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文教學
九七在望,香港一些有權力的人,紛紛贊成硬性推行中文(指母語)教學,亦即從中、小學起,老師們要以中文授課、中文考試。這樣的建議不難理解,但卻很有諷刺性。上海有幾家學府,以英語授課為榮,北京有好幾位領導人曾經告訴我,他們希望香港的教育能保持英語的重要地位,甚至加強英語(教學),雖然他們不便公開說出來。
中文教學是敗筆,很多在香港的有識之士都明白,但他們都不願意站出來說幾句衷心話。(政治的可怕,這又是例子。)那就讓我在這裡說說吧。
(一)英文很難學,比中文難得多。主要原因,是英文的實用字彙大約比中文的多五倍;而英語動詞的運用,高深莫測。這是說,英文要學得似模似樣,文章寫出來算得是達意、可讀的,要下多年的苦功才行。香港學生在家裡及社會中慣用母語中文,要學好英語英文談何容易!推行中文(母語)教育,他們的英語水平就不可能有什麼前途了。
(二)因為英文的字彙及動詞千變萬化,在精確上說,其語言的表達能力比中文的勝一籌。這一點加上計算機與訊息傳播的發達,近二十年來英語成為標準的國際語言。美國學府的外文系日漸式微,而歐洲的好些高級學府也早以英語教學了。香港是一個國際城市,以服務國際而賺錢,怎可以在語文的教育上背道而馳呢?
(三)有很多科目,以中文(母語)教學會弄得一塌糊塗。經濟學是一個例子。到圖書館去看看吧。經濟學的文章,千分之九百九十以上不是中文之作。老師口授用母語中文,學生的讀物卻是英文,怎麼辦呢?若中文教學被硬性推行,那麼經濟學的老師就必定會用半中半英的「教授法」混成一體了。我一向認為最劣的語言,是百鳥歸巢的那一種。
寫到這裡,我應該發點牢騷。我認為香港現在的學生不管是讀中文還是英文的,一般地說,其語文水平實在是中不成,英不就!我回港任教八年多,沒有見過多少個學生的英文或中文可登大雅之堂,更勿論中、英兼優了。這些學生很聰明,辦事能力很強,就是語文水平低落。不僅學生如此,香港眾多的中文刊物,除了三幾份之外,中文的水平是不堪提的。
百鳥歸巢、雜牌式的語言,使余英時大罵香港沒有文化。但余老兄誤中副車,罵錯了。香港的文化很特別,自成一家。但特別的文化有好的一面,也有令人捧腹大笑的一面,余教授顯然是從足以令我們尷尬的那一面下筆。
我們不能否認中文是一種很優美的語言,有其重要之處;也不能否認今天香港學子的中文往往令人發笑,是應該急起直追的。但這是誰之過?那些因為見到學生的中文不成話而熱衷地主張中文教學的君子們,不知就裡,以為以中文(母語)教學就可以改進中文水平,也是「天真」得可以的。
是的,中文水平不善,不能歸咎於英文教學。反證的例子不勝枚舉。以我所知的為例,今天在太古城搞環境園藝的韋子剛,在中文大學教生化的江潤祥,是五十年代初期我在灣仔書院及皇仁書院的同學,都是「番書仔」;友人中如年長的舒巷城,也是在香港讀「番書」出身的。但他們的中文水平,好得令人羨慕。而我自己呢,說來慚愧:我是因為中文作文不及格而要離開皇仁之校門的。
顯而易見,今天香港學子的語文水平低落,是近二十年來急走下坡所致,與什麼中文、英文教學扯不上關係。我認為急走下坡的主要原因,是在於香港的教育制度。香港政府對中學課本的規定,課程的限制,考試的約束,是學語文的大忌!幾年前我看過一些中學的中文試題,吹毛求疵地問些關於成語的解釋,還有一些斷章取義的問題要學生回答。總之,求「甚解」而不求大意,不論神韻,也不知文采為何物,這算是什麼語文教育呢?管制語文教育的人對語文真諦的認識顯然不多,他們定下來的各種管制,扼殺了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學生於是為考試而學語文。其結果是,在他們的百鳥歸巢、不中不西的語文中,混雜一些不倫不類的成語。悲乎!
為了香港的前途——也為了中國的前途——我們應該堅持英文教學。但香港的教育制度需要大事修改,尤其是關於語文那方面的。中文重要,但因為(尤其對以中文為母語的人來說)比較容易學,也可以使學生很有興趣地學,所以只要制度一改,成績就可以大為改觀。
我認為在學生時期要改進中文水平,不是太難的事。下述數點可以考慮。第一,老師不妨花點時間(不超一課的時間)教學生中國傳統(字「聲」)的「平」與「仄」之分別。第二,要他們多背誦一些可以琅琅上口的詩詞歌賦與古文。第三,要他們利用空餘時間(或看電視時播廣告的時間),多看一些課外讀物,包括文采斐然的金庸或梁羽生的武俠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