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ly 16, 1993

陳復禮的攝影藝術

以《往日時光》為題的《四友攝影聯展》結束,餘興未盡,我要談一下陳復禮的攝影藝術。聯展中的其它兩位大師——簡慶福與何藩——我已經為文談過了。雖然在為「聯展」而出版的《往日時光——四友攝影精選集》裡,我簡略地介紹過陳復禮,但他是一位重要的攝影家,多談一下是應該的。

是的,我認為陳氏是攝影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沒有何藩的天才,沒有簡慶福的氣魄,但從歷史的角度看,他比較重要,因為他能「專於一體」而達到高不可攀的境界。如果何藩能像復禮那樣,四十多年來日以繼夜地在攝影藝術上思考、工作,其成就當無可限量;但何兄沒有那樣做,令人惋惜。

據說一些走新潮之路的攝影家對陳復禮的作品頗有微辭。這可能有四個原因。其一,陳氏被稱為中國攝影界的「武林盟主」,樹大招風。其二,陳氏對他人作品的評價往往簡略不詳,不容易多說讚賞他人之語。其三,陳氏的作品很有個人風格。風格越明顯,不喜歡的人就越容易加以批評了。最後,陳氏的影風淡泊,不容易令人拍案叫絕。

中國攝影家就是那樣時運不齊:他們的知名度與地位,就只限於中、港、台一帶及國際沙龍的領域中。然而在世界性的攝影藝術範疇內,沙龍作品籍籍無名,甚至被一些攝影專家鄙視的。這大概是因為沙龍作品雖然美觀,但大都內容空泛,來來去去都是那一套,縱有變化,也只是些技巧而已。

香港好些人喜歡以沙龍的標準來品評攝影藝術,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沙龍審評一幀作品只用很短(通常幾秒鐘)的時間,凡有深意的或不「搶眼」的作品,大都名落孫山。像簡慶福的《水波的旋律》那樣魚與熊掌兼得的——沙龍「收得」而又實在是精品的——少之又少。

陳復禮出自沙龍傳統,但他中、後期的作品,已脫離了沙龍的範疇。我曾經說過,從詩情畫意那方面看,復禮的攝影前無古人。一般的識者不會給他那樣高的評價,但沒有誰可以在詩情畫意那方面指出一位可與陳氏相提而並論的攝影家。在風格的轉變上,復禮不像我和何藩那樣大膽嘗試,而是按著傳統逐步地演變。他顯然是一個很小心的人。

是的,我認為陳氏的平穩作風,或多或少地把他的天才掩蓋了。他很少用「對光」,百分之九十的作品都是中色調。這樣的作品不會譁眾取寵,但困難程度卻達於極端。我對光與色調的處理下過功夫,但遇到平光與中色調就感到頭痛。不相信的朋友不妨試試,以平光、中色調來過癮一下,看看作品是否會令自己反胃的。很顯然,復禮對平光與中色調的景物有過人的判斷力,知道怎樣可以成「相」。據我所知,歷來的世界大師中,沒有誰在這方面可以與陳氏分庭抗禮。

沒有在攝影技術上下過苦功的人,是不容易體會到陳氏所達至的境界的。他是唯一真真正正地以相機表達中國文化傳統的人。我們的國畫,受了儒家的感染,都是以平光及中色調來處理的。我不知道畫國畫的困難,但我知道以平光、中色調——儒家之道——來搞攝影,不用中途曝光,不用色調分離,也不用燈光或背景取巧,而還能成「相」,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問。

復禮的作品沒有怪招,不譁眾取寵,但卻耐人尋味。我自己是越看越佩服的。一些不懂攝影之困難的朋友,認為陳氏的作品沒有什麼不凡之處。我的回應是:你們看清楚了沒有?何藩不凡,我也「不凡」:以不凡為不凡,凡矣哉!復禮以凡從事,藩兄與我皆能從其凡中而見其不凡,可算是知音人了。

八十年代初期,復禮忽發奇想,實行「影畫合璧」,請了多位畫家在他的故意不完成的攝影作品上補筆。這個構思,若在昔日的「黑色」時代,可能大有可為。這是因為當年我們大可將銀質的藥膜塗於宣紙上,自製相紙,在黑房中沖洗後才請畫家在宣紙上潑墨補筆。很不幸,今天的膠質相紙,不能吸收水墨,所以「合璧」起來有稜角分明而欠水乳交融之感。

我認為攝影歷史將不會忘記陳復禮,是因為他的平淡而有畫意的作品自成一家,達到了沒有對手的境界。

何藩的新意,創之不易,仿之不難;慶福的大場面,Ansel Adams可與之分庭抗禮;卡殊對人像的處理,與我的如出一轍;昔日巴西的Francisco Azemann,其角度構思幾成絕響,但角度構思是主觀的事,不容易勒碑誌之。香港已故的張汝釗,其金魚攝影前無古人,到今天還是後無來者。但金魚可說是「彫蟲小技,不合大人」。

我想來想去,在中國攝影家中,只有陳復禮的平光、中色調、大有畫意的「平凡」作品,有其一般性,學之不易,捨之卻難。所以我認為在我最近搞的「四友聯展」的四友中,復禮的地位最重要。

今天,復禮只在中、港、台一帶得享盛名。我本來打算慫恿他出一本攝影集,在歐美發行,使他能在國際沙龍之外名留青史。但出版藝術攝影集,歷來都是蝕本生意。最近我出版的《往日時光——四友攝影精選集》,得到寫稿朋友的宣傳,在展覽場內賣了近三千本。沒有錢賺,但打個平手是有機會的。我於是想出了個好主意。

港大的圖書館館長簡麗冰,對我們的「四友聯展」大感興趣。當她見到我為這聯展而出版的攝影集,就認為她的圖書館應該收藏。一言驚醒夢中人,我於是跟一些外地的朋友聯絡,他們都一致認為各地的大圖書館會接受這本書。送書容易,要大圖書館「接受」收藏卻甚困難。我屈指一算,送書到世界各大圖書館的全部費用約需十萬港元。只要此攝影集今後能多賣數千本,我可以大送特送而還打個平手的。

要介紹中國的攝影藝術到外地去,這是一項划算的投資。說不定,簡、何二兄的聲名也因此而傳得更久更遠。與我不同,他們有此功力也。


後記

本來打算多印一批《往日時光》送到世界各地的圖書館去,但過了幾年,這意圖難以推行。這是因為只過了兩年,計算機處理攝影作品使四友中之一的簡慶福堅持要用他的新作,而《往日時光》又暢銷,印製了的六千本所餘無幾。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