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歐美壓力下,幾星期前中國考慮大幅增加紡織品的出口從量稅,五月二十日宣佈將於六月一日施行。這消息害得我整晚睡不著。從來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影響力,但今年二月七日我在《壹週刊》發表《出口從量稅的經濟分析》,支持當時中國推出不久的、一百四十八項紡織品每件人民幣二毫至三毫的出口從量稅,同時建議,如果先進之邦認為抽得太輕,不妨增加,但要調整紡織品製造商的國內所得稅。
最近公佈大幅提升的紡織品出口從量稅,沒有所得稅抵消的調整,把我嚇了一跳,看來北京的朋友沒有讀過我二月七日的文章,也可能讀過但誤解了我的分析。提出政策建議,我歷來謹慎——人家不聽猶可,但依我而行,闖了禍,水洗不清,我這個老師傅不知要躲到哪裡去。殊不知到了五月三十日,離大幅增加出口從量稅只兩天,商務部長薄熙來突然回手,宣佈取消八十一項紡織品的出口稅,其它詳情我不清楚。這使我舒一口氣!
經濟理論簡單,但分析複雜,讀者要小心了。
首先是前年在報章讀到,依照世貿協議,中國某些紡織品出口取消了配額,但美國考慮把配額放回去。於是,該年(二○○三)十一月二十六日我在這裡發表了《配額:前車可不鑒乎?》,是幾年來自己比較稱意的文章。該文指出,六十年代,香港的紡織質量量奇劣,只能在美國的低檔商場銷售,但後來有了配額制,出口紡織品的質量急升,從見不得光的商場地庫升到最高檔的那一層,把老外的貴價牌子殺得叫救命。
有關的分析是基於三個重點的。第一,配額值錢,出口的同項紡織品,優質與劣質要用同樣值錢的配額,當然是選優質的出口了。經濟理論似淺實深——深、深、深。首先是艾智仁於六十年代初期提出的需求定律的解釋。艾師指出,美國的蘋果與金山橙出口,永遠是質量最佳的。這是因為優質與劣質,每果運費相同,加上運費,優、劣的價格雖然一起上升,但與劣質比較,優質的相對價格是下降了,而需求定律的價格永遠是相對價格。本來是天才之筆,但一九六九年,芝加哥大學的兩位教授,以等優曲線證明艾師之見是錯了,錯得清楚。問題是,出口的水果永遠是質量最佳的,千篇一律,顯然與加上運費有關。支持艾師之見,我的一位學生與兩位同事發表了幾篇很好的文章,但答案的邏輯還是有問題。終於五年前由我破案:艾師的結論沒有錯,但邏輯要修改(見拙作《科學說需求》第六章第五節)。
配額導致出口紡織質量量急升的第二個理論基礎是這樣的。有優、劣二質的同項成衣,如果加上夠高的同樣運費,會選優質的出口。問題是,只加運費,成衣商會選現有的優質出口,不會增加成本再提升成衣的質量。配額是另一回事。市場有價,配額的價值代表著一種壟斷租值。這租值放開了一個以提升成本來再增加成衣質量的空間。在市場競爭下,均衡點是在邊際上,質量成本的增加與配額的價值相同。
第三個重點是香港當年容許配額在市場買賣、轉讓。這轉讓提升了配額的價值,也容許配額落在價值最高的使用者的手中。是香港之幸。當年整個亞洲的紡織品出口都有配額,但只有香港容許自由轉讓。香港因而殺出重圍,小小的城市成為舉世無匹的成衣出口「國」。
回頭說出口從量稅。此稅按件算,unit tax是也,與從價稅(advalorem tax)——按價的一個百分率抽——是不同的。前者改變了優、劣二質的相對價格,後者不改。這是說,有優、劣二質的同項成衣,前者會導致選擇優質的出口,後者不會。問題是,加從量稅與加運費對優、劣出口的選擇一樣,沒有配額那種容許提升成本再提升質量的空間。所以在二月七日的《出口從量稅的經濟分析》一文中,我建議把成衣商的國內所得稅取消,把稅收搬到出口從量稅那邊去。處理得當,這會有配額的提升質量的效果。但很不容易處理,而我不懂稅務,不敢多說。
我為中國大幅提升紡織品出口從量稅整晚睡不著,因為這提升沒有其它相應的增加成本空間的調整。這樣,大幅提升從量稅等於大幅提升運費,雖然國家增加了稅收,但在國際競爭下愚不可及。想想吧,中國紡織品的主要競爭對手,不是歐美的世界名牌,而是印度、菲律賓、墨西哥等有大量廉價勞力之邦。只提升從量稅(等於提升運費),豈不是讓這些僅落後中國少許的國家在背後一刀斬過來?
二○○一年四月,我到大連講學,聽到那裡的朋友大讚市長薄熙來,提到他將會轉任省長,沒有一個捨得,說有些市民竟然像杜甫寫的「牽衣頓足攔道哭」,就留上了心。這次他一下子取消出口稅,不知他怎樣想,也不管有批評,認為確有大將之風。這邊廂有協定,那邊廂不協,你走這著,我走那著,是國際的政治經濟象棋。朋友,你懂得下嗎?所以當我讀到薄前市長取消出口稅這一著,比我想得出的高明,不由得對太太說:走得好。
薄熙來走的是閒著,以不變應萬變。朋友,如果你坐下來下象棋,對手說準備了多項殺手鑭,讓你先行,你會怎樣走呢?炮二平五主攻,馬二進三主守,都露了底。薄熙來選走兵三進一!這著棋有兩個名堂:稱「仙人指路」,又稱「投石問路」。這是保持先手,讓對方響應再作打算。
世事如棋局局新,不容易見到更刺激的棋局。會怎樣演變下去呢?明天再談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