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ne 7, 2005

學術捐贈的處理

李嘉誠捐贈港大十億元,港大以醫學院為李先生命名作回報,一些醫科舊同學反對,非議也。很同情先生受到的尷尬,也明白舊同學為何反對。我是過來人,分點說說吧。



(一)十億港元的學術捐贈,一次過的,是很大的數字。想想吧,一家美國名大學的建築物命名,大約美元五百萬,李嘉誠捐出去的可命名二十六所建築物,「命」將起來很搞笑,不命算了。事實上,港大的建築物命名之價不高。十多年前替家母捐了一點錢給港大,校長問要不要「命名」,嚇得我忙顧左右而言他。



(二)美國名大學的一個永久命名講座教授,大約美元四百萬。那是三十二個永久講座,比命名建築物有意思,但到處都是李嘉誠講座教授,很有點俗氣。



(三)學院命名,三十年前一家美國大名商學院只收美元二千萬,其它有較高的。港大拿出醫學院,是他們的鎮校之寶,對李先生是尊敬了。問題是,港大醫學院的招牌歷史悠久(孫中山曾在該學院的前身就讀),產出名醫無數,這樣的學院是不適宜重新命名的。不難理解舊同學要維護名稱上的歸屬感(佛山的華英改名一中,舊同學——連我在內——都認為失卻了一點歸屬感)。另一方面,有大成的舊招牌改名,新名不值錢。這是說,港大醫學院改名後,過了很久很久外間的人還會照舊的稱呼,無意間對李先生少了敬意。



(四)應該沒有猜錯,李嘉誠捐錢給港大根本不是為了名頭。他大名國際,再多一百數十個名頭其邊際效用也是零。他捐錢顯然是為了鼓勵學術,希望港大能在國際上殺出名堂,而一出手十個億,其學術誠意是沒有疑問的了。



(五)我認為港大的適當響應,是在資金的使用上對李先生作出清楚交代,說明這巨額捐款會怎樣有效地為學術的發展使用。如下是我的想法:



(甲)成立一個李嘉誠學術基金,由港大的財務部管理。港大的管理有不少問題,但其財務部了不起,是我知道的大學財務部中的表表者。這方面李先生可以深慶得人。



(乙)每年只用投資回報或其中一部分,不動用原來的十億基金。回報六厘不苛求,那是每年六千萬,可以做大事矣。



(丙)不花錢作研究資助,不買工具儀器,不搞學術會議,不聘請新教師,不為教師加薪——這些對學術發展的成效永遠有個大問號。搞獎金,獎賞那些在國際上受到重視的學術文章。一百萬港元一篇在國際上受到注意的學術文章,會是很有效的紅蘿蔔。



鼓勵學術研究這回事,有成就才獎賞最高明。文章要發表後若干年才可以衡量其在國際上的地位,所以這基金不妨從獎賞現有的港大教師此前發表過的文章起筆。評審重要文章不困難,但要專業客觀。一間大學每年有二十篇這樣的文章,很了不起。中獎一百萬等於出一年雙糧,教師們怎會不拚搏呢?慎重地處理,除了起初的獎舊作,一年獎不出三千萬。



學術上最大名的獎金是諾貝爾獎。此獎不動用原來基金,只獎成果,不獎其它。如果港大處理得好,李先生可能加碼,那麼有朝一日,獲獎者不限於港大,這基金有機會成為瑞典之外的另一個奇跡了。



是的,處理得當,對症下藥,誠哥一個人可以搞起整個中國的學術水平!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