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pril 24, 2009

毒資產是一頭怪獸

美國金融危機的演變複雜,不容易明白。說過了,是前所未見的現象,過於特殊,解通了對經濟學的貢獻不一定很大。我自己當然不敢說解得通。有些要點認為是掌握了,另一些認為深不可測。他家之見多得很,一般水平不差,但好些觀點加不起來。這裡試把此前自己分析過的,加上一些新觀察,再推下去。推錯了讀者或可提點一下。

以我之見,那所謂毒資產,起於借貸與抵押的比率太高(我稱為浮沙指數的),加上衍生工具(包括保險工具)的縱橫織合而促成的。是怪物,可以作為一頭怪獸看。怪在何處呢?怪在三處。

一、毒資產不是壞帳,而是可毒可不毒。這是說,只要發行衍生工具的機構不倒閉,資產(尤其是房地產)之價上升,毒資產可以變為不毒。二、毒資產無價。九十多歲的貨幣大師AnnaSchwartz不久前說︰「何謂毒資產?因為無價,所以毒。」我認為要倒轉過來說︰「因為毒,所以無價。」三、金額極為龐大,其怪處可不是龐大,而是到今天還沒有誰可以肯定其總額究竟是多少。

上述的三個怪處顯然有關連,我們要從哪點入手分析呢?我認為要從第二點——無價——入手。資產怎可以是無價的?壞帳不是一般有價嗎?天下何來無價資產了?我對「無價」解釋的第一步——應該對——是賣家的價格要求持久地高於買家願出之價。這是英語說的bid-askspread太大了。據說去年九月十五日雷曼兄弟事發後,毒資產立刻無價。那是七個多月前的事,逾半年,依然無價為時甚久矣。那是為什麼?不久前美國財長蓋特納推出政府補貼購買毒資產之法,不知他怎樣想。我的想法是這補貼有減低要價與出價的差距之效。我同意一些經濟學者的看法:把毒資產從銀行或金融機構拿開,其毒性依舊,於事無補。我想不通的,是政府補貼無疑可促長毒資產的成交,這成交通行後,會否收窄要價與出價的差距呢?

也應該對的第二點,是要價高於出價的差距,主要起於訊息費用。這是說,持有毒資產的人的訊息,與可能購買毒資產的人的訊息不同。這裡我想過另一點。那就是持有毒資產的金融機構明知不值多少錢,為了避免破產不肯賤價而沽。但考慮到美國此前的mark-to-market法例及不久前的取締,這想法看來不對。訊息費用應該是要價與出價分歧的主要原因。這差距維持了那麼久,不可謂不奇。

可毒可不毒(第一怪)無疑會增加訊息費用;不知毒資產究竟有多少(第三怪)也會增加訊息費用。我們有理由相信銀行或金融機構對毒資產的認識比一般市民知得多,多很多。前者的要價持久地高於後者願出之價不難明白:毒資產何物行外人不容易知道。然而,金融機構之間對毒資產何物的訊息費用的差距應該不大。為什麼這些機構之間不作價成交呢?答案是這些機構一般自身難保,再購入毒資產風險是太大了。

是複雜的世界。原則上,政府大可印製鈔票,大手壓價購入毒資產,有機會賺大錢。問題是,無論是間接還是直接,這些費用納稅人早晚要支付,一旦輸了大錢政府是難以交代的。

把毒資產減毒或消毒看來是最上算的辦法。說過了,這是要把資產的市值再推上去。也說過了,以財政政策刺激消費的減毒效果不大;撤銷工會與最低工資政治上行不通。餘下來是大手提升貨幣供應量,希望搞起通脹。通脹太高不能接受,但可以接受的通脹是有機會適當地減毒的。

這些日子差不多所有美國的經濟大師們都恐怕高通脹捲土重來。其中有些持著我的看法,也像我一樣,不知道怎樣才能把通脹推得適可而止。大家知道,一旦通脹的預期形成了,要調校非常困難。目前美國的形勢,是通脹不容易推上去!美國二月份的數字,顯示通脹率升得有看頭,但三月份卻又緩慢下來。去年全年算有通縮,是五十三年來第一次。期貨市場之價下跌了百分之三十是一個原因。問題是,雷曼兄弟事發後,聯儲局十分勇,放寬銀根的大手筆是美國史無前例的。七個月過去了,從佛利民當年定下來的時間表看,今天應該明顯地見到物價上升的反應,但沒有。

這裡我要提到中國的例子。我們的央行放寬銀根比美國聯儲來得慢,也遠不及聯儲那麼勇,但國內房地產的止跌回升明顯,而這回升看來是與北京的「四萬億」政策沒有多大關係。這使我想到如下的結論:中國放寬銀根的效應遠比美國明顯,主要因為中國沒有多少毒資產。

這就帶來另一個問題:為什麼毒資產的大量存在,會阻礙貨幣政策的正常運作呢?與郭中光研討良久,一個可能的答案,是美國的市民,在銀行的壓力下,正在忙於重整債務,一方借錢是為了清理另一方的債,導致貨幣量有暫時性的增加,而這增加到目前還沒有大幅地用到消費那方面去。這是說,因為毒資產的存在,美國的銀行的借錢政策不是鼓勵消費,而是為了自保。另一方面,經濟學者擔心高通脹出現,主要是因為聯儲局把銀根(monetarybase)提升得很高,而銀行的超額儲備(excessreserve)一年內上升了二百四十倍!

蕭滿章傳來一篇MartinFeldstein的文章。這位哈佛教授大有來頭:在列根時期曾為美國經濟顧問委員主席,今天是奧巴馬旗下的一位救災委員。文章的最後一句說:「奇怪長線利率還沒有反映著未來的通脹風險。」我為同一現象感到奇怪有好幾個月了。今天我的解釋是:長線利率是由政府債券之價決定的;美國人民肯定不毒的資產,是政府發行的債券;安全的債券需求大,其價高企,所以長線利率不升。我們有理由相信,Feldstein今天感到奇怪的現象,將會改變。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