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0, 2006

扶農大綱說

絕對不懷疑溫家寶先生要大幅改善中國農民的生活;沒有任何理由不支持他的意圖。方向不可能錯:農民的生活搞不起,中國的經濟改革不可能有大成。問題是怎樣做才對。

是極端困難的政策話題。農民貧困的國家,說要改善的隨處都說,不知說過多少次了,但有誰真的辦到呢?今天農民生活過得不錯的國家,農民的生活沒有真的悲慘過。不愚蠢地約束農產品進口,農民的人均土地只一畝多,上帝也恐怕救之不易。華中張培剛大哥六十年前在哈佛獲獎的博士論文,指出農業工業化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生機所在。當然對,可惜大哥當年的大聲疾呼如石沉大海。近十年來有轉機了,大哥可以告慰,但農民的生活可否一般地達到小康之家,還是個大問號。

扶助農民或貧民不容易。賑濟、補貼等往往長貧難顧,不容易鼓勵他們自力更生,況且這些「慈善」措施,開了頭不容易收回來。多建公路,鼓勵農村發展工業,提供教育與文化水平,可以做,應該做,但效果多半不足夠。歷史上沒有任何國家能以這些算得上是「正性扶貧」的方法把農民的生活大幅地搞上去。今天北京有錢,可以大花一筆扶農,也打算這樣做。他們下注顯得小心謹慎。不久前讀報道,說北京選數十條格外貧困的村落,給每村一筆錢(記不清楚,不多的),讓他們自己選擇怎樣花,看看效果如何。這是投石問路,不壞。扶貧工作的陷阱屈指難算。

要改進農民的生活水平,六十多年前作小孩子時我就聽到,老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回顧歷史,中國農民的故事永遠是悲劇。近代最悲的故事有五十年代後期興起的人民公社,與早一百年的太平天國,是內戰,據說農民死了三千萬。縱觀世界,資源局限與中國類同的,沒有一處農民生活得好。是多麼令人失望的經驗。

奇跡終於出現了,大約六年前開始的,地點是中國。近三年這奇跡來得清楚,令我舒一口氣。有不少實例支持:成熟了的荷蘭豆因為工資過高而沒有人採摘;較差的農地被棄置;農業僱用農工開始盛行;機械耕耘代替牛力,等等。最明顯有兩項。其一是民工荒在珠三角一帶來得嚴重;其二是蘇、浙一帶,三年多前農工的月薪大概人民幣三百,今天五百也不易找到。那些說中國進入世貿後農民更苦的言論,要不是刻意中傷,皆胡說八道也。

還有不少支持農民生活開始躍升的例子。三年前近於市鎮的農地每畝年租大約二百五十,今天是四百多——農民工資上升後如是,反映著農產品之價上升了不少。實地調查,我喜歡用推論(infer)的方法,認為最可靠。兩年多前,為了攝影在國內到處跑,凡到農村我必定細看,跟農民聊天,然後draw inference,沒有一次不支持他們的生活正在上升的看法。

大有改進不等於足夠。正相反,這改進是好勢頭,鼓勵我們順水推舟,把握著這機會把農民的生活大手推上去。有機會成功嗎?很難說。這勢頭是史無先例的發展,是個現象,推不上去就讓天下同聲一哭吧。

讓我們冷靜下來,細想為什麼上述的勢頭奇跡地出現了。兩個原因是明確的。其一是我多次提及而又作過深入分析的中國地區的激烈競爭制度。在那土地使用分成的局限下,人手不足土地不值錢,於是,縣與縣之間競爭招商,也迫著競爭招工。加上九十年代中期起中國大舉放寬人口流動,農民轉到工業去發展得好。外間報道下崗工人多,其實是轉工頻頻,另謀高就也。不久前帶一位在東莞設廠的朋友到長三角參觀工業區,他看得仔細,說:「這裡是廠家天堂,因為見不到工廠的門前貼著招工告示。」其實長三角招工也不易,只是沒有珠三角那樣緊張罷了。

其二是朱鎔基時代推出的貨幣制度,上蒼保佑,發展為人民幣的幣值在國際上偏低,成為世界第一強幣。二十多年前開放改革之初,有誰想到人民幣會變得那樣強勁呢?八年前我說人民幣是強幣,五年前在南開大學講話,說人民幣大強。不要忘記,那些日子人民幣的灰市匯率低於官價,但懂得掌握基礎經濟理論的不難看出其隱藏著的強勢。二○○三年初我見官價與灰市偶爾打平,就說國際(尤其是美國)將會施壓,逼使人民幣升值。這是經濟學。

人民幣的強勢對農民有大助,因為偏低的幣值可使知識不足的勞力容易賣出去。最明顯是我稱為接單工業的,差不多是農轉工的必經之路,遇到無可避免的國際廉價勞力競爭,人民幣不偏低很頭痛。

上述可見,中國的地區競爭制度與人民幣有大強勢,皆難得一遇的條件:前者妙絕天下,後者是神州數千年一見的。二者雖是人為,但那麼巧合,確屬天意!這也可見目前中國農民的生活開始明顯地有轉機,來得不易。要記著,上述二者都大幅地增加了農民勞力的需求。今天中國扶助農民的要點不是補貼農業,而是要保持及加強這需求的繼續。

向前看,無可置疑,扶助農民要把工商業的發展推到內陸去,推到鄉鎮去。說過了,信奉市場,我是反對凡事市場的。政府的策劃需要,但要明智地利用市場運作的協助。公路的建造,公眾的設施,不可以沒有策劃,而教育、文化、醫療等發展,或多或少要有政府的參與。這只不過是說,很多事項用公司的形式處理,可以減低市場的交易費用。不能否認糊塗帳或見不得光的還不少,但退一步看,看大勢,北京是懂得利用市場運作的。說實話,我沒有見到另一個更喜歡利用市場的政府。

在重要的教育與醫療這兩方面,對農民重要的,不妥,但有改進的跡象。罵過了,走著瞧吧。目前的主要困難,是宏觀調控出現了問題,尤其是房地產那方面。不反對約束炒買炒賣可能引起的樓價狂升暴跌,但反對不容許樓價上升。最近推出投資增值稅,引狼入室,看來是大錯,將另文解釋。不容易判斷怎樣的行為才算是炒買炒賣,也無從判斷泡沫之將至。但如果城市的樓價不反映市場的供求,對扶農有害無益。

道理是簡單的。城市的房地產價格上升,需求會轉到鄉鎮去,促長了鄉鎮的工商業發展,從而增加市場對農民勞力的需求。困難是毫無約束的土地使用,就算工業園搞得美輪美奐,市容足以炫耀,工商業的發展會集中於繁盛之區,鄉鎮落後,而不願意離鄉別井的農民會繼續窮下去。因此,土地使用分配的策劃是需要的。決定了這分配(不容易),只要房地產之價反映著市場的供求,樓價再高也要接受。理論邏輯說,如果樓宇的空置率夠低,樓價不容易有暴升暴跌的情況。記著,不同地區的土地使用分配是重點,我期待看看北京表演他們的天才。

中國的農民真的可以殺出重圍嗎?如果北京不行差踏錯,應該可以吧。是非常困難、近於不可能的希望,但上述有利條件的巧合,也近於不可能,畢竟出現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