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額:前車可不鑒乎?
中國兩年前簽訂世貿協議後,紡織成衣產品進入美國的配額按步取締,其中一些取消了配額。後者中有三種產品因為取消了配額而導致美國進口急升。美國決定把配額於明年初放回去。中國反對,說美國違反了世貿協議,美國則認為沒有違反,吵了起來。公有公理,婆有婆理,我不懂,但誰對誰錯不是這裡要探討的話題。
經濟學者是屢有分析配額的效果的。他們一般是按照課本的方法,把幾條曲線移來移去,看著法例加上一點變化,然後以些什麼回歸分析計量一下。這種分析不是錯,而是因為過於著重方程式與進出口數字,忽略了我認為是製造品配額最重要的含意,也即是說漠視了最重要的內容。讓我說說吧。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香港成為世界第一成衣(紡織品)出口「國」。你道為什麼?是因為六十年代中期,美國及其它先進之邦,以配額約束香港紡織品的進口數量!
那些年頭我在美國,親眼看得分明。六十年代,香港的紡織品只在低檔的百貨商場的地下(basement)出售,品質奇劣,價格相宜,見不得光,與數之不盡的落後國家的產品排排坐。配額約束實施後,香港成衣的質量急升,幾年之間由地下升到最高檔的那一層,而價格也大幅提升了。不少美國的高檔牌子慘遭淘汰,或節節敗退。是的,七十年代後期,香港富有的太太小姐們,坐飛機到美國的高檔商場購買衣服,買回來的都是香港貨。
有什麼奇怪了?四十年前美國某些州份把香煙稅改為以每包算,香煙立刻加長。若干年前西雅圖某區政府委任的收垃圾公司發了神經,垃圾按每箱收費。該區的垃圾箱立刻加大,塞得滿滿的,父母叫孩子在箱中的垃圾上跳,結果是垃圾箱重得拿不起來!
配額是值錢之物。一件成衣要一個配額才可出口,製造商怎會不增加其質量呢?這正如香港進口的美國蘋果與金山橙,因為高檔的與低檔的要加同樣的運費,進口商當然選高檔的了。如果我瞞著老婆,偷偷地帶一個像年輕的宋美齡到雅谷進晚膳,我不會那樣傻,問侍應有沒有漢堡包。
經濟理論的解釋當然還是那條需求定律。香港中六學生懂得的答案,是雖然加上運費後,優質蘋果與劣質蘋果的價格一起提升了,但從相對價格那方面看,優質蘋果的價格是下降了的。需求定律的價格,永遠是相對價格。同樣,提升成衣質量,其價格是上升了,但優質與劣質同樣加上一個配額之所值,優質成衣的相對價格下降,所以出口的質量提升。
這分析,中六學生說得出有一百分,但到了博士後只得六十,強可及格,因為只是大略地對。較為正確的分析比較深入,要把「量」來一個頗為複雜的闡釋。拙作《科學說需求》的第六章第五節處理了這個問題。
為什麼被配額約束了數量,香港當年會成為天下第一紡織成衣出口國呢?答案是兩個理由的合併。其一是優質使價格上升,而出口總值以價算。其二是優質的成衣遠為耐用,減少了他國的出口量。
另一個問題來了。當年亞洲的國家都受到同樣的配額管制,為什麼主要是香港跑了出來呢?答案還是需求定律:整個亞洲只有香港容許配額在市場自由買賣。這自由轉讓不僅使配額落於善用或適用者的手上,也使配額的價值上升,而這使香港的優質成衣的相對價格下降得更多了。聽說國內的紡織品配額也有在市場轉讓的,但因為法律不容許,市場就發明了一些偷龍轉鳳的轉讓方法。這增加了交易費用,然而,一般的觀察是國內的配額轉讓盛行,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應該與香港昔日的相若。
任何製造品都有多個層面的檔次。在國際自由貿易的市場中,不同之區會按他們的比較優勢成本來選擇各適其適的品質檔次產出,選錯了的製造商會被市場淘汰。不是說在配額引進之前,香港的製造商沒有能力產出質優、檔次高的成衣,而是在國際自由競爭下,他們認為投資於高檔次的產品,其成本鬥不過先進之邦。
配額的引進,是把自由市場的質量檔次排列更改了。怎麼可能呢?配額之前香港的成衣製造商認為走高檔的成本過高,走不過,難道配額之後走高檔的成本下降了嗎?不是的。答案是:配額引進之後,成衣製造商之間的競爭受到約束,使配額的每個受配者在某程度上擁有一點壟斷權,配額之價代表著壟斷租值,而這租值的存在容許持有配額的競爭者提升成本,因而容許成衣質量的大幅提升。在持有配額者的競爭下,均衡點是質量提升的成本增加在邊際上與配額的租值相等。是配額租值給予成本上升的空間;是需求定律強迫質量上升的選擇。這是經濟學。
是愚蠢得不容易想像的保護主義。當年美國與其它先進之邦,為了保護自己的紡織成衣商,把落後而質劣的香港紡織品加上配額限制。然而,到頭來,落後的香港成衣商,因為配額保護著他們,給他們有可觀的配額租值,讓他們有成本空間大展拳腳,提升產品質量,把先進的配額倡導者殺下馬來。這叫做拿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這些年來中國大陸的紡織成衣,有眾多港商的參與,質量廣及多個檔次,其中不乏高檔的。入世之後,面對配額的瓦解,製造成衣的競爭急升。在這樣的情況下,配額的重臨會使他們精益求精,可能把金縷衣造出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歐洲的什麼名牌將會有難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