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始於二十世紀終於二十世紀
雖然攝影科技大約始於一八四○年,但作為一門藝術是一九○○年左右開始的。這門藝術的興起,主要歸功於兩個美國佬,一個是Alfred Steiglitz (1864-1946 ),另一個是Edward Steichen (1879-1973 )。最重要是Steichen :他的攝影作品帶有當時盛行的印象派畫風,而更重要的是他替雕塑大師羅丹拍攝的一系列造像,很有藝術性,於是有口皆碑,攝影就被當時的藝術大師接受為一門藝術了。
攝影藝術的盛行,起於二十世紀的二、三十年代。那時Steichen 如日方中,而英國的皇家攝影師的人物造像,對光的處理與手的安排很了不起。英國的大師影響了加拿大的卡殊(Yusuf Karsh ),後者更上一層樓。一九五八年,我在多倫多的市立圖書館中花了兩個月時間研讀這些大師的作品,獲益良多。今天我拍攝室內人像的光法與手的安排,在基礎上是從這些高人學得的。
我是一九六七年放棄攝影的。八二年回港任職後兩年,到馮漢復的攝影室重操燈光人像之藝。一別十七年,攝影科技的改變使我遇到兩個困難,也使我意識到昔日的攝影可能會變得面目全非。
第一個困難是室內人像改用了閃光燈,而這是我在五、六十年代沒有見過的。細看他人以閃光燈拍出來的人像,皆是由發泡膠協助的所謂「世界光」,人像被拍得臉如白璧——昔日所用的光法早已失傳了。我想通了把先進的燈具復古運用,那就是除拍攝的燈具外,室內任何其它光線也沒有。後來何藩投訴,說以閃光燈拍室內人像,不用「世界光」效果不能預先知道,我就告訴他我的發明:除閃燈外,室內要伸手不見五指。
第二個困難就無法解決了。那就是五、六十年代所用的比較上選的黑白相紙早已停產。黑白攝影有可取的味道,而若黑房工夫到家,色澤與層次可以搞得很迷人,但必須要有上佳銀膜的相紙才可以辦到。是的,昔日為人像而造的暖調、毛面的黑白相紙,六十年代中期就停產了,而其它還算可取的——暖調而黑位夠深的——也跟停產。
市場的需求不夠大,停產在所必然。先進的科技是要付代價的。當年有誰會想到,今天彩色攝影的成本比黑白的便宜得多?
自五十年代初期起,香港的攝影藝術大有成就。說半個世紀以來,香港攝影家在國際沙龍比賽上所向無敵,是對的,但這種比賽有負面作用。要比賽成績好,參與的作品要迎合三幾個評審員的品味,而用同樣的作品參加多個沙龍,作品要淺白,也要有通俗性。久而久之,一般的沙龍作品就變得俗不可耐,缺乏創意,算不上是什麼藝術。這個負面效果,與歐西的繪畫經驗如出一轍。是的,在歐西的藝術歷史上,凡是以比賽勝負為依歸的畫作,不管作者在當時怎樣大名,皆不能傳世。今天大名鼎鼎的塞尚,一百四十年前在歐洲屢次參加競選而沒有一張畫作被取錄過。
香港攝影家的不幸,是沙龍成績太好而埋沒了他們的真功夫。何藩的街頭巷尾之作,當年舉世無匹,但較有深度的沙龍成績就不那麼好。陳復禮拍得比較大膽的作品,應該不敢寄到沙龍去。簡慶福自己最心愛的人物作品,沙龍不取也。
值得一提的是,古往今來,沙龍比賽成績最好的,是五十年代張汝釗的十多幅金魚作品。從藝術的角度看,張氏的金魚攝影可受批評。問題是,在攝影歷史上,沒有任何其它攝影家可以把金魚拍得那樣精彩。今天我們還是不明白張汝釗是怎樣拍攝他的金魚的。你不喜歡是一回事,怎樣也做不到是另一回事了。
我認為歷來香港及今天中國大陸的攝影家有成就,主要是因為攝影與中國的文化傳統非常接近。我們的國畫明顯地影響了郎靜山等人的攝影,而我們的詩詞所描述的景物,是攝影的寫照。近人黃貴權所拍攝的一草一木,沒有中國文化的影響不容易拍出來。
作為一項藝術媒介,攝影的主旨是以光作畫,不是法國印象派的以光作畫,而是真的以光畫在紙上。這個明顯的特徵,好些攝影家不重視,或不知道這是攝影藝術的重心所在,失之千里。
舉一個例,大名鼎鼎的街頭人物攝影家Henri Cartier-Bresson 的作品,雖然有口皆碑,但我不認為算得上是攝影藝術。說是某種藝術我不會反對,但此君從來不在黑房操作,對光的處理乏善足陳。他的作品對人物的描述很有兩手,但卻忽略了攝影藝術是應該以光畫出來的。
在黑白攝影的日子中,研習了七、八年後,拍攝時我喜歡單看物體上的光與影,先以底片錄下來,然後在黑房中用一張有一個小孔的黑紙,在放大機下一筆一筆地把光塗在相紙上。進入了彩色時代,這個以光繪畫的方法就失卻了一部分重要的操作。這是因為彩色作品在黑房顯影時,作者不能在紅燈下分部處理:這部分用手多擦幾下,那部分用清水,那部分藥水加濃,又或某部分用熱水,某部分忽冷忽熱,忽濃忽淡,又或某部分以手電筒中途曝光。這些黑白沖洗的法門會帶來多種不同的效果,而作者做熟了手,可以預先知道怎樣做會有怎樣的效果,整張作品就可像畫油畫似的畫出來。
今天的發展,是以「數碼」從事。質量較高的做法,是先以正規的相機攝得正片,交出去數碼分色、入碟,再以計算機修改,然後以激光放大在相紙上。這樣,攝影就失卻了八成昔日作者以光繪畫的意識。
質量比較低的做法——而我們正在這方面改進——是以數碼相機錄得影像,然後放進計算機,在鍵盤上按呀按的,加加減減,左修右改後,再按一下,相片就跑出來了。這樣,以光繪畫之藝盡去矣!
科技的發達是要付代價的。因為科技發達,攝影藝術終於二十世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