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泉嫂不久前參觀香港工展會,買了一份禮品送給我。你道是什麼?是一瓶油浸鹹魚。是國產而不是港產的,而鹹魚又算是什麼工業產品了?
為了好奇,我和太太跟著到工展會去看看,原來大部分是小食攤檔,與大笪地無異。無聊之下,我們吃了一碟魷魚須,一碗豬皮蘿蔔,是現場煮的,算是港產了。買了兩包米通,產地不知也不問。其他的檔口大都是可吃的零食或可帶回家的乾糧、中草藥之類。令我注意的是雙妹嘜的花露水。我已故的母親大約九十年前從江門來港,跟著到雙妹嘜工作,入花露水。睹物思人,母親到老年時還是用著雙妹嘜的花露水,可謂長情了。想不到,今天的工展這嘜頭仍在。
展場中有兩間比較大的臨時建築物,內裡的攤位除小食外,零零星星地有一些輕工業產品,一般不高檔,不成氣候。大都是國內的產品吧。是二十一世紀了。近五、六年來,國內的工業產品在國際上很有看頭,而產品的質量一日千里,使舉世刮目相看的。為什麼香港的工展把這些足以炫耀的工業產品收藏起來了?是因為國內不算是香港嗎?不對,深泉嫂給我的鹹魚是國內出產的。是因為香港的工業早已北移嗎?北移又
怎樣了?港商在國內大展拳腳,早有所成,為什麼不拿出來展出、表演一下?香港工展會的創辦近五十年了。當年隆重其事,裝飾華麗,搞得有聲有色,展出的產品全是香港製造的玩具、暖水壺、成衣之類,琳琅滿目。沒有的是豬皮蘿蔔與魷魚須。是的,當年的工展小姐比今天的香港小姐還要漂亮。
想當年,我對工展有興趣,是他們每年舉辦攝影比賽,有可觀的獎品。我和幾位影友差不多包辦了每年的工展攝影獎。一九五七年我離港赴北美,過了一年攝影拍檔關大志也去了美國。據說六十年代初期,香港的工展搞得更熱鬧,而包辦攝影獎的就落於以陳平為首的幾個人。後生可畏,他們比我們老一輩的厲害,要用貨車去領獎。俱往矣!
聽說香港的工展停辦了一段長時間,這幾年捲土重來,搞得不倫不類。我曾數次提及,香港是很適宜搞展銷的。但場地要固定,要廉租,而更重要的是要讓國內的商人親臨作久居而主理。
與朋友談及工展的事,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政府最近推出的挽救香港經濟的一個新想法,那就是搞「本土經濟」。推出一些「大笪地」是其中有趣的後果。然而,本地人的消費就是那麼多,一得一失,何利之有?聽說位於黃大仙的大笪地(其正名記不起)把鄰近的小店殺得叫救命。
香港是個地少人多的城市。工業北移,商業不振,科技不起,仕途無業,餘下來要靠外來的經濟活動了。遊客生意歷來不可靠。幾年後的迪士尼樂園會有助,但國內與台灣實行三通對香港會有負面影響。
還是集中於引進國內與國外的商人吧。我們要大量引進商人來再搞起商業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