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2, 2002

Made In China

是朋友的隨意觀察,不是什麼專家統計,作不得準。但很多朋友都那樣說,且越來越多,不容易不信,作不得準也要說說吧。

首先是多倫多的姊姊大約一年前對我說,加拿大一般商場的日用品,八成是中國製造的。這個姊姊從來不誇張。三個月前一位多年不見的三藩市朋友說,那裡商場的日用品,九成是中國製造。這朋友的兒子三十多歲,不同意老父之見,說他替自己的兒子買玩具時作過估計,大約只有七成是中國製造。最近一位留學日本的女孩子告訴我,在日本的商場,中國的產品佔七成。

中國人看中國製造,免不了有點自豪,誇張一下是容易理解的。老實說,我不大相信歷來採取「保護」政策的日本會有那麼多中國貨。當然,上述所說的只是一般日用品,不是什麼世界名牌。

最近又聽到,國產的影碟機只賣港元數百,比日本兩千元的名牌還要好,因為凡是小影碟都照播無誤,有碼必解。深圳的朋友解釋說,國內盜版多,所以中國製造的影碟機是什麼版都可以應付。聽來有道理。

奇怪的是兩星期前一位朋友請吃飯,他的太太說,國產的冰箱(雪櫃),最好的比美國名牌Sub-Zero還要好。不容易相信!美國的豪宅,通常選用價格特高的Sub-Zero。這位太太我認識了二十年,對事物的判斷歷來可靠。

無可置疑,不管我們怎樣對上述的觀察打折扣,中國開始成功地從農業轉向工業,而這是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說了很多年需要向工業發展,但以打進世界市場的準則衡量,今天才算是有瞄頭。是比「瞄頭」多一點吧。美國的鬼佬朋友一致同意中國已經是一個製造國。是的,中國的工業發展令舉世矚目。

值得高興,但不要自滿。從比例上看,中國的工業發展還落後於南韓。九七金融風暴後,亞洲的小邦或小區中,南韓是唯一捲土重來的。了不起,是值得調查研究的經濟現象。讀者認為中國比南韓大多少倍呢?如果整個中國都像南韓,世界會是怎樣了?

工業產品要打進國際市場只有一個重要的準則:價廉物美。這是小學生也知道的。但怎樣才可以有價廉物美的產品,是另一個問題。印度的勞力工資比今天中國的相宜,而印度是個聰明的民族,天才輩出,但搞來搞去也不成氣候。是的,說印度的經濟快要起飛,或已經起飛了之說,我們聽到很多次,但也聽到還是一窮二白,行乞的所在皆是。這些都作不得準,作得準的是我們不容易在世界各地多見印度的產品。

其它的亞洲經驗也值得我們思考。泰國、印尼、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地,其工業產品在國際上歷來榜上無名。台灣曾經是榜上有名的,但自亞洲金融風暴後,節節敗退,沒有南韓那種英雄本色——雖然那次風暴,台灣所遭受的衝擊比南韓小得多。

要怎樣解釋上述的不同發展呢?回頭再看連小學生也知道的價廉物美的準則吧。價廉很容易。任何勞力工資低下的地區,加上地價或地租不高,其產品價廉。問題是,價廉而物不美(質量不夠高檔)是不能打進國際市場的。這是因為國際貿易有運費,有關稅,有手續費,而這些加起來的費用相當可觀。低檔產品加上這些費用,正如廣東俗語所說的「妹仔大過主人婆」,使出口的低檔產品的相對價格過高而少人問津。這是說,價廉而物不美的產品在本土可以有市場,但因為有運費及手續費的存在,要打進國際市場就不容易了。

倒轉過來,要造出高檔、優質的產品也不難。若干年前,印度政府就曾經以高資引進高科技機械,聘請外來的專業人士,製造出高檔的紡織衣料。後來因為成本過高,放棄了。是的,困難不是在於高檔或低檔,而是要把產品造得價廉物美。今天中國的產品雖然不算很高檔,但在一般的日用品而言,價廉物美是及格的。要不然,中國的產品不容易打進國際市場。天下的國家數以十計,為什麼能在國際市場大行其道的只有那三幾個國家?

答案是若要產品達到價廉物美之境,四個條件是必需的,而這四者的合併非常困難。第一個條件是有一個足以鼓勵生產的產權制度。這方面雖然中國要改進的地方仍多,但經過二十年的制度改革,有瞄頭,可以告慰。

第二,國家要有廉價的生產要素,尤其是廉價勞力與土地。這條件中國及格有餘。今天中國製造業的勞力工資,是美國的十分之一與二十分之一之間。土地呢?雖然農地美國的比中國的相宜,但因為環保等干預,廠房用地美國比中國高出好幾倍。比起日本,中國的工資與地價差距更大了。

第三,大量生產的高檔產品要有先進科技。這一點,雖然中國仍落後於先進之邦,但在大量引進外資下,科技隨之而來。是制度的改革與廉價的生產要素吸引外資的,而外資進入中國把科技帶進去。

第四——可能最難的——是製造行業若要搞得風起水湧,一個製造的文化很重要。這文化在中國一觸即發,有幾個原因。其一是中華民族歷來以刻苦耐勞為美德,願意拚搏的品性自古皆然。其二是文革期間,大學生選修專業學系往往惹禍上身,但工科或數學則格外安全。在這段及跟而來的日子,中國盛產工程師及數學專材。其三是製造文化可大量從外地引進。這方面香港及台灣——尤其是香港——功不可沒。昔日香港製造業中的手錶、玩具、成衣,以國際銷售量算是世界之冠,而首飾、印刷等行業,不是世界之冠亦不遠矣。今天,這些行業全部北移,二十年來在南中國大興土木。另一方面,上海鄰近的昆山等地,台灣的廠商無數。

是中國之幸。如果國內能大事簡化稅制,改進法治,開放金融、通訊,則百尺竿頭,更進多步矣!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