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9, 2008

何日君再來?

先覆復旦姜建強同學提出的關於貨幣制度的一些問題,不淺的,但此文還要寫其它,不能詳覆。看不懂的同學要再讀我此前發表過的貨幣分析。這裡只簡述幾點。



(一)金本位制的一個主要困難,是黃金本身就是貨幣,因而受到幣量理論(Quantity Theory of Money)的約束。這理論得到Hume、Fisher、Friedman等大師的發揚,考證研究無數,當然有份量。然而,在今天,一個國家的幣量要怎樣算出現了無從處理的困難,尤其是採用無錨貨幣制的國家。不知為何當年師兄Meltzer建議的調控銀根之法,到了格林斯潘就不再用。以利率調控違反了經濟原則,早晚會出事。美國中計姑且不論,中國的央行這些年學人家以利率調控,不是調得一團糟嗎?



(二)我建議的以一籃子物品為人民幣之錨,與昔日的本位制有一個大分離:物品本身不是貨幣。那固定了的籃子物品的總價(指數),只是一個基標,任何人可以按這指數在市場自己買賣成交,央行不用出手。沒有價格管制,因為籃子內不同物品的相對價格是自由浮動的。央行管的只是那可以在市場成交的基標指數,也即是管著物價水平,依照價格理論,相對物價不管就是沒有價管。



(三)我建議的貨幣制度有四個優點。甲、央行不需要管如何算貨幣量這個頭痛問題。只守那籃子的物價指數,見人民幣有壓力上升就多放出去,有壓力下降就把鈔票收回一些。乙、不用利率調控經濟,利率由市場決定,回到經濟原則的基礎去。丙、守住指數,物價就穩定了。要調控通脹或通縮,央行調控籃子物價指數就是,主動地佔了先機。丁、籃子內的物品選擇得好,不會有誰炒人民幣匯率(有需要時央行對賭是必勝的),而因為所有匯率皆自由浮動,四方政客不容易在匯率的話題上再吵。



(四)建強同學提出金本位的主要困難,是黃金不足時,物價不易下調會導致蕭條。感受不錯,但有兩處不對。甲、幣量理論中還有其它問題,建強沒有顧及。這理論今天的致命傷是我們不知道幣量要怎樣算才對,但不等於該理論本身沒有斤兩。乙、物價下調歷來容易,困難是工資下調。就是沒有什麼勞動法或最低工資法例,工資下調也不易——有誰樂意接受減薪呢?



(五)中國九十年代的經驗是非常重要的一課,深深地影響了我。當時國內的樓價下跌了四分之三,而如果算進物品質量的急升,通縮應達雙位數字。然而,那時中國的失業率低,經濟增長保八。如果當時中國有今天的勞動法例,效果不堪設想。這重要經驗也使我不盡同意佛利民與蒙代爾等大師對三十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的看法。他們漠視了美國當時大搞福利,有相當高的最低工資,工會也林立。今天大家看到,美國的汽車工業遇難,工會不讓步是大麻煩。讓小步不成,要讓很大步才有轉機(國會最近要求讓的也不夠大步)。汽車如是,其它行業不少也會如是。這是我對美國經濟看不到轉機的一個主要原因。



轉談中國,如果在目前工廠紛紛倒閉下,工人沒有回鄉耕田的選擇,騷動很可能出現了。我說過可能出現治安問題,今天開始明顯,不幸言中矣。



幾天前一位朋友說聽到最近的回鄉客是「搬家式」的消息,我認為嚴重,立刻請幾位找尋消息出處。找到了,是十二月十二日的《南方都市報》。報導的引言云:「『最近客流量沒有明顯增加,但和往年不同的是,那些大包小包的搬家式旅客明顯多了,感覺就像是搬回家一樣。』昨天下午,東莞市汽車東站業務部主任這樣說。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東莞市區的另外兩大客運站內,由於客運班車行李艙爆滿,有的車站不得不為行李開闢貨運通道,人、家當分批回家。」報導內容說不少旅客看來是舉家搬遷,帶著冰箱、電視、家具廚具等。



上述現象有三個不可漠視的經濟含意。一、這些回鄉客是不打算在可見的將來再到工業區謀生的了。他們顯然看不到有轉機。不知何日君再來也。二、這些回鄉客不是身無長物的低等工人,不是由老闆提供食宿那類。不富有,但有家當,其中不少看來是成家立室了的。換言之,這批人不是打散工之眾。三、上面兩個含意帶來最重要的第三個:中國的經濟結構開始轉變,可以看為經濟轉型,但與北京意圖的轉型剛好相反,不妙也。



當我在《新勞動法別無選擇》一文內提到自己認為不可能錯的推論——中國的發展焦點要放在增加最低下階層的自力更生機會——可不是因為同情窮人才這樣說。同情窮人是情感上的價值觀,人類一般有,我不例外,但推論是科學,與情感無關。說先天或後天遇到不幸而不能工作的人我們要照顧,是價值觀,但說可以工作的,因為他們窮而補貼他們,經濟不容易發展上去,卻是科學。中國的人均資源太少,貧困的人口太多,在侷限上是沒有條件學人家搞什麼福利經濟的,更沒有條件學人家搞什麼勞動法。沒有任何經濟理論支持著任何勞動法例會幫助最貧困的人,而這些日子見到的,是勞動法的反效果明確。推斷這些反效果是科學,一年前我就推得一清二楚,一絲不差也。



也是從經濟科學的分析衡量,我們不容易反對北京補貼窮苦人家的知識教育,因為只要辦得好,知識教育給社會帶來的回報,可以高出補貼的成本。我們因而不容易反對在農村補貼孩子教育,或在工業區補貼夜校教育成年工人。再從科學分析衡量,如果工人自己選擇,每星期工作與求學一百個小時(美國去年約束醫生工作的時間上限,我的兒子反對)沒有什麼不妥:選擇理論是這樣說的。



國家主席提出「科學發展觀」,我不反對;不少人跟著提出要搞經濟轉型,爭取工業科技的提升,我也不反對。但我們要問:提升科技產出的轉型,在中國面對的資源侷限下,要怎樣處理才對呢?經濟分析的答案,又是要從低下階層作焦點做起,因為在中國面對的侷限下,上層的發達一定要由下層推上去。中國的侷限說,高科技的工業,沒有低科技在下面支撐著,會下降,或科技的增長會緩慢下來。理論與歷史的經驗都這樣說。篇幅所限,我要在另一篇文章才細說。



這裡要趕先指出的,是目前美國的經濟困境正在擴大,何時方休無從估計,而其它先進之邦也極麻煩。中國目前的形勢是地球上比較好的。急於處理的問題,是如果先進之邦繼續惡化,中國早晚不能自保。外間怎麼樣中國可以幫助的不多,但中國本身有不少對經濟不利的政策,急速地撤銷或清除對自己肯定有助。這就是我在三篇《多難登臨錄》提出過的八項,全部針對鼓勵「內供」。解釋過不反對提早及加速公共措施項目,但這些是鼓勵「內需」。北京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要把人民及市場對前景的惡性預期扭轉過來。不太難,因為這惡性預期目前在中國還不太惡。重心問題是:鼓勵內需不容易改變這預期,鼓勵內供遠為容易。三十年代美國的大蕭條到四十年代終於脫身,不是因為政府大花錢鼓勵內需,而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



沒有多少時間了。縱觀西方的應對與專家的言論,再來一次海嘯的機會不能低估。中國撤銷對經濟不良的政策早晚也應該做,立刻做不可能錯。中國只要能穩定自己的經濟,因為是大國,對整個地球有穩定作用。



(五常按:拙作《中國經改三十週年志》將提前在下星期一刊登,星期二空出,星期三、四、五老闆放假,再下星期二分析經濟轉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