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湖南的朋友屢次邀請我到張家界一行,說風景如何了得。我不為意,因為神州大地的什麼「甲天下」的風景名勝聽得多了,張家界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搞攝影的朋友很少提及張家界:他們首選黃山。有些影友說張家界不是攝影的好去處。
幾個月前我重操故技,再搞擱置了三十八年的藝術攝影。出版了一本題為《流光幻影》的攝影集,影友們的評價吞吞吐吐,但搞藝術與學術的把該書捧到天上去!意猶未盡,我再拍攝了足夠的作品出版《荷鄉掠影》,與《流光幻影》大小一樣的,快面市了。攝影集不可能賺錢,但搞藝術是過癮的玩意,貼錢出書,自我欣賞,在我之前的隱君子數之不盡。不僅攝影如是,繪畫、書法、收藏等隱君子,虧本出書者甚眾。是不容易理解的現象:藝術之外的其它書籍,決不會有那麼多的願意虧蝕的隱君子。
我的解釋,是感情的表達集中於一本集子裡,作者自己翻閱有莫名其妙的滿足感。聽說美麗的女人喜歡照鏡子,孤芳自賞,顧影自憐。難道我是因為能在自己的攝影集中看到自己的感情而頻頻翻閱嗎?可能是的。出書的好處是集中,也可以容易地翻閱,有一個整體的表達,使作者容易地有一種成就感。如果朋友或讀者欣賞,作者就知道自己的感情有共鳴。可惜以藝術作品結集成書,一般沒有市場。這可能因為讀者的共鳴來得不易,而更頭痛的,是以作品為主的藝術書籍,製作成本高得很。
拍攝了上述兩集的一百四十一幀作品後,我意識到對光的感受是回復到一九六五年的水平,而年長了三十八歲,對景物的感情是遠為樸實了。拿著照相機可以予取予攜的、我曾經說過的「莫扎特的感受」,再重現,但不知可以維持多久。不管是好是壞,搞藝術的往往遇上彷彿曇花一現的創作時期,可以來無影,去無蹤。為了爭取這奇異感受的持久,我答應了張家界之行。
到張家界後我才知道,那裡的風景區是一個很大的名為武陵源的地方。廣達三百六十九平方公里,只預備了兩天時間,不可能全部遊覽。我們只去了四個地方:金鞭溪、黃石寨、天子山、寶峰湖。
到風景名勝搞藝術攝影,攝影者要有一個心理準備。那就是拍攝風景之美,外來的過客怎樣也比不上本土長駐的攝影家。這是因為美麗的風景要講朝暉夕照、霧靄雲霞,而這些都要講機緣巧合,不是一個遊客可以容易遇上的。只要在名勝當地看些明信片,或為遊客提供的彩色攝影集,就知道機緣的困難度極高。然而,美景的表達是一回事,感情的表達是另一回事。搞攝影藝術的人是不需要看到美景才可以表達感情的。這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人認為張家界很難拍攝,但我卻信手拈來,俯拾即是。
第一天的上午先去金鞭溪,初有陽光,繼而天陰,繼而下雨。是在山溪旁步行三個小時的遊覽,下雨之前我有兩個小時的攝影時間。步路舒適,環境幽雅,是難得一見的妙絕山溪。是深秋了,潦水盡而寒潭清,只剩涓涓流水。可以想像水多時該溪十分美麗。但當天溪上有的,主要是大大小小的卵石。卵石也有情,在兩個小時內拍得十多張稱意的,算是豐收了。
天雨愈來愈大,打算回酒店的,但最後還是決定穿上雨衣,到黃石寨一行。要坐吊車上去的山峰。雨大不攝影,但觀景可以。張家界名不虛傳。我見過更幽美、更雄偉的風景,但以奇景論英雄,張家界冠絕天下!不是奇怪的奇,而是奇異、奇特、奇偉。是巨大得不容易想像的石林,所有明信片或介紹書籍都遠遠地貶低了那肉眼見到的令人震撼的奇景:無石不巨,無壁不峭,鬼斧神工,歎為觀止。同樣奇異的,是每根巨石柱上都長著松樹。沒有泥土,樹怎可以生存呢?
黃石寨使我感到人類的渺小。很多很多的巨大石柱,拔地千尺,甚至直入雲霄,你說奇不奇?是怎樣的一回事?據說二百萬年前張家界今天的奇景從海裡冒上來。
今天,中國很多景點都用上吊車為遊客服務。不少人反對,因為吊車破壞了景觀。但張家界就不應該反對建設吊車了。這是因為沒有吊車,不容易攀登巨石之巔覽觀。據說昔日沒有吊車時,為了好奇而攀登之士,跌死跌傷者甚眾。事實上,作為難得一見的風景區,奇景舉世無匹,張家界只這幾年才大名遠播。吊車聽說建於一九九七,而機場是更近期的了。也聽說再遠一段時期,土匪不少。今天這些都有大進步,只是汽車翻下山坡仍偶有所聞。
我問熟知的人士這十多年來的遊客增長率,響應是統計非常困難。他們同意的大略估計:十多年來上升了一百倍以上,五百倍以下。遊客人數首推香港、日本、韓國,鼎足而三,跟著是台灣與東南亞。但美國與歐洲的遊客甚少。是什麼辦得不對了?歐美的遊客應該是最懂得欣賞張家界那種奇景的。一九九二年,聯合國派了兩位世界自然遺產專家考察武陵源,拍案叫絕,說從來沒有見過這樣雄偉的奇景。但今天,西洋鬼子還是少到張家界去。
可能張家界英語稱為Zhangjiajie有點那個,鬼子佬要讀也讀不出來;也可能酒店不夠高檔,有令人驚喜的風景但沒有令人驚喜的享受,美中不足也。但我認為主要問題是管理的安排。目前武陵源是國營的,其內的一些不同項目判出去給私營承包,從總收費分賬。較佳的處理應該是把整個武陵源承包出去,或分割開幾部分,然後每部私營承包。全部由私營管理、投資、修飾、推介,政府的租金收入會上升,貪污的行為會減少,而遊客會更為國際化。
聽說朱鎔基反對在景點起建築物,我則認為如果設計與天然環境配合得宜,可以接受。高檔而又入得國畫家眼裡的小居所、食肆之類,多一點總要比今天不多但老土難看的建築物可取。是的,如果在滿眼奇觀的山峰上可以舒適地、與世無爭地休息幾天,有上佳的紅酒與美食,很多人願意出很高的消費。國家既然是業主,私營的設計如何要經國家批准,是沒有誰可以反對的。
武陵源是上帝賜予的,耶穌誕生後二千年,開始前途無限。
(二之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