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 2007

未富先驕說

世界輪流轉。這些日子越南經濟起飛是國際新聞,有口皆碑也。拜中國為師,倣傚,多仿好的,少仿壞的,一模一樣。

越南也算奇跡了。去年增長率達百分之八點二,僅次於中國。中資企業前往淘金的四百家。股票市值一年內從十億美元上升到一百四十六億。去年外資進帳美元一○二億。幾年前中國的外匯增長每年約千億,今天約二千億。但越南的人口只七千多萬,約中國十八分之一,而他們改革起步比中國遲了十年。近百分之七十的人口在四十五歲以下,後生可畏也。

幾個月前見到蒙代爾,不知他從哪裡弄來的數字,說如果人民幣上升百分之七,中國的工業發展會遇到困難。今天真的上升了百分之七,話都冇咁靈,最近南韓的輿論說,中國的「世界工廠」美譽,將一去不返。可能巧合,作不得準,但幾位在珠三角設接單工廠的朋友,最近一起叫救命。

說過幾次,中國的經濟制度模式,要在曾經徹底地廢除了私產的國家才能較為容易地建立起來。這樣看,越南、北韓、古巴等三個小國可走中國的路。幾年前一些熟知越南的舊學生告訴我,那裡的經濟人馬,不少讀我寫的關於中國經濟的文章,而北韓讀區區在下有二十年了。為什麼北韓與古巴還不依樣葫蘆,大開其放,走中國模式的路?可能是國際政治的困難,我不懂。不懂,但認為美國不妨趁機賣個人情,幫忙一下,多交兩個朋友,不亦快哉?

越南的人民年輕力壯,不蠢,也吃得苦。他們的工資與物價比中國低相當多。從目前的發展看,以重要的接單工業而言,我不用水晶球也可以說中國早晚鬥不過。如是,中國農民的生活改進會遇到不容易處理的障礙。

千萬不要誤會。我不是希望中國把越南殺下馬來。正相反,越南的興起可喜可賀,我在心底裡祝福他們。國際上增加了產出競爭,懂經濟的不可能不支持。我反對的是中國讓賽,反對中國輕敵,反對中國未富先驕!為寫這篇文章我問幾位跟進中國發展的朋友:你覺得中國是未富先驕嗎?沒有一個說不是!

讓人民幣升值是讓賽。說過了,比起美元,人民幣偏低,但比起發展中國家,何低之有?今天看是偏高了。說過無數次,一個國家的幣值如果偏高,要挽救不容易。減少貨幣量不是舉手之勞;用外匯儲備收購自己的貨幣要有足夠的儲備;加強外匯管制是死路一條。但如果一個國家的幣值偏低,「挽救」易如反掌:多放貨幣出去,要幣值跌到哪個價位都可以。恐怕通脹重來嗎?以一籃子物品作為貨幣之錨,堅守,不難處理。

也說過,讓人民幣升值,改進美國貿易逆差的機會不大。彈性係數的話題不用再說,而目前的發展,像越南等地區搞起經濟,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會改進,但貿易的整體逆差不會。這是因為美國的訂單只從中國轉到越南等地區去。換言之,改進美國貿易逆差的可靠辦法,是修改美國本身的經濟結構,大量出口科技知識與服務行業。

是的,與其禁止科技及高科技產品進口中國,美國倒不如堅持中國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我也認為中國對外資服務行業進口的抗拒是不對的。也曾經指出,美國(尤其是兩位議員)逼使人民幣與美元脫鉤,對美國來說是大錯。有伊拉克之戰,人民幣鉤著美元,美元不會跌到哪裡去:有十三多億人口支持著美元,美國的債券可以穩守,通脹不會抬頭。(二月二十一日《信報》社評,說美國的經濟「近乎完美」。是說笑嗎?伊拉克每年直接費用近美元千億,加間接的翻幾番,天下間哪會有那麼大的免費午餐呢?)

搞福利經濟是讓賽。絕對支持幫助那些真的需要幫助的人,但福利經濟是另一回事,為禍不淺,詳盡分析過,不再說。好學唔學,中國為什麼要學人家?香港當年發跡有什麼福利經濟了?我父親當年掃地、碎石、作街上小販,然後作電鍍學徒,有什麼不對了?父賺錢,子享福,我的出身比父親高尚得多。當年在美國半工半讀,洗碗、剪草、派報、停車場收費,是在好萊塢傳授人像攝影之前,捱上去,終於拿得幾項獎學金。難道這些不是人生應有的歷程嗎?如果父親當年領取福利救濟金——如果我當年領取福利救濟金——效果如何不容易想像。今天北京有智囊建議放棄接單工業,何「智」之有哉?難道中國的農民要從微軟起步嗎?

規定最低工資是讓賽。這方面說來話長,我會另文破口大罵。

約束外資進口也是讓賽。曾幾何時,中國求「資」若渴。今天,資金不足再不是問題,於是外資進口受到諸多留難。前恭而後倨,未富先驕也。北京怎可以那麼快就忘記,資金不論,中國需要的是外人帶來的知識。早就說過,一家外資大廠,訓練人材勝於一間學校。不久前說過,國際的局勢不妙,外資在中國愈多,中國愈安全。至於出售土地或企業給外人,二十年前我提出建議,被接受,今天何來恐懼症了?說得不好聽:資產在中國是肉在砧板上。說得好聽:除非外資帶進對中國有利的知識專利,否則外資進入,賺錢的主要是中國人。

說過多次,大前提是要搞好中國農民的生活。農民的生活搞不好,萬事皆休。說了數千年,得把口,但這幾年中國的農民真的看到一絲曙光。六年來中國農民的生活水平改進得比城市的居民快。不久前接受訪問,說「兩極分化」是胡說八道,網上到處吵得熱鬧,罵我者無數。我是高估了同胞們的智能,跳了一層解釋,這裡說說吧。

如果你每月收入一萬,一年後升了百分之十,月入一萬一千;我每月收入一千,一年後升了百分之二十,上升率比你的高一倍,月入一千二百。月入的差距本來是九千,一年後是九千八百,增大了,但相對的比率本來是十對一,一年後是十一對一點二,收窄了。兩極分化於是收窄,因為長此下去,我的收入會追上你的。我無須眼紅你的收入增長,因為只要我的增長率比你的高,你的收入愈高對我愈有利。這幾年跑遍大江南北,到農村左查詢右查詢,知道一般而言,農民的每年收入增長近百分之二十。五千年來他們沒有這樣好過。

未富先驕地讓賽,讓人民幣升值,或搞福利經濟,或最低工資,或留難外資,沒有一項對農民是有利的。農民本身可能不這樣看——他們會容易地中眼前小利之計——但經濟邏輯站在我這邊。我對經濟發展的推斷很少錯。

不驕,不讓,越南的朋友一時間會增加頭痛。但這只是短暫的調整。經濟邏輯說,互不相讓的產出競賽,互相貿易,長遠一點看,大家都是得益者。無論邏輯或經驗,都不支持讓賽會使被讓的得到持久的甜頭。可不是嗎?二戰後多年,美國大讓特讓,對印度(India)的外援資助遠比對美國本土的印第安人(Indian)的資助為高,但印度搞不起來。今天印度搞出了苗頭,卻沒有美國的慷慨資助。說到底,自食其力是經濟發展的座右銘,而政府的職責,是建立與維護一個讓每個國民可以自食其力的制度。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