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anuary 11, 2001

令人頭痛的唐詩三百首

好些讀者知道我的中文是背回來的。這些年來,其中不少要求我把值得背誦的詩、詞、古文等選出來,輯而成書,好叫他們或他們的子女能依樣地背誦一下。選文背誦很重要,好的不容易選,而選壞了則弄巧反拙。記得四十多年前學英文,要選文章背誦,在朋友間左問右問,求教有什麼值得背的。



談到中國的詩、詞、古文,我想,背不背是另一回事,但選出佳作輯而成書倒有意思。這類的書籍在市場上多如天上星,多一本不多,少一本不少。既然認為自己的品味有獨特之處(其實每個人皆如是),選輯一下可能有點滿足感。



首先要說的,是中國的詞我不敢染指。不是因為我對詞不熱愛,而是龍榆生一九五六年在上海出版的《唐宋名家詞選》,高不可攀,令我見而生畏。詩與古文呢?可能還有可乘之機吧。



我於是想到重選《唐詩三百首》。該書是一七六三年一位別號「蘅塘退士」的人編選的,二百多年來,不同的版本數以十計。原來選輯的唐詩大約三百一十首,有些版本較少,但內裡的詩大致相同。這本書好而重要:它把唐代一項重要的藝術文化普及地推廣了。



問題是藝術的品評會因時而異。舉一個例,四十年前我讀歐洲的藝術歷史,畫家重要性的排列,與今天的很不一樣。以法國的印象派來說,Renoir 當年很重要,今天就似乎不怎麼樣了。另一方面,名氣大升的有Cezanne 、Modigliani 等人。藝術畢竟是要受時日的考驗的。



以我們今天的品味來衡量蘅塘退士的《唐詩三百首》,有好些地方值得商榷。首要的是李賀的詩該書一首也沒有!今天看來,怎樣說這也是大漏。其它比較次要的,是杜牧的詩太少;韓愈之類的詩品太多;李白與杜甫的一些精品,竟然不入圍,而入圍的有些算不上是上選之作。還有其它可商榷的,不能盡列了。



提到韓愈,我要發點牢騷。這個「文起八代之衰」的名家是個八股佬,與我的品味格格不入。然而,在《古文觀止》那本名著中,他的古文數量竟然多於蘇東坡的(二十四比十七)。不是我刻意低貶古人,而是時代有了很大的轉變。



幾星期前我試行重選唐詩三百首,第一回選出來的佳作只有一百八十首,把我嚇了一跳。大名鼎鼎的唐詩,首選的怎可以那樣少?我事前以為可以首選四百,然後淘汰一百。淘汰容易,要加上去就困難了!我於是坐下來,細想出了什麼亂子。



我想到的第一個解釋,是唐代之後,有很多以唐詩為范的詩寫得非常好,其中不少絕不在唐詩的佳作之下。我是今天的人,讀過的詩當然包羅萬有。選唐詩,我不經意地以唐後的佳作與之相比。這樣一來,唐詩就變得難選了。



第二個解釋,是選唐詩我不想集中在幾個詩人上。這是個大問題,帶到我要說的第三個解釋。那就是整個以詩知名的唐代,算得上是偉大的詩人實不多:我數不到十個。



毫無疑問的絕頂高手,依我的排列,是李白、杜甫、李賀、杜牧、王維、白居易,一共六個。再數下去應該是李商隱,第七個。再下去可能是元稹,第八個。之後你怎樣選?我會考慮放進王昌齡。那一共是九個。再下去的不是不好,而是偶有佳作之輩,非大師之類也。



我把李白放在杜甫之上,與一般專家之見不合,是因為我覺得李白的詩比較天真自然,而其才華不可方物。當然,杜甫的律詩是無與倫比的。高舉李賀,是受到毛潤之與舒巷城的影響了。李賀的缺點,是詩寫得太深。然而,這個二十七歲早逝的天才,寫詩的想像力無疑是古往今來第一人。讀李賀,想到美國天才詩人愛倫坡。我歷來高舉愛倫坡,但相比之下,李賀勝。除了李賀,我認為杜牧也是一個不幸地被低估了的大詩人。他有兩點過人之處。一、論詩意,沒有人勝得過杜牧。二、以中國詩中最常用的七絕而言,杜牧排第一,不需要爭辯了。



寫到這裡,我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專業那方面去。經濟學是一門以選擇掛帥的科學。基本的經濟原理只有一種,叫作價格理論(Theory of Price )。價格理論有另外一個名稱,叫作選擇理論(Theory of Choice )。在經濟學上,找尋選擇對像需要費用,但選擇的本身一般是假設不需要費用的。



你要橙還是蘋果,要咖啡還是茶?放在你的面前,選擇甚易。但要是我把幾個美人放在你的面前,准你免費選其一,那你可能花幾天工夫也拿不定主意。



我們今天選詩是不用付出多大代價去找尋的。五千首唐詩放在你的面前,要選三百首,你怎麼辦?胡亂選的算不上是選,要選得似模似樣,你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你先要對唐詩的整體有所認識,要考慮各種衡量準則,要研究每首詩的含意及可能不同的解釋,也要設計一個組合。



這好比你要購買一部照相機。跑進商店,琳琅滿目,可選的照相機數以十計,你怎樣選?要選得自己適用,你要知道不同照相機的性能,要明白自己需要相機的用途,也要考慮價格。若你真的要嚴格地選得稱意,那你就要花上一年半載的時間去作研究。簡單的就是去問懂照相機的朋友了。這樣做,可不算是你自己選擇的。



一九八三年我發表了《公司的合約本質》,其中一個要點,是一個顧客若真的要明白自己購買的每件物品其中的每一零件,窮畢生之力也不可能做到。這使一件物品的零件,分開訂價費用太高,於是有好利之徒站出來,把零件組合而訂一價,省卻了訂零件多價的費用。好利之徒要有一個機構才可以這樣做。這機構就是公司。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