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September 30, 2007

五常問答室 87 - 92

北京 han_q 問:



為什麼文化厚度對經濟發展重要,從經濟學上如何理解呢?





答han_q:



文化厚度對經濟發展為何重要是個深問題。歷史的經驗,是文化淺薄的地方經濟搞不起來。這些地方的名字不說算了。歐洲的文化厚度了不起,而美國雖說新興,其文化傳統來自厚度深不可測的英國。



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文化都了不起。可能因為懂英文,我對英國的文化傳統認識比較深,是五體投地的。奇怪是意大利。當年讀西方藝術史(也教過),知道該國的文化非同小可,而在今天,意大利時裝、機械、跑車等,皆屬頂級的思維,但經濟發展並不見得有過人之處。這是令人失望的例外吧。



我認為文化厚度對經濟發展重要,有幾個原因。其一是前人的智慧,可以使今天的人對自己增加了自信,做起事來走得大步一點。其二是文化夠厚,傳統可以一脈相承。比方說,雖然我認為英國的文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但如果把英國的文化搬到中國來,不是上策。美國的英國文化是由英國人親自帶過去的。英國昔日要把自己的文化帶到印度去,搞得一團糟,而清三代管治中國管得頭頭是道,主要是那些皇帝極為重視中國的文化傳統。成吉思汗不重視,元朝不可觀。



如上可見,我們要學習他家的文化,要懂得欣賞,要深入地理解,但不可以搬過來作為己用。一個有厚度的文化傳統,自成一家,把他家的移植過來,混為一體會變得不倫不類,沒有什麼可以拿得準,少了一個傳統的主導,動力容易出現問題。



實不相瞞,我認為自己是中、西兼通的——說是中、西兼精也不會有很多人不同意吧。我欣賞西方文化,他們的什麼藝術科學我可以設館授徒。但在文化的思維上,奇怪地,我怎樣也是中國的。中國文化有很多地方我不滿意,但先入為主,我的思維是李白、蘇東坡等人的路,而不是我萬分佩服的莎士比亞。文化傳統不同,我不敢說自己知道莎翁怎樣想。但當李白說一句「輕舟已過萬重山」,蘇子說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我有他們的感受,彷彿知道他們怎樣想,而這些話,西方文化是說不出來的。這就是我要說的文化有厚度的傳統了。



有厚度的文化,或明或暗地提供了一種想法,一種可靠的思維方式,對經濟的發展當然是重要了。同學們明白嗎?

江西 依然有感覺 問:



當下各地經濟水平都大有進步,但感覺我們江西特別的沒有這樣氣氛.想聽聽教授對我們江西乃至南昌經濟發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議.





答依然有感覺:



從地理位置的角度看,中國有兩個省份的經濟發展比較落後,不容易明白。一個是廣西,一個是江西。



廣西沿海,氣候溫暖,且江山如畫——可能冠於地球——但經濟發展遠不及廣東。是令人失望的觀察,因為一過兩廣邊界,經濟情況高下分明。當然,珠三角的優勢不容易打平,但相差那麼遠是不對頭的。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廣西屬壯族自治區,中國獨有的地區競爭制度在那裡可能起不了大作用。這是個人的猜測,沒有調查研究過,作不得準。這樣的研究題材,是博士論文的好去處,同學們要注意了。



江西我只去過婺源一帶,認識甚少,但經濟搞不出大看頭,則聽得多了。如果眾人說的是對的話,有點奇怪。這是因為江西的地理形勢不差,有大湖,而文化上,一千三百多年前王勃不是在南昌大做文章,說什麼人傑地靈嗎?舉世知名的宋朝名瓷——世稱宋影青的——產自江西,而景德鎮的瓷器產出,名滿天下有幾百年了。我不懂,不明白,希望有機會能到江西去觀察一下。



毫無認識,但自己的經驗說,如果江西真的經濟搞不起,應該找到一些關鍵問題,鎖住!要找到這些關鍵,手起刀落處理,必有奇效。

江南小草 問:



教授可曾研習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否同意此作品為中國書法史上的頂峰之作?





答江南小草:



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幾個名版本,都是臨摹,不是雙鉤,所以無從道原作是怎樣的。痛惜羲之沒有一件原作遺留下來。



《蘭亭》的《神龍本》是好的,很好很好。我認為王羲之是個天才,書法之外,文章也頂級。他對書法的貢獻,是有創造性,對後人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但貢獻歸貢獻,影響歸影響,書法的造詣究竟達到哪個層面是另一回事。以行書而言(《蘭亭》是行書),我認為王羲之寫不過顏魯公,寫不過米芾,也寫不過王鐸。純行書很難寫得好。一般衡量,我認為米芾最高,王鐸次之,魯公再次之,都是頂級的了。幾種書法都達頂級的,歷史上應該首推王鐸。他的楷書、行書、大草、小草——都寫得九十九分,差的一分是有時略嫌賣弄,略嫌做作。



說到重要的天真自然,則首推米南宮及楊瘋子了。瘋子留存下來的墨寶極少,不容易評價,而自然的感情流露,能寫到像元章那樣排山倒海而來的,可謂奇跡!我寫書法,偶爾用一個閒章,上刻「書羨南宮」四個字,可見我對米芾的衷心佩服。

下裡巴人 問:



您怎麼看公辦和私立教育?




答下裡巴人:



英國的劍橋、牛津,美國的哈佛、耶魯、史坦福等大學,都是私立的,沒有公立的可與一較高下。美國的中學,私立的一般比公立的好,而以每學生算,私立的經費不及公立的一半。這些不是說得很清楚嗎?



香港的經驗是大悲劇。當年有幾所公立的中學辦得很不錯,私立的名校更多。後來政府大事資助公立,老師的薪酬,公立的比私立的高出一倍以上。私立的不能生存,紛紛申請轉為公立。學生的水平大幅下降,到今天香港的所謂會考狀元,半篇文章也寫不出來!



公立教育有一個嚴重困難,那就是顧客不能有效地監管質量。經費是由納稅人出的,他們沒有發言權,也懶得管,由官方管治,政治問題一籮籮,有真才實學的教育官員是不容易立足的。想當年,香港的高官曾蔭權曾經對我說,香港的大學,政府給每個學生提供的經費,可以把他們送到哈佛或其它世界名校去,政府可省一半錢,為什麼我們不那樣做?今天曾兄是特首了,為什麼他不那樣做?政治政治,可怕得很。歷來高舉學券制的曾蔭權,兩年前推的幼兒班學券制,貌似神離,不知所謂,令人惋惜。曾兄是聰明人,不能也,非不為也。



佛利民在美國大事推舉學券制,五十多年,一事無成,此制在加州兩次民主投票,佛老身在加州也輸幾條街,面目無光也。



學券的主旨是政府資助私立教育,學生有選擇學校的權利,增加了學生及他們的家長對教育的發言權。然而,因為學費不是由學生或家長提供,不入肉,不傷身,美中大為不足也。舉個例子。香港今天的大學生,上課到場的通常不到一半,但要自己出錢的補習社,學生一定到齊。



如果我是中國的教育主事人,我會給北大、清華等很有份量的名校一筆錢,一次過的,然後對他們說:你們去辦私立,自生自滅,我不管,必有佳績。先選有斤兩的名校入手,然後擴散,是正著。至於那些貧窮的學子,要幫助,給他們學券吧。

yuwu 問:

城鎮發展侵蝕了很多農田,以後肯定仍然是這樣。您認為在耕地面積不斷縮減的情況下,中國農業該何去何從呢?




答Yuwu:



你的看法不對。工業用地,從土地百分比的角度看,其實不是那麼多,何況這幾年國內大幅地增加了工業用地的容積率。中國的農地,在過去十多年,流失於工業用途的不少。今天緩慢了下來,會繼續減慢,十年後就差不多了,不會再明顯地流失農地了。



住宅可建於山頭,風景好,而工業是用不著山頭地的。

數字電視 問:



世界銀行有個報告比較了中國和俄羅斯近6年來的經濟發展情況,說從經濟發展對低層民眾的生活改善來看,俄羅斯的發展模式更加適合於窮人。張老您怎麼看這個事情?




答數字電視:



世界銀行蠢到死!俄羅斯大地物博,人口稀疏,單是賣天然資源就可以養起所有的人,中國是沒有這樣的條件的。這些日子石油之價高企,俄羅斯派錢給窮人派到手軟,雖然遠不及既得利益分子那樣過癮。



我們神州大地有些什麼呢?來來去去都是人、人、人。僧多粥少,還是大家拚命工作吧。話得說回來,上蒼有知,天下間最有價值的資源是人——人、人、人。有哪些資源能比人的腦子寶貴呢?這樣看,人家利用他們的礦藏、原林,我們要利用自己的腦子了。



所以我認為,長遠地看,炎黃子孫要出人頭地,主要是提升知識資產。可惜今天國內的教育制度不妥,很不妥。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