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27, 1988

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評九七博覽會

最近一些朋友提出了這樣的建議:在一九九七那一年,香港舉辦一個國際性的博覽會,來協助一國兩制的過渡。建議提出後,好評如潮!這把我嚇了一跳:分明是劣著,為什麼會有那樣多人讚賞呢?舉手不回真君子,九七博覽的支持者想清楚了沒有?

在《三國演義》中,孔明提出了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一九九七年在香港辦博覽會,卻犯了這三者的大忌:天時不合,地利欠佳,人和難就。那也是說,要搞博覽會,我們不容易想到更不對頭的情況了。且讓我一一道來。


先從地利說起

香港不是一個辦博覽會的理想地方。香港不是,紐約不是,芝加哥不是,東京不是,倫敦不是,巴黎也不是。凡是人煙稠密,生意滔滔的名城都不適宜搞博覽,而遊客多的名城更不適宜。作為一個名城,香港不僅人煙稠密,生意滔滔,而且歷年來的遊客數量是世界之冠。那是說,香港是不適宜於辦博覽的地方了。

生意滔滔而又遊客眾多的大都市不宜搞博覽,有兩個很簡單的理由。第一,辦博覽的成本很大,但其主要收益不是直接得自博覽會的本身,而是博覽會給其它行業帶來間接的利益。以香港而言,除了以往的三幾次低潮外,酒店及一般商店的生意客似雲來,難以容納短暫生意的大幅度上升。這樣,博覽可以帶來的利益就有一部分被荒廢了。我們沒有理由相信在一九九七那一年,香港沒有博覽就會生意蕭條,遊客寥寥。

第二個理由是,在博覽會舉行之後的幾年,外來的遊客數字會下降得很厲害。外國人到香港來,不是按時報到的;他們來了一次就要隔好幾年才會考慮再來。滿地可,西雅圖,溫哥華等城市的「博覽」經驗是前車可鑒。兩年前溫哥華舉行博覽之後,食物館的生意一落千丈。最近之有起色,不是因為博覽的後遺症不嚴重,而是因為香港移民加拿大的「航天員」及探路者,將所有飛往美洲北部的機票都訂滿了。

酒店、食店、零售店等營業額的急升速降,是博覽會的必然效果。這樣的波動可以考慮,但生意急升時所賺取及給城市賣廣告所得的利益,要足以彌補速降時的損失才化算。這種彌補在普通的情況下也不容易,而在一個本是生意興隆、遊客眾多而又無需自我介紹的名城中,更無法辦到。

當然,博覽會是不應在那些籍籍無名、連地圖上也找不到的城市中舉辦。沒有遊客願意去的地方,血本無歸是肯定的。最適宜辦博覽會的地方,是這樣的一些城市:自己認為本市大有前途,藉博覽會來賣廣告,向世界大事宣傳,可收有利之效;或者是當地經濟一片蕭條,失業人多,酒店空空如也;這樣,在博覽期中的遊客急增所帶來的間接利益,就足以彌補遊客速減後的損失。急升的利益大因為失業人數或空置的資源多;速降的損失小因為不辦博覽也是生意不景的了。

香港跟以上所說的情況相去甚遠,所以在地利上就談不上。


九七天時不利也

我不是說一九九七年在香港辦博覽會,外來遊客不會激增。正相反,由於九七這個富有傳奇性的歷史階段,在那時辦博覽會,遊客激增是必然的。就算是九七年香港沒有博覽會,我也可以肯定該年香港遊客數量會上升。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因此,辦博覽會的「爆棚」之盛,所帶來的利益不大,但跟著而來的幾年,市場虧損就會特別厲害了。

更重要的是,香港是靠外來遊客及外貿而生存,而其依賴性,在比重上比任何名城更大。九七博覽後的遊客速減,會反映在香港市民收入的數字上。這樣一來,北京就啞子吃黃連了:博覽後香港的經濟不景,一般人會歸咎在中國大陸收回香港的帳上!

隨之而來的無可避免的世界輿論,更令人頭痛。試想,一九九七的一、二年後,不管香港辦博覽與否,外間的新聞界必然到香港來調查經濟,看看那所謂「一國兩制」搞得怎樣了。這樣有新聞性的新聞,他們怎會放過?我們不能推斷一國兩制對香港的影響會怎麼樣,但博覽之後的遊客速減的經濟效果,卻不難推斷。如此一來,外間的輿論就不免捕風捉影,大事渲染,說得有聲有色。這樣,外資對香港、對中國大陸會怎樣看?


連人和也沒有

九七過渡,越靜越好。以博覽會來「分心」,不免顯出香港人對一國兩制沒有信心。要是有信心,何必搞這像大宴會似的博覽「聚集」?無論北京對香港的善意如何(我不懷疑這善意),香港總有些人會把博覽說成是「最後的晚餐」。更重要的,就是到了一九九七,已經移民他國而又為數眾多的人,會因為博覽會而回到香港來看一看的。他們的離鄉別井既然是起於九七問題,而在外地又有了根,再到香港一遊是不會大聲讚好的。對這些人來說,舊地重臨雖然不一定會幸災樂禍,但總會有一點懷舊,一點哀傷。他們其中有不少人可能覺得博覽會是最後的聚會,在意興闌珊之下,心有不甘的就不免借題發揮了。

記者,尤其是外國的記者,當然不會放棄訪問這些人的機會。我想到很多記者會問的問題,也想到很多可能的答案,但卻想不到有什麼可能的問題,和什麼可能的答案,對香港是有利的。


結論

想不到,我這個對共產政制抨擊得那樣厲害的人,對九七的過渡竟然比那些大唱高調的有信心得多。中國大陸在改進,而這改進是會繼續的。我說過很多次:中國大陸的前途是香港的前途。大陸只要能繼續改進,香港的經濟不成問題,九七過渡不需要博覽會的協助。要是大陸萬一走回頭路,香港萬事皆休,搞博覽不會創造奇跡。

九七博覽成事不足,敗事卻可以有餘!應該是安寧的過渡,何必無端端地掀起風波?依我之見,九七博覽這一著棋,寧可不作「君子」也要「回手」的了。


二○○三年後記

上海於二○一○年搞世界博覽我是贊成的。那是我唯一可以想到的以人煙稠密的大都會搞博覽的可取例子。這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大有看頭,而二○一○是經濟改革三十週年,總要向世界大賣一次廣告,表演一下。我衷心希望,到時不會有什麼恐怖事件,或什麼非典型肺炎之類的疫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