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October 25, 1996

史學士

《蘇學士》一文談及我破釜沉舟,但卻敗走麥城,競投不到一幀很小、很小的蘇東坡的書法墨寶。該文發表之前,楊老總懷康(不敢再稱「老弟」矣)顯然是預先看到文稿,緊急來電,說亞當孕v密斯(Adam Smith,1723-1790)在一七七六年三月九日所發表的《原富》——又稱《國富論》(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的一本初版書,快將拍賣,可以預先買下來。他又說,這初版書如今世間所存不到十本,是非買不可的,只要我不問價,就可成囊中物也。

楊老總與我一樣,多年來對《原富》推崇備至。但我讀《原富》卻比楊老總讀得深入一點:要購物,其價怎可以不問的?我於是堅持要知價,而楊老總卻以自己的身價作為我的身價,說區區小數,何足介懷,我只要用手在上一拍,他聽聲辨器,就知道怎樣做了。

電話來回好幾次,互相堅持不下個多小時,到最後,楊總若無其事地說:「八十三萬。」「是日圓還是港幣?」「是港幣。」嘩!有冇搞錯!史學士的前輩休姆(David Hume,1711-1776),其名著的初版,今天市價僅二萬多港元,《原富》怎可以高出四十倍?

我對古書籍的行情一無所知,但對其他古物(尤其是書法)很有興趣,也時有染指。雖然算不上是什麼專家,但也可說是「身經百戰」的。聽到《原富》最低叫價八十三萬港元,心想,如果那是孤本,或只是幾頁史學士的手原稿,這價格可以接受。但上述之書,傳說是現存有十本以下——當然可能是十本以上,或甚至數十本了。這樣,買了下來,每年利息八萬,其升值應該是得不償失的吧。

我又想到中國碑、帖拓本的市價。拓本不是真,算是一種另類的印刷品。大名鼎鼎的一千年前的拓本,若是孤本則很值錢,但如果有三幾件在市場流傳的,就不足道矣。

讀者可能要問:史學士何許人也?他是經濟學的開山鼻祖。雖然在史氏之前有兩三位經濟學者,其分析稍具規模,但經濟學還是要到一七七六年,《原富》發表後,才發揚光大的。可以說,當年沒有《原富》,今天的經濟學就難有大作為。也是在今天,很多稱得上是經濟學大師的,都認為二百二十年來,沒有一本經濟學的書可與《原富》相提而並論的。這本書在一個大時代的轉變中冒出,在思想上影響了另一個大時代的去向。

今天的經濟學教育,究竟是怎麼搞的?近幾年來我遇到的多個經濟學新秀中,竟然沒有一個敢說讀過《原富》!該書洋洋千頁,腳注數千個,作者對世事觀察之廣、之博、之深入,其見解之精闢,其分析之妙不可言,其哲理之清晰明確,加上文筆流暢,文采斐然,使人讀後覺得自己變得聰明起來了。

《原富》錯漏的地方不少,但像其它巨著一樣,其錯漏無傷大雅。我在自己的《佃農理論》中,就曾對史氏的佃農分析手起刀落。然而,當年作為初學的我,卻深深地被《原富》書中對佃農與其它土地制度的分析吸引著,把該書翻來覆去地看,看個不停,而且大聲朗誦,一天一天地跟著書中的思維去想。

史密斯不僅是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而且是一位大思想家。中國從來沒有出現過這樣一類的人物。我們的蘇學士東坡,才華蓋世,但可惜生不逢時,受到很多框框的約束,且要為米折腰,其成就算不上是一位大思想家。朱熹、顧炎武等人,以「思想」掛帥,但從世界歷史的水平來品評,「大」字卻用不上。至於儒家學說或諸子百家等,其對人類知識的貢獻是微不足道的。

大思想家對世間的事物所知甚博,他們對事物的分類與安排井然有序,其分析有轍可循,其哲理架構既緊密而又有廣泛的一般性,永遠都是跟他們的觀察所得連帶在一起。他們的著作令人讀來海闊天空,感到自己的渺小。

人類歷史上,這樣的大思想家屈指可數。史學士是其中的一個;在他之後不久而深受他影響的達爾文(1809-1882),也是這樣的一個人物。沒有誰可以拜讀達爾文的《進化論》及其它著作而不感到自己是渺小的。我不懂物理學,但據說史學士之前的牛頓(1642-1727),又是這樣的一個人物。

說來也巧,史密斯、達爾文、牛頓——都是英國人。英國昔日雄極一時,非無因也。九七在望的香港,低貶「英國佬」的言論時有所聞。那是另一回事了。

很想知道達爾文的《進化論》與牛頓的經典之作的初版書,今天的市價與史學士的《原富》比起來是怎樣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