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0, 2007

偉大與到家是兩回事

不久前,一位網上讀者問及王羲之的《蘭亭序》書法,問是否書法歷史上最好的作品。我作了如下的回應:

「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幾個名版本,都是臨摹,不是雙鉤,所以無從知道原作是怎樣的。痛惜羲之沒有一件原作遺留下來。

《蘭亭》的《神龍本》是好的,很好很好。我認為王羲之是個天才,書法之外,文章也頂級。他對書法的貢獻,是有創造性,對後人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但貢獻歸貢獻,影響歸影響,書法的造詣究竟達到哪個層面是另一回事。以行書而言(《蘭亭》是行書),我認為王羲之寫不過顏魯公,寫不過米芾,也寫不過王鐸。純行書很難寫得好。一般衡量,我認為米芾最高,王鐸次之,魯公再次之,都是頂級的了。幾種書法都達頂級的,歷史上應該首推王鐸。他的楷書、行書、大草、小草——都寫得九十九分,差的一分是有時略嫌賣弄,略嫌做作。

說到重要的天真自然,則首推米南宮及楊瘋子了。瘋子留存下來的墨寶極少,不容易評價,而自然的感情流露,能寫到像元章那樣排山倒海而來的,可謂奇跡!我寫書法,偶爾用一個閒章,上刻『書羨南宮』四個字,可見我對米芾的衷心佩服。」

上述的簡短回應在好幾個網站出現後,其中一個點擊達二萬,而此站也,讀者把我罵得要命,說張五常何物,懂書法嗎?有膽批評右軍書法?《蘭亭》是無數人認為是歷來最高的,老頭子豈不是老糊塗了?

寫這篇回應,當然不是因為給孩子們罵了──我這個老人家是刀槍不入的,而是中國的文化傳統──那種盲目崇拜前賢的傳統,的確有點問題。敬仰歸敬仰,佩服歸佩服,但前賢的不足之處我們要知道,要懂得取其長而捨其短,社會才有進步。

先說王羲之這個人吧。天才無疑問。客觀地看,我認為他的《蘭亭集序》的文章本身,是古文中最好的一篇了。我是寫不出來的。很多大名鼎鼎的文章,好是好,精彩是精彩,但撫心自問,神來的文思一到,自己也有機會寫得出那個水平,但《蘭亭》的文思水平是另一回事,我沒有機會。可幸數千年來,神州大地出現過這樣水平的文章,不及兩掌之數,否則我這個老人家早就被氣死了(一笑)!

逸少的書法呢?我也寫不到那個水平。但我認為,或起碼在感受上,如果我不是五十五歲才開始研習書法,或早學二十年,寫到右軍的水平,甚或過之,有機會。這絕對不是說我的書法天賦比右軍高──應該不可能,那所謂「王體」對後人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然而,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應該是很困難的事,否則世界不會有進步了。

敬仰前賢無疑是美德,但認為前賢不能超越,不敢批評前賢,是盲目崇拜,我從小就不苟同。說實話,雖然這樣的「盲目」傳統在今天的中國存在,可不知起自何時。難道是儒家的三從四德哲理種下了禍根乎?若如是,當年的紅衛兵又怎樣解釋了?思之愴然!

回顧史實,盲目崇拜這個傳統其實也不是那麼根深蒂固。昔日謝安問羲之的兒子獻之:「你的書法與父親的怎樣比呀?」子敬答:「故當勝。」謝安說:「其它人可不是那樣看。」子敬答:「時人那得知。」好一個王獻之,他認為自己是青出於藍了。今天的人怎樣看呢?一般認為羲之勝獻之。我認為獻之勝,因為狂草是他搞起來的。沒有獻之,後來可能沒有張旭,沒有懷素,也沒有毛潤之了。

米芾也認為獻之勝羲之。過癮是此公曾經說:「回視二王,頓有塵意!」這樣說,深受二王影響的米南宮,是認為自己的書法高於二王了。不無道理,與元章相比,二王書法多多少少有點俗氣。

偉大歸偉大,到家歸到家。在中國的盲目崇拜的文化傳統中,這二者有了混淆。中國的書法,歷史上可能沒有一個比得上王羲之那樣偉大,但受到他的影響,得到啟發,比他更為到家的大有人在。這是人類進步需要的。

在經濟學上,我敬仰英國的馬歇爾說過不知多少次。我今天的經濟學水平比馬氏昔日到家嗎?那當然!概念與理論的掌握比他高,修改過他的不足之處無數,而對現象的解釋力,我勝來更容易。如果問,我的經濟學天賦比馬氏高嗎?應該差一點,可能不差太遠。再問:我對經濟學的貢獻比馬氏大嗎?應該是輸了,但如果中文作品也算進去,增加了一倍多實力,將來的思想史可能發神經,不這樣看。最後問:作為經濟學者,我比馬歇爾偉大嗎?不可能,因為差得太遠、太遠了。

偉大這回事,可遇不可求!說是什麼時代,什麼天賦,什麼魄力,加起來也不容易解釋史密斯怎可以寫得出他的《國富論》,馬歇爾怎可以寫得出他的《經濟學原理》。愈想愈不明,恐懼與敬畏之心怎樣也禁不住!這就是我說的偉大了。我們作為後學的可以青出於藍嗎?應該可以,因為這是我們要嘗試的責任。說青出於藍是說較為到家,與偉大相比,微不足道。

王羲之是個偉大的書法家,青出於藍我這個老頭子辦不到,但辦到的曾經出現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