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憂心的資產增值稅
北京搞宏觀調控,要壓制樓價,推出一系列措施,從經濟分析的角度看,皆不智。我們不容易拿得準這些管製法例的一般性與存在性。地區之間的管制往往不一樣,而有時推出了卻沒有執行。要批評可說北京朝令夕改,要支持可說他們投石問路。最近風雨欲來,說了好些時的資產增值稅真的要執行了。還沒有誰摸得準,或可以肯定,但看來此稅會成定局,至於是否全國推行,或是地區性的選擇,執筆寫此文時沒有調查過。
資產增值稅外國稱capital gain tax,國內稱「個人所得稅」,目前針對的是樓宇出售時的樓價增值,抽增值的百分之二十,與美國相同。樓宇購入後五年內出售抽另一項稅,深圳抽樓價百分之五,稱營業稅;上海抽的是增值那部分,購入後出售得愈快稅率愈高。總之五花八門,區區不同,名稱有別,查詢起來,我這個老人家天旋地轉矣。
美國抽資產增值稅(不僅房地產,股票增值類同)抽了很多年。知道中了計,這幾年要取締,但因為早就成為稅收的一個重要部分,取締不了。
從經濟整體看,資產增值稅的害處是改變了市場的投資效率,對經濟不利。大家知道,投資有風險,可賺可蝕,增值賺到的要抽稅,虧蝕的政府不補償,會嚴重地影響投資的風險選擇,不可取也。為什麼政府只抽資產增值的稅,而資產貶值卻不補償呢?答案是政府賠不起。樓價暴跌(或股市暴跌),要補償政府隨時破產。資產增值時抽了稅,政府把錢花光了,一下轉為大幅貶值,政府拿不出補償錢。美國的做法,是一個投資者先蝕而後賺,前者沒有補償,後者要抽增值稅。但如果先賺,抽了稅,後蝕,這個投資者可以用被抽了的增值稅局部補償,但有「兩年內」的時間限制。這可見美國當局知道資產增值稅大有問題,早知如此,悔不當初。
政府抽稅有三忌。一忌抽得太多,政府庫房膨脹,於是手癢起來,錢亂花,使闊了手,縮之不易也。二忌稅項太多太複雜,投資者滿天星斗,不知何去何從,左閃右避,投資環境出現了混淆。三忌老生常談的,同額的政府稅收,一些稅項比另一些稅項對經濟的損害較大。今天看中國的稅務發展,上述三忌全都犯了!
我們看不出目前的中國有財政困難——就是真的有也沒有人相信。經濟增長得那麼快,萬事皆易,減稅或簡化稅制是正途。亂抽一通當然可使經濟緩慢下來,但這是以斬頭的方法來醫頭痛。歷史的經驗,是在經濟好景時增加稅項或增加稅率不會有多人反對,但這些加了進去,要取締很困難。這樣看,如果北京不及時回頭,以增加稅項及稅率來搞宏觀調控,一旦「成功」,經濟下跌,要挽救是太遲了。
我不認為目前國內的樓價上升是值得擔心而需要政府干預的。如果真的要約束樓價上升,只有兩途可取。其一是增加樓宇的土地供應,或選擇性地在某些地區增加建築的容積率。其二是抽樓宇空置稅。曾經提出此稅,北京的朋友認為難抽,我不同意,認為研究一下總可以想出抽樓宇空置稅的好辦法。經濟理論是這樣的。如果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樓宇沒有空置,業主自用或租出去,那麼樓價可以相當肯定地是反映著市場正常運作的供求,為炒樓而把樓價炒上去的機會不大。如果樓價正確地反映著用家的需求,那麼樓價再高也應該接受,要約束樓價只能從增加樓宇土地供應那方面著手,沒有其他可取的。
二十五年前我推斷了中國的經濟會走今天的路,貝加不同意,反對。我對,他錯。一對無零。兩年前他對中國前景不看好,我在《信報》為文反對。我對,他錯,二對無零。但兩年前貝加之見可不是空穴來風。他認為一個國家發展得快,有甜頭,政府總會手癢地做出一些蠢事,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德國當年如是,日本當年如是,中國也將如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