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25, 2008

以一籃子物品為錨的貨幣制度」的常見Q&A(下)

(五)其它雜項



以上是《再論鉤住一籃子物品的貨幣制度》一文作了一些修改後的內容。這裡再列一個項目,是用來收納後來出現的一些常見提問。





1、如果是經濟學外行,沒有經濟學基礎,想理解張五常教授這個貨幣制度的運作,應該看些什麼專業書打一下基礎?



這個是我設想出來的虛擬問題。因為在回答問題時,實在見到太多提問顯示出來,提問者對於經濟學是一無所知,於是提的問題很離譜。



例如,有人問,中國地方政府很腐敗,會不會實施不了這個制度?



先不論「中國地方政府很腐敗」這種價值觀而非事實的陳述,是不容許在這種科學討論中出現的;就說這人的提問,顯示他連貨幣政策的實施主體是中央銀行,根本沒有地方政府摻合的份,都一無所知。



又如,有人問,央行怎麼收回貨幣?難道跑街上去隨便抓一個人把他身上的鈔票收上來?



這樣的提問,連各國央行發放、回籠貨幣是通過「公開市場業務」的貨幣政策工具來實行的基本操作手法,都一無所知。



對於無知到這種程度的提問,我實在只能建議這些人先去看一些經濟學教材,有了一定的基礎再來提問。那麼要看什麼教材呢?我想最好是看《貨幣銀行學》,再有《國際金融》中與匯率有關的部分,然後再看一本《中央銀行業務》之類的,大概就夠了。



也不需要整本書都看完,主要看以下概念與理論:貨幣數量論、通脹的概念及其成因、中央銀行的職能、貨幣政策及貨幣政策工具、匯率的概念、匯率理論中的購買力平價說、國際收支理論、金本位制及佈雷頓森林體系,大概看懂了這些就足夠了。





2、如果一籃子中選用的物品是外國市場中的,會不會因其外幣標示的價格變動而使國內外價格有差異,或令這貨幣政策失效?



這個問題原始的提法是:



=========

舉一個例子,假設初始狀態籃子中僅有兩種商品,棉花一斤50元鋼鐵一斤50元,100人民幣=1斤棉花+1斤鋼鐵。同時,1歐元=10rmb.(一斤鋼鐵5歐元,棉花也是)



某日國際鋼價狂漲,一斤鋼鐵變成15歐元,而國內的鋼價被國際決定,也就是一籃子物品變成了200元。政府為兌現承諾,通過回籠貨幣,使國內鋼鐵1斤變成75元,棉花一斤25元,同時1歐元=20rmb.



這就有問題了:最後的情況下,假設國際棉花價格未動,仍為5歐元一斤,但國內僅為1.25歐元一斤,在國際價格決定國內價格的情況下,如何解決這個悖論?

==========



這人的出錯在於計算人民幣對歐元的匯率時顛倒過來了。中國央行回籠貨幣時,人民幣相對於歐元是升值,不是貶值(因為人民幣的供應量相對於歐元減少了),所以回籠貨幣之後的匯率不是1歐元=20RMB,而是1歐元=5RMB。這樣,國內 75元的的鋼鐵折回歐元是75/5=15歐元,國內25元的棉花折回歐元是25/5=5歐元,全部都與國際價格一樣。



原因很簡單,人民幣始終鉤緊實物,無論用什麼去標價這些實物,總之人民幣對實物的購買力是不變的。而歐元沒有鉤緊實物,所以當實物升價時,歐元相對於實物貶值了。因此我們看到這例子裡,表面上是人民幣對歐元升值,其實是歐元對人民幣(其實也就是實物)貶值。



由此可見,一籃子物品選用外國市場的沒有問題,不會因外幣(相對於實物)的升值或貶值而改變了用外幣標示的價格,就使這個貨幣制度失效。



PS:這個問題是所有提問中最有價值的,雖然提問者錯得很淺,但幫忙想出了一個虛擬的數字例子來,使我能夠更清楚地說明這一貨幣制度的作用。





3、在這個貨幣制度下,央行應使用什麼貨幣政策工具改變貨幣供應量?



所有《貨幣銀行學》一類的教材都會介紹,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有三個:其一,調存款準備金率,但這個政策是重磅炸彈,絕少使用,中國央行去年以來頻頻使用,是亂彈琴。



其二,調貼現率,這個政策工具現實中很少用,從格林斯潘時代起似乎是改成了調利率。但張五常教授是反對調利率的。因為利率應該是投資回報率的市場價格,也就是應該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由央行調整的。利率經常性地調來調去,就會與投資回報率脫了節,美國次貸危機的導火線(注意,是導火線,不是根本原因),就是這個原因。



事實上,一切金融危機(包括貨幣危機),甚至應該說一切經濟危機,原因都一定是在於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嚴重脫節所致。所以很多人一直還在死心不息的追問在這個貨幣制度下炒家通過炒物品來炒貨幣怎麼辦。這些人說來說去就是不明白,炒家不是萬能的神,不會是想炒起什麼就炒起什麼;如果真的如此神通廣大、隨心所欲,有這麼必然賺錢之道,那何需在這種貨幣制度下才有得炒?他們天天都可以炒出金融風暴來圖利,全世界的人也都去做炒家好了。一定是因為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有脫節,才會有炒的空間。通常這脫節不大,所以炒作天天有,但這炒只會通過套利行為使脫節消失;但如果是由於政府管制或干預之類導致嚴重脫節,一旦炒起來就會惡化成危機。這個貨幣制度使貨幣這虛擬經濟的最基礎之物與實物緊緊鉤住,就不再可能出現虛擬經濟與實物經濟的嚴重脫節,炒家是無從炒起的。這就是張五常教授在後來一篇的《新勞動法別無選擇》中說的第四點「像今天那樣國際金融大亂,或歷來把經濟學者弄得頻頻出彈弓手的商業週期(business cycle),以一籃子物品為貨幣之錨會把這些煩擾平靜一下,其它有關金融的問題會遠為容易處理。」的含義所在。



其三,公開市場業務。這才是即使在目前也大量使用的貨幣政策工具,因為這種操作時時可做,量大量小隨央行所需而定,最靈活,最主動。



BTW,最近看了一本美國人編寫的《金融學》教材,發現在「貨幣政策工具」的項目下,甚至都不再提調整存款準備金率與調貼現率(當然也不提調利率),就只提「公開市場業務」一項了,可見國外教科書壓根兒都不認為應該用調這率那率來改變貨幣供應量的。





4、貨幣政策實施時滯再補充



有些人仍然在執著於那個貨幣政策的實施時滯問題,問如果物品價格突然暴漲,央行回籠貨幣的作用來不及反映到物價上去,鉤不住這一籃子物品怎麼辦?



要說實施時滯,現在的貨幣政策時滯更長(美國的經驗是要半年)。我們不可能追求完全無時滯的貨幣制度,能做到比現在更好,就應該採用。



另外,如果確實不能接受較長的時滯(在某些情況下,哪怕是一個星期的時滯也可能會顯得太長),那可以動用外匯儲備直接在外匯市場上幫忙調節一下。如上述物品價格突然暴漲的情況,貨幣政策應該是收縮根銀提升幣值,如果嫌時滯太長,可以直接在外匯市場上投放外匯儲備(也就是從外匯市場直接回收人民幣)來提升幣值,這可是完全沒有時滯的了。這就是張五常教授在《一籃子物品的組合與操作》中提到:「守錨是調整人民幣的貨幣量,幣值在國際市場偏高,幣量調整得不夠快,可能要用外匯儲備救急,幣值略為偏低就不需要什麼儲備了。」的含義所在。



所以在這種貨幣制度下,理論上不需要有外匯儲備,但如果是為了縮短時滯,有外匯儲備可以拿來協助一下。當然,如果不是幣值偏高(即有貶值壓力),而是幣值略為偏低(即有升值壓力),連外匯儲備都不用。因為這時反映在一籃子物品的價格指數上,是這個指數下降了,即物品價格下跌,要增加貨幣供應量,而人民幣是我國央行印多少就有多少的,直接印了出去拋進外匯市場就能馬上把升值壓力消除了。



最後明確地總結一次:有外匯儲備協助調整(不是主要靠外匯儲備),所謂貨幣政策的時滯就完全消失了。





5、如果外國對中國實行「匯率傾銷」,這個貨幣制度能應付嗎?



一國如果實行「匯率傾銷」是指故意讓該國貨幣貶值,降低該國出口商品的價格,從而在國際市場上贏得競爭優勢。



在中國已經實施「一籃子物品為錨」的貨幣制度的條件下,如果外國故意貶值,等於是對一籃子物品貶值,則它們國內會有通脹,用國內較高的物價生產出來的產品,售價也高,會抵消了貨幣貶值帶來的好處。《國際金融》中關於金本位制下國際收支自動調節的原理(即Hume的理論)所使用的邏輯是一樣的。



其實嚴格來說,即使是在現行的貨幣制度下,一國也不可能通過貶值真的提高什麼出口競爭力。如果一國貨幣本來就是因為幣值偏高而貶值(如97金融風暴時的東南亞小國),那當然可以提高出口競爭力。但如果幣值沒有問題,而強行人為地貶值來提高出口競爭力,那國內通脹一定急升,最終導致這策略是沒有效果的。



所以,所謂「匯率傾銷」是個神話(其實如果《國際貿易》學得好,就該知道「傾銷」本身也是個神話)。





6、這樣的貨幣制度如果真的那麼好,為什麼沒有國家實行過?



問為什麼某件事應做而沒做,原因無非兩個。第一個原因,信息不足。不懂得可以這樣做。這相當於問一個學生:寫這樣的答案才對,可以得滿分,為什麼你不這樣寫?



有些讀者提到以前已經有某經濟學家提出以商品為錨的貨幣制度,問張五常教授是不是受其啟發。其實這種觀點一直就有,張教授的文章中也提及過,他曾與弗裡德曼商討過這個可能性,但因為當時一直以為必須儲備錨物品,如果錨物品不是黃金或某國貨幣,儲備的成本太高,即該制度的交易費用太高,不可行。但張教授在看到朱鎔基的操作之後,頓悟到用調整貨幣供應量而不是錨物品的供應量來鉤住錨,於是錨物品是不需要的,由市場自行供應就行了。因此再重複一次,這個制度準確的名稱是「以一籃子物品的價格指數為錨」,而不是「以一籃子物品為錨」。張五常教授這一理論的貢獻,正是在於突破了這一理論誤區。



第二個原因,私利所在。實施這樣的貨幣制度,中央銀行權力大減,工作量大減,部門利益與國家利益有衝突時,有多少人真的能做到犧牲小我,成全大我?問這樣的問題,相當於問:既然凱恩斯主義的大政府已經從理論到實踐都被證明是錯的,為什麼各國政府仍然奉行,不肯回歸到古典時代的小政府?答案很簡單,政府就是喜歡做大,不喜歡做小。



因此張五常教授也考慮到了央行的利益所在,指出如果中國實施了這樣的貨幣制度,外匯管制可以取消,上海以其天然優勢可一躍而成國際金融中心,大量外資金融機構湧進,中國央行監管銀行的權力與工作會隨之大增,因此在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方面的權力與工作雖然減少,此消彼長之後,央行的地位還是有所提高的。也就是說,以中國目前的情況來說,實施這種貨幣制度,不但是利國利民,於央行本身也是有好處的。央行如果因為預見不到這種有利局面而阻撓這種貨幣制度實施,其實是重眼前小利而失將來的大利了。希望央行能明白這個道理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