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February 21, 2012

三七二:價格分歧的原因


(五常按:本文是《受價與覓價》第七章《價格分歧與捆綁銷售》的第二節。)


價格分歧有三等之別。第一等(first degree)又稱無瑕價格分歧(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這是上章第三節提到的搾取消費者盈餘,但所有消費者的所有盈餘全部被搾取了。這裡要注意,不同的消費者同樣地被搾取不是價格分歧。無瑕價格分歧是指不同的消費者有不同的需求曲線,每個要付的沿著該線下降的價格排列跟著不同,或每個消費者要按他們各自的需求曲線而付不同的「全部或零」之價。生產覓價者當然難以估計不同顧客的不同需求,所以在真實世界無瑕價格分歧難以執行。最接近的實例,是我曾經提到的昔日美國的迪士尼樂園收不同組別的遊客不同的入場費。是價格分歧。因為不同組別的顧客被搾取不同的消費者盈餘,很有點「無瑕」的味道。

明顯地,無瑕價格分歧在真實世界近於不存在。經濟學者對這話題感興趣,主要是以之示範那無效率的死三角可以怎樣剷除。他們要示範剷除死三角的困難吧。可惜我掃了他們的興,在上章解釋了為什麼該三角根本不存在。

第二等(second degree)價格分歧有點無聊,同學們不學算了。這是無瑕的第一等加上一點瑕疵:與其沿著不同顧客的需求曲線每小量降價(第一等),第二等是按量部降價,例如量單位一至一百每單位是一個價,一零一至二百每單位是較低的另一個價。價格分歧是指不同顧客的同量部分的單位價格不同。有些國家的工業用電這樣算,而不同工業的量部單位之價不同。


三等分歧的理論邏輯

最常見而經濟同學必學的是第三等——third 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是也。這是上節提到的那類:同樣物品,不同市場或不同顧客付不同的價,任由顧客購買多少的。傳統提供的解釋是因為需求彈性係數不同,所以價格不同,彈性係數較低的付較高的價。是邏輯井然的推理,清楚明確,這理論被行內毫無疑問地接受不止一百年了。讓我們看看這理論的結構吧。

假設一個覓價者產出的一種產品有兩個分隔著的市場,售價一樣兩個市場都有顧客,但如果這兩個市場的價格需求彈性係數(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不同,價格分歧可讓這覓價者獲得較高的總租值。推論如下。兩個市場有兩條不同的需求曲線,因而有兩條不同的邊際收入曲線。把後二者向右橫加,得到的是兩個市場的總邊際收入曲線,生產覓價者的產量是邊際成本等於總邊際收入。然而,要賺取最高的總租值,兩個不同市場的邊際收入要相同。這樣,覓價者給每個市場的供應量是按著彼此的相同邊際收入而供應的兩個市場的量,在各自上頭遇到的需求曲線那一點就是各自的價。如果二者的需求彈性係數一樣,兩個市場的價會相同,沒有分歧,但如果彈性係數不同,彈性係數較低的價會較高,彈性係數較高的價會較低。這就是價格分歧了。


邏輯對不等於真理對

這裡有一個科學上的麻煩:邏輯推理對不一定代表著解釋對,而頭痛是錯的解釋可能因為邏輯推理對而被認為是對了。以不同的需求彈性係數來解釋價格分歧這個現象,在邏輯推理上不僅對,而且經濟學不容見到那麼清晰地對的邏輯。可惜還有最重要的一關要過:要用可以觀察到的事實或現象驗證。凡是牽涉到彈性係數的理論皆難以驗證:不是真實世界沒有彈性係數這回事,而是難以觀察及量度。一般而言,我們只能大略地猜測彈性係數是高還是低,而有時我們可以相當肯定地說甲情況的彈性係數比乙情況的為高或為低。

嚴格來說,以需求彈性係數不同來解釋價格分歧是一個沒有驗證過的理論假說。隨意的觀察到處都是問號。入住頭等病房的富人的醫生診金是入住普通病房的窮人的四倍,是因為富人的需求彈性係數較低嗎?還是富人的需求彈性較高,需求曲線近於平線,但高到天上去?香港的地鐵收學生半價是政府及納稅人的仁慈,但昔日芝大校園鄰近的電影院收學生近於半價不是仁慈之舉,我們怎可以肯定學生對電影的需求彈性是比較高呢?


傾銷的解釋

一般之見,是以需求彈性係數解釋價格分歧,最具說服力是一個國家的出口貨往往比產出國之內的格價為低,理由是出口貨要面對國際競爭,所以需求彈性係數較高。應該對吧。是嗎?這些日子中國的產品出口到香港市場,質量較高價格較低是事實。質量較高是因為需求曲線向右下傾斜,我在《科學說需求》的第六章解釋過了。價格較低呢?我考查所得是因為中國有出口退稅這優待政策。

上世紀七十年代,我發覺同是日本產出的照相機,同牌同型號,在日本市場比香港市場價高。但當時日本的租金與工資比香港的高很多。更為明顯是香港屢有日產照相機的水貨出現。水貨相宜不少但不是假貨,也不是次貨,而是沒有通過正規代理進口的真貨。雖然沒有香港代理的保證書,但質量一樣,很少失靈,而偶爾失靈廠方也是照「保」的。我當年考查所得,水貨是傾銷貨,dumping是也。

一個牌子的照相機快要出新型號,但日本的廠家發現舊型號存貨太多,怎麼辦?他們不要在本土市場賤價推出這些貨尾,以免影響形象及本土市場的大局,於是推到國外去。因為價低,有時低於歷史成本,日本的廠商不會明目張膽地傾銷於香港市場,以免代理的商人投訴。有隱瞞性的傾銷是水貨,其實往往也是通過作為代理的商人,有時代理的老闆明知卻漠視,讓員工賺取一些外快。水貨久不久出現,但同樣的水貨不會持久。

水貨之價通常遠比同樣的正貨為低。算是價格分歧,但用不著需求彈性係數作解釋。大手割價賣貨尾最好賣到國外去不難明白,老外稱傾銷,炎黃子孫稱水貨,後者比較生動過癮,而反傾銷的西方君子的學問欠奉,不知道真正的傾銷是不會持久的。當然,政客或競爭生產的敗軍之將會見人家價低就大呼傾銷,要求法律協助。


不敢打賭等於沒有解釋

除了上述,我們要注意有些國家的出口貨是專為入口的國家設計的,有小量留在本土銷售,但入口國家因為量大其價較低。我們也要注意瑞士的名牌手錶在瑞士本土市場往往比競爭激烈的香港相宜。更為起眼是德國製造的天下第一名牌的施坦威鋼琴,在德國本土之價比沒有進口關稅的香港相宜很多——其差距遠超運輸費用。這些觀察皆不支持以需求彈性係數不同來解釋價格分歧這個傳統接受了逾百年的理論假說。

我在本土市場與國際市場大花筆墨,因為傳統老是喜歡以這兩個市場來示範價格分歧。我沒有說這兩個市場沒有價格分歧,而是找不到支持不同彈性係數這個假說的證據。我也沒有說彈性係數較低價格會較高沒有出現過。當然出現過,但偶爾的出現算是什麼推斷或解釋呢?牛頓說蘋果會掉到地上,你敢打賭不會嗎?但如果你以邏輯推出需求彈性係數是這樣那樣,所以價格分歧會是這樣那樣,以實證為憑,我賭你錯。


訊息費用與資源空置

我要在這裡介紹自己對價格分歧的解釋,其贏面跟賭牛頓的蘋果會下跌是一致的。這解釋說,在沒有政府干預的市場下,有訊息費用,加上有資源空置,價格分歧會出現。這是侷限轉變導致行為轉變的理論,簡單的,雖然在下章分析討價還價時一些小節還要加進去。

在附錄的《賣橘者言》中我提到訊息費用的存在導致同時同地同樣的橘子不同的顧客可能付出很不相同的價。這是價格分歧。一般而言,訊息較差的顧客要付出較高的價是近於定義性的了。當年我試圖挽救傳統的彈性係數假說,問:訊息費用較低的顧客會有較高的需求彈性係數嗎?答案是可能,但不一定。當時我用簡單的時間成本來代替訊息費用,時間寶貴的顧客大致上會付出較高的價,也是近於定義性。困難是我們怎可以肯定時間寶貴需求彈性係數會較低呢?這關係我推不出來!

無論怎樣說,我們不需要用上需求彈性係數不同來解釋價格分歧。訊息費用的引進有時需要有時不需要。這種費用不容易處理,我會在第八章以整章分析。我認為資源空置是更為重要的解釋價格分歧的侷限轉變,通常需要,但也有不需要的例外,因而要補加訊息費用。


房間與座位空置

從賣橘的經驗可見,資源空置對價格分歧有重要的決定性。當年我帶著學生在香港街頭賣橘,如果客似云來,要排隊輪購,價格分歧會急速下降甚至消失。上文提到的水貨或傾銷的例子也類同。更為明顯的例子是賓館的房價,有很多空置房間時價格分歧常用,尤其是高檔次的。二千多元一天的房間,被譽為貴賓的可能只付數百元。然而,當賓館近於全滿,則改為貴賓不貴。空置導致飛機座位票價的分歧也明顯。十年前我在《供應的行為》的舊版中寫道:

「凡是空置常出現而又有辦法瞞天過海的行業,價格分歧司空見慣。二十多年前我坐飛機回港,坐普通位。因為『關係』非凡,買到半價之下的機票。在機艙內我好奇地向前後左右的乘客查詢,竟然發覺票價最高是我!」

飛機票價是海鮮價,容易出現價格分歧,中國內地的處理更為明確:普通客位可從沒有折頭減到一折。同機的打折變化通常沒有那麼大,也不小,是價格分歧。我沒有作過深入的考查,隨意的觀察是二○○五年左右,內地機票的折價幅度比二○一一年為大。也是隨意觀察,二○一一年取消班次的頻率比二○○五年為高。如果這些不嚴謹的觀察是對的話,那麼取消乘客人數太少的航班,把乘客擠進其他班次去,是減少座位空置的另一個法門。這支持座位空置導致價格分歧:取消班次的頻率上升與票價打折幅度下降的聯繫是證據。好些西方國家,乘客有法例保護,沒有故障取消班次航空公司要賠錢給顧客。不知同學們認為哪種處理對社會整體有較大的利益呢?

說到機票折價,我又要給同學出個試題。中國內地的機票打折只限於普通客位,頭等或商務艙永不折價,就是空空如也也不折。那是為什麼?昔日曹子健七步成詩,今天老人家有朋友作證,用不著七步想出答案(一笑)!


成本定律再顯神通

為什麼資源空置會促成價格分歧的行為呢?答案是上章提出的成本定律:直接成本是可以按量支付的成本。資源的空置量增加,上章提到的灰色地帶擴大,直接成本算不出來,邊際成本曲線於是畫不出,生產銷售的覓價者無從以成本的指示訂價。好比飛機座位的例子,有空置,傳統的分析說服務多一個顧客的邊際成本近於零。這看法不對:一張機票一千五百元,說多招待一個顧客的邊際成本只二十元有什麼意思呢?正確的看法是空置座位多我們無從算出邊際成本,但當擠迫開始出現,甲願意出的票價就是供應座位給乙的成本,而當擠迫度上升,座位的機會成本也上升,是直接成本,而這就是邊際成本曲線了。

現在的問題,是當飛機有大量座位空置,招待顧客的邊際成本變得模糊,或無從算出,主理的航空公司要怎麼辦呢?可以選擇停飛,但如果要飛,公司的選擇是可收盡收。如果公司只訂一個價——整班機的需求彈性係數等於一之價——有兩個困難。其一,該彈性係數之價為何難以估計;其二,就是容易估計只訂一個價的總收入會比採用價格分歧的為低。換言之,從九折減到一折而使機艙全滿的總收入,會比任何單收一個價的總收入為高。中國內地的航空公司顯然很懂得利用擠迫度的變化來調校折頭的變動:普通艙座位通常是全滿的。

賓館有大量房間空置的分析類同。不同之處是賓館不可以關一天開一天,但飛機有偶爾停飛的選擇。停飛一班改作其他用途,或改作與其他客機合併擠迫,一班機的飛與不飛的直接成本之別大致上可以算出來。採用可以停飛跟他家合併的處理會提升起飛的擠迫度,而這提升會使打折的範圍縮小,也即是價格分歧下降。


訊息費用與資源空置不能二者皆缺

我恨不得能只用訊息費用或只用資源空置來解釋價格分歧這個現象,但不成。昔日芝大鄰近的電影院收學生近於非學生的半價,是價格分歧,但標價明目清楚,訊息費用不存在。是因為有座位空置嗎?那當然:昔日的美國有不少次級的電影院這樣的分歧標價,用小鏈把兩個價牌掛在售票的窗口,但當演出的電影是大熱門,他們會把學生的價牌取下來。

只用資源空置可以解釋所有價格分歧嗎?也不成。英國倫敦的音樂劇場場爆滿,同劇不改可以爆幾年,但通過黃牛黨的精明處理,價格分歧的普及是結果。我在《炒黃牛的經濟分析》寫過,此文也會放在本章之後作為附錄。倫敦的黃牛老兄們手法高明,我拜服。他們是利用喜歡看音樂劇的外來遊客有訊息費用的困擾,推出價格分歧而為生計的。


(未完待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