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深圳黨校的演講內容整理)
首先,張談了談他在1978年之前意料不到的發生在中國大陸的事情。一是國內各類產品的質量在78年後上升得非常快,快到幾乎有點超出想像。比如國內的合資汽車,單從肉眼看是看不出區別的(當然指平常老百姓),還有各類電器,質量與日本的已經非常接近,但價錢只是它們的1/2,1/3 。第二是中國青年的學習氛圍非常好,求知慾之強是從來不曾有過的。這說明中國青年已經意識到,知識就是力量,有知識就有飯吃。且近年來知識的普及是最廣的,與前10年相比,有著天壤之別。這點很重要,因為知識資產是人類最值錢的資本,這對中國入世大有裨益。
張說,他曾在1981年推斷,中國最終將走向市場經濟。果真如此。只是他自己都沒意料到會這麼快,但是,具有壟斷性的國有企業阻止了改革進一步發展。
因此,我國入世後的重心問題是:使壟斷性的國有企業的特權提早瓦解。
接著,張從4個方面談了他的看法。
一、農業
農業人口一定要減少。張認為,我國農業人口減少的速度並不慢,估計(他說,經濟學家認為大約的準確比精確的錯誤要來的好)從原來的農業人口比重85%,減少到現在的60% 。不慢,但不夠快。
有人擔心,入世後會導致大量農民失業。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市場的調整非常快。像日本明治維新後,農民大量湧進城市,也沒問題,深圳香港也是如此。只要將土地分給農民,允許自由轉讓,買賣,農民就不會失業。在土地權上,農民和政府的摩擦應盡早解決。中國政府一再強調要保護農民,但地方政府並不如此,why?因為工業用地的回報率比?工業用地的回報率要高得多,哪邊回報高人們就會往哪邊走。他反對自供自給,認為不必擔心中國人民吃飯問題,因為只要你的經濟足夠好,有強大購買力,就有人願意做你的生意,有錢賺就有人供給。比如HK也沒有自己的農業,可是一樣能吃飽。
二、工業
許多人擔心,我國入世後,汽車行業會大受刺激,中國的汽車會沒人要。這只是短期內可能發生的,從長遠看來,只要減少進口零件稅,最好允許外國零件免稅進口(因為人家已經有好的東西了,幹嘛不順手拿來用,而要自己花時間開發,質量又不如別人?)在5-10 年之內,很多國產汽車(他強調非合資)就可以出口東南亞了。國產汽車現在的出路就是走低價路線,而這要求,零件稅降低。
三、通訊和傳媒
張舉證,從hk打長途到深圳,上海分別是從hk到usa的5倍10倍。為什麼?因為政府給予了這些通訊行業的壟斷特權。在中國版界,登一則廣告的費用要比hk的貴5到6倍。Why?還是因為壟斷。我國的出版權不易拿到且程序複雜,政府設置了高門檻來阻擋競爭,出版行業的壟斷比通訊行業的壟斷時間持續還要長。只要外資繼續進入中國,我國的通訊和傳媒行業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打破這種壟斷只是遲早的問題。
四、金融
1988年,張帶弗裡德曼會見趙紫陽。弗與趙在盡早解除外匯管制的問題上達成共識。但現在10 多年過去了,外匯管制仍為解除--雖然有所放鬆。
弗與趙在這個問題上的分歧是解除的時間。
趙認為,國內物價有一半受政府的管制,一半無。因此,相對價格是不合理的。而外國價格無管制,是合理的。一旦解除管制,外國的價格與我國的相沖,不利的一方肯定是中國。所以,要解除外匯管制,首先要解除國內的價格管制,在對外開放。(即要等待合理時機)
而弗認為,根本就不必理會內部的價格管制,利用開放的外匯利率的壓力將逼使國內解除價格管制,使價格水平趨於合理。(即應該立即解除)
張認為,二人都有其合理的地方,但是對於外匯管制的解除,越沒有準備越好,越不知道越好,這樣就不會有人來炒外匯了。
毫無疑問,中國會成為21st的強國,但國內需要有一個金融中心。香港是不能擔此重任的,因為香港在地域上與大陸是分離的,不能很好的掌握內地的發展情況,且香港使用港元,,與美圓掛鉤,與大陸的貨幣體系不一致。金融中心的存在,有利於中國許多事情的發展,會方便很多。
入世對中國有很大的幫助,解除外匯管制是最重要的。入世條約有一條條款,有助於國內金融開放:允許外國銀行在中國做rmb的生意。兩年後,可以做國企的生意,5年後,就可以做rmb的生意了。如果這真的可以實現,那現在所謂的外匯管制是守不住的,即使中國政府可能會以不允許外國銀行在國內開太多的分行來約束它們,可是也是沒用的,就是上帝也守不住。因為外國銀行有很大的優越性。它們經營時間長,有大量的本錢,有信用,安全性高,保密性好,而且存在外行的錢可以馬上轉到國外,方便得多,同時年息與國內銀行相比,年息相差不多,只有半厘左右。
國有銀行已經成為了我國的一大包袱。如果中國政府真有意開放金融的話,就要盡早讓國內銀行改成私營企業或者賣出去。人民銀行要盡中央銀行的職責,不貸款,只管rmb的發行量,每年增加5%-20%是可以接受的。通脹率保持在2%-5%內是非常好的,低於2%就不好了,通縮就更爛了。
有人擔心,解除金融管制會引起兩個問題。
一是人民幣跌價。這是不正確的。只要控制通脹率,rmb肯定升值,因為很多的外資會進來。試想,如果香港實行管制,會發生什麼事情?當然就是外資撤走,別人看中的就是香港的自由環境。中國大陸也是同樣的道理。迪斯尼為什麼選擇香港放棄上海?很簡單,因為中國仍存在外匯管制。
二是國內資金會大量外流。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中國人很聰明,在外投資難,無利可圖,最好的投資地方就是中國,人工低,知識也越來越豐富,幹嘛要跑到外面去?只有大量的外資進來。中國政府時常低估了中國人的智慧。
Rmb是否應保持在某一不變的匯率上呢?朱容基害怕rmb自由浮動。我不明白中國為什麼要那麼多的外匯儲備?大量的知識青年難道不就是中國最好的儲備?只要政府把經濟搞好了,根本就不須什麼外匯儲備,美國有外匯儲備嗎?你有錢就可以買外幣了,經濟好了,人家還會來買你的貨幣。經濟搞不好,再多的儲備都沒用,像泰國印尼。腐化的政府是不必救的,如果他們選擇滅亡,人民選擇滅亡,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滅亡,沒有誰能阻擋的。
張曾問曾蔭權,如果大陸在上海開辦香港的股市,香港怎麼辦好?紐約比芝加哥早開市一小時,芝加哥股市就不能與紐約相比了,那麼香港和上海呢?同樣的。太陽早出來一個小時,一切就不同了。
還有大陸和台灣統一的問題。張說,他不談政治,只從經濟角度分析。如果大陸開放外匯管制,開放金融,台灣資金一定會來大陸,因為利益很明顯。這樣,台的經濟掌握在大陸手裡,話事權就在中國政府這裡了。海島的經濟是很難搞的,像海南,政府無論投入多少,結果還是一塌糊塗。台灣是個例外,那是中國政府的錯。只要經濟統一,台灣和大陸就會能統一,因為他們的錢在你的手中,他怎麼敢輕舉妄動?!
張認為,金融不開放是因為特權利益集團(eg:國有企業人員)不允許,他們為了維護自己的專利權,一再阻擾金融的開放。如果金融開放,像香港和美國那樣,現在的特權集團利益會受損,但對中國整體發展是有利的。不開放,貪污就會長時間存在。如果從開始開放那天算起,5年之內,上海可以超越hk,會是人類歷史上最繁榮的金融中心。當然,中國的法制、商業道德也存在很多問題,但是這些東西是快不來的,因為有文化的因素在裡面,改變文化上的東西需要很長時間,因為文化是長久沉澱下來的。但是可以很快除去貪污這些東西,只要取消不必要的管制就可以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