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December 4, 2007

人民幣的困境(之五)

有數之不盡的理由一個國家的貨幣要下一個固定的錨,然後讓所有匯率自由浮動。人民幣目前的主要困境,是一方面要解除外匯管制,讓人民幣外放來紓緩幣值上升的壓力;另一方面,這匯管的解除有很大的機會帶來不可以接受的高通脹。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幾次建議的把人民幣與一籃子物品掛鉤,即是說以一籃子的物品價格指數為人民幣之錨,就更加重要了。

解釋過幾次,明白的朋友拍手稱善,但好些讀者不明白,可能他們想得太深了。不是我的發明。我只是把古老的本位制與朱鎔基的貨幣政策結合起來,知道可行。與一籃子物品掛鉤的想法二十多年前向佛利民提出過,但要等到十年前,得到朱老的政策啟示,我才知道提供貨幣的政府機構是不需要有籃子內的物品在手的。當年大家都想錯了。

讓我從金本位說起吧。黃金的本身值錢,以金幣作貨幣,金的所值就是幣值。金有重量,攜帶不便,提供貨幣的機構可以發行鈔票,是紙鈔,面額說明可以換取多少重量的金,發鈔的機構是有黃金儲備的。這個古老的本位制有兩大缺點。其一是金價的波動會導致其它物價的波動,其二是發鈔的機構可能遇上黃金儲備不足的困難。後者其實是誤解,是錯覺,起於發鈔的政府或機構營私舞弊,或言而無信,或上下其手。中國清代的一些錢莊與後來國民黨的關金、銀圓券、金圓券等,說明有金或銀作本位,都是騙人的玩意。我們有理由相信今天中國的央行再不會那樣做,而如果他們那樣做,沒有誰有理由去關心中國的經濟改革。

今天,我們要把問題倒轉過來看。央行發鈔,大可說明一百元(或某面值)可以在市場買到某重量的金。短暫的波動當然存在,但可以容許。央行本身不提供金,只是見市場金價上升,央行把部分鈔票收回;見金價下跌,則多發鈔票出去,那鈔票面值的金量可以穩守。目的只一個:穩守金價,其它貨幣政策不管。這樣穩守就是以黃金作為貨幣之錨,也是本位制,是另一種,增加了不需要儲備黃金的彈性。容許短暫的金價波動,穩守幣值的金價不困難。困難是其它兩方面。一、市場的黃金需求或供應可以大上大落,穩守幣值的金量,其它的物價會跟著大幅波動,對經濟有不良影響,可以是很壞的。二、市場中的大富君子可以跟政府賭一手,炒金圖利。這是說,以市場的黃金為貨幣之錨,金量的多少不是問題,其它物價的可能大幅變動才是。

這就帶來以一籃子物品作為貨幣之錨的建議了。曾經建議用三十種物品,認為不夠安全用六十種吧。要選對衣、食、住、行有代表性的,物品的質量要有明確的鑒定準則,要從沒有討價還價的期貨市場及批發市場選擇。不難選出約六十種,但再多不容易。籃子內的物品各有各的不同價,比重也不同,而這籃子中的相對物價是自由浮動的。固定的是一千元人民幣(或某面值)可以在市場購得那籃子內指定的物品的質與量,及物品之間的固定比重。最簡單是用一個指數處理。說一千元可以購得一個固定的籃子物品,稱指數為一百,央行如果調高指數為一零一,是說要有百分之一的通脹,調低為九十九,是說有百分之一的通縮了。容許每年有上、下限百分之三左右的變動吧。籃子內的相對物價自由浮動,人民幣的對外匯率也自由浮動。籃子內的物品是些什麼要公佈,每種選哪個市場不一定要公佈,而物品的不同比重也不一定要公佈。

這就是了。西方考慮過以物價指數為貨幣之錨。這不成,因為這指數不能直接在市場成交。物價指數只能作為幣值的目標,牽涉到不少困難。以「目標」為貨幣之「錨」不可能固定,算不上是真的錨,是今天西方的fiat money制。這裡提出的以一籃子物品為錨,是可以在市場直接成交的,任何人都可以。央行在明,每天甚至每個小時的籃子內的物價變動清楚,整個籃子的物價指數是隨時明確的。短暫的籃子物價指數波動容許,如果這指數上升過高,央行把部分人民幣收回來;如果下跌過多,多放人民幣出去。從中國目前的貨幣運作看,集中於鈔票的收回與放出應該是立竿見影的。最簡單是由央行以外幣在國際市場處理人民幣的交易,而如果外幣在國內自由流通(目前差不多),在國內買賣貨幣對通脹的調控會快一點。外匯儲備那麼多,有需要時用很小的一部分足夠,何況把人民幣外放,有一段時期外匯儲備還要急升。

民無信不立。經過那麼多年的風風雨雨,今天我們要假設央行不會營私舞弊。這假設容易接受,因為我們沒有其它選擇!以一籃子物品為貨幣之錨無疑會增加人民對央行的信心,而外間給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會消散:匯率自由浮動,你們要對人民幣貶值或升值自便吧。主要是與中國競爭的廉價勞力之區,尤其是亞洲一帶的發展中國家彼此之間的匯率。大家搵食,懂得做他們的貨幣會以人民幣為錨。另一方面,國內的通脹預期會因為人民幣以一籃子物品為錨而煙消雲散。

在地球一體化正在演變的今天,舉世的經濟形勢很不妥。金融(包括股市與國際幣值)的大幅波動,半個世紀以來沒有見過那麼嚴重。石油之價達百美元一桶,而如果伊朗事發,不知會升到哪裡去。不對頭,因為這幾年大油田屢被發現。中國呢?屋漏更兼連夜雨,最近深圳推出的約束人民幣提款,與明年初舉國推出的「新勞動法」,皆令識者心驚膽戰。讀者相信嗎?不久前兩家歐洲機構,說明年起中國會領導世界經濟。不知是欣賞還是中傷,樹大招風肯定是大忌。

在制度上,中國還要清理的沙石數之不盡。非清理不可:還有太多太多的同胞的生活水平不可以接受。未富先驕,花巧的經濟政策是來得太多太早了。要先穩守然後清理。這幾年我最擔心的是人民幣的問題,因為只要在貨幣政策上一子錯,其它沙石怎樣清理也幫不到多少忙。要一次過地穩定幣值,不要管花巧的理論或政策,要把改革的精力集中在教育、醫療、宗教、言論、法治、知識產權等事項去,大家都知道是沙石很多的。最好用自己想出來的方法,不要管外間的專家怎樣說。

是不容易明白的現象。西方的經濟專家雲集,但沒有政府聽他們說的。中國的經濟專家數不出幾個,但今天卻喜歡引進西方的不成氣候的非專家經濟思維。希望北京的朋友明白,中國的經濟改革是歷史奇跡,方法主要是中國人自己想出來的。高斯最近讀了我那篇關於中國制度的英語文章,非常欣賞我提到的鄧小平說過的一句話:「試一試,看一看。」這是中國改革走了近三十年的路,繼續這樣走下去看來最上算。

(之五·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