力。只要能看到明天有希望,他們可以在今天忍受著巨大的艱辛。我不想在這裡讚揚中國人,但我沒有見過一個民族可以在那麼惡劣的環境下那樣拚搏——而還在笑。二○○四年,在國內的荒山野嶺攝影,太太與一個在田中操作的婦人閒談。這婦人說久不久會有一日有受薪工作,僱主會以大車接送她及其它人到工業園去作園藝。天還未亮起程,天黑後才回家,帶著面包與一瓶水,一天的工作可獲七美元。我見她在笑,問她為何這般開心。她說生活改進了,有生以來她的植樹知識第一次有外間的需求,而女兒剛在大學畢業,找到了一份很好的月薪二百美元的工作。是像這個婦人的人,數以千萬計的,把國家建設起來了。



一九七九我發表第一篇中語文章,熱衷地下筆是一九八三的秋天開始的。今天在盛年的幹部與企業家,那時是大學生。很多讀過我寫的,所以這些日子,作為一個老人,在國內所到之處,不愁沒有免費飯餐吃。跟他們當餐對酒是樂事,也從這些聚會中獲得一手的資料來寫這篇文章。這裡我要以深深的誠意感謝他們,也要再感謝他們的工作,把國家從漫長的黑洞推出來,見到曙光了。



流行的報導說中國的幹部例行地貪污,不可能對。他們之中很多有智慧,對國家有貢獻。一種競爭的風氣使我想到六十年代初期在洛杉磯加州大學作學生時的感受。在一組同學中大家知道或聽過誰是誰,對大家的本領互相估計,然後玩那成績排列的競爭遊戲。彷彿沒有其它目的,只是要看誰能爬得高一點。



那位到我家來求喝一杯葡萄酒的縣長是個例子。他工作拚搏,但工資低——每月約三百美元——使我懷疑是些什麼驅使他奔走。是貪污錢嗎?是升職嗎?是聲譽嗎?我試圖很含蓄地找出他的動力根源。過了好一陣他知道我要問的是什麼,說:「教授呀,我只想為國家做點事。」不難想像,氣氛環境適當,可以有很多像這位縣長的人。



回頭說中國奇蹟吧。那史無先例的經濟制度之外,我選兩個現象為奇蹟之首。其一是約一九九三開始,長江三角洲出現了爆炸性的經濟發展,伸延到國家的中西部去。這個現象出現的時期,開頭有人民幣的崩潰,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通脹,跟著是百分之三強的通縮,而房地產的價格下降了三分之二以上。其二是大約二○○○年起,通縮終結,農民的收入開始爆炸性地上升。從二○○○至二○○七,我的估計是農民的人均收入的每年增長率,高達百分之二十。工作年齡的農民,四個有三個轉到工商業去了。只要這趨勢繼續,十年後中國農民的人均收入會與城市的中等人家打平。趨勢當然不可靠,但如果真的繼續,我的估計是二十年後,中國的經濟實力會等於十個日本。



結筆之際,我要對一個我批評過的人致敬。他是朱鎔基。老師艾智仁當年屢次提醒我:成功只能以效果──而不是以熱情──來衡量的。上述我排列為首的兩項奇蹟,都出現於朱先生掌管經濟的時期。將來的歷史不會忘記這個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