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8, 2008

再談新勞動法

拙作《新勞動法的困擾》發表後,在國內引起大得出乎意料的反響。要求訪問的媒體眾,都推卻了。然而,不少讀者與同學要求再作深入一點的解釋,我想,身為教授,藉這機會示範一下對經濟問題探討的方法,也是好的。任何經濟問題我喜歡從不同的角度衡量,然後合併起來看整體。這樣處理與課本或大學教的不同,但對理解世事可得心應手。經濟問題要這樣處理才對。用慣了轉換角度,熟能生巧,可以轉得快。同學們學經濟,從第一天起要學轉換角度,習以為常,天資一般的十年後對制度運作的理解有機會登堂入室。不這樣,苦學數十年也無濟於事。



這裡我從不同的角度再看二○○八年一月一日推出的「新勞動合同法」,假設同學讀過上一篇。分點說,每點角度不同,都是前文沒有說過的。



(一)這幾年國內的貧苦人家的收入上升得快,是好現象。五年前蘇浙與廣東一帶的農工月薪約三百,今天約八百(不是天天有工作的日工今天約六十)。四年前,上海高檔次住宅的女傭月薪約八百,今天約一千五百。三年前一個裝修技工的日薪約五十,今天約九十。



上了年紀的香港朋友應該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的低下勞力(尤其是女傭)的薪酬上升得非常快,但相比之下,香港昔日低收入的上升速度,只約今天國內的一半。那時的香港是弗裡德曼認為難得一見的經濟奇跡,卻不及今天的中國。這就帶來幾個問題。從最重要的改善低收入的勞苦大眾看,今天的中國破了人類紀錄好幾條街,為什麼北京偏偏要在這個時刻去左右這個發展呢?有誰夠膽站起來,說那新勞動法對改進低收入階層比今天的市場做得更好?市場的自由合約選擇既然大顯神通,干預不是很蠢嗎?該新法無疑是為協助低收入的人而設的,為什麼高收入的也一視同仁地處理?



(二)去問這幾年收入上升了一倍的勞苦大眾:「生活怎樣呀?要政府幫助嗎?」他們會回應:「很苦呀!希望北京大人高抬貴手。」他們不是說謊話,而是訊息增加了。是的,只不過六七年前,無數的貧苦人家沒有進過需要穿上鞋子的食肆,結交不到幾個月入數千的朋友。今天收入上升了一倍,看到了新人新事,增加了知識。當他們見到收入比他們高得多的,不容易解釋,於是不平則鳴。他們關注的是收入的差距,可沒有想到,從收入百分比的相對升幅上看,貧富的差距正在收窄。他們不甘於耐心等待。不是說只要有耐心就可富裕起來,而是他們今天有機會,可以自己發奮圖強打上去。不管這些人的投訴,再幾年生活繼續好轉,他們就不投訴了。這是香港昔日的經驗。



是的,歷史重複過無數次。增加了一點知識但還是遠為不足的老百姓,往往認為政府的扶貧政策,或今天推出的新勞動法,會對他們的收入有助。可惜歷史無情,這類政策的一般效果,是扼殺了貧苦人家自力更生的機會。新勞動法的推出,我可以看到某些人會獲得掌聲,可以看到某些人會獲得甜頭,但看不到此法會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老百姓。縱橫經濟研究大半生,這類推斷我從來不錯。



(三)也是這六、七年,我屢次提及的協助農民轉到工業去的接單廠家,毛利一般從百分之四十左右下降至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後者近於底線,再下降幾個百分點就要關門大吉了。那所謂毛利,是要支付廠房、機械、維修、管理、燈油火蠟等成本的。毛利百分之二十五還捱得住,是近於天才了。



為什麼那毛利率這幾年急速下降呢?勞力工資上升是個原因;出口以美元結算,而人民幣兌美元上升了也是一個原因。為什麼這些廠家不提升產品的價格呢?是越南與印度等地,他們的工資比中國低相當多,而今天國內廠家的競爭對手,早就不限於國內的了。北京如果不派人作實地調查,就要相信我:目今的接單工廠,工資出到盡,但聘請不到工人。新勞動法的推出,作幾年看,一定會增加這些廠家的成本壓力。



(四)新勞動法共九十八條,加起來會鼓勵工會的誕生。今天國內比較大的工廠是有工會的,由北京上頭監管,不壞。但在西方,那些稱得上是「獨立」或「民營」的工會很頭痛,可以把經濟搞垮。這方面讀者不妨參考德國二戰後的不幸史實,以及當年英國的撒切爾夫人與美國的裡根總統對工會的手起刀落、強硬處理,鬥個你死我活才把經濟搞起來。四十年前我求教過戴維德等前輩,他們一致認為足以為禍經濟的工會要有政府的間接鼓勵或支持。北京推出的新勞動法,對「獨立」工會誕生的鼓勵是明顯的。



獨立或民營工會對經濟的禍害,主要是租值轉移與租值消散。在租值轉移那方面,傳統的分析是工會把老闆或資本家的身家局部轉到勞工那邊去,削弱了前者力爭上游的投資意向。但我認為更頭痛的租值轉移,是把生產力強的員工的收入中的租值,轉到不事振作的員工那邊去。當年在美國我拒絕入教師工會,主要就是這點。認為自己的學術貢獻了得是人之常情,所以反對工會條例含意著的平均主義。至於這些租值轉移必會帶來的租值消散,往往龐大,是搞垮經濟的重心所在。



租值消散是非常重要的經濟話題,複雜的,篇幅所限,不能在這裡解釋。關於這話題,今天行內還有不少人認為最重要的兩篇文獻,是我在一九七○及一九七四發表的。不喜歡讀英語的同學,可參閱《經濟解釋》的卷二與卷三:《供應的行為》與《制度的選擇》。



(五)世界各國的政府機構,一般都有類似「新勞動法」第十四條的無固定期的終生僱用的合約安排。但政府機構一般不是私營的,既非牟利,也不是做生意或產出可以在市場出售的商品。儘管如此,按章工作的政府公務員也往往因為有鐵飯碗的保護而變得工作散漫了。因為有工會的存在,歐洲某些國家的某些私營機構有鐵飯碗的合約安排,劣績明確。我不明白,中國的經改今天有大成,一個主要原因是粉碎了當年「做是三十六,不做也是三十六」的鐵飯碗,為什麼這次新勞動法的推出,又把鐵飯碗搬回來?不一樣,但殺傷力類同也。希望北京的朋友知道,中國人多地少,沒有資格倣傚西方的人少地多的奢侈政策。



(六)當我翻閱新勞動法例之際,腦子不斷地想著僱用員工的老闆會怎樣應對。會炒人嗎?炒哪一種?可以炒後再聘嗎?會採用兩家或以上的公司把員工調來調去嗎?會大幅減薪而轉用分紅合約嗎?也不斷地想著面對第十四條的十年關頭的員工會怎樣應對。已經成家立室,要不要在被炒前搶先另謀高就呢?還是多擦老闆的鞋?開個小店子,自己僱用自己,會不會是較為安全的家庭保障呢?



是的,新勞動法可以有數之不盡的闡釋,不容易肯定,而這樣一來,勞動市場的交易費用急升無可避免。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家面對的有兩方面的選擇。其一是該法寫得或管得下無對策,使我想到《地球停頓記》*那套舊科幻電影,經改會停頓下來。其二是政府上頭或管或不管,闡釋變化多端,那麼在交易費用急升下,律師發達可期矣。



* 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是難得一見的過癮科幻電影,很舊的,如果同學能找到影碟,請送我一張。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