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5, 2009

[五常問答室]捐錢的動力在於它本身是一種消費

ickitt問:

請問教授如何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待慈善事業?


答:

做慈善事業有很多理由,其中一個理由是可以減稅,其實是政府利用減稅的手法來鼓勵慈善。有些慈善事業是掛慈善之名而取利,正所謂「掛羊頭賣狗肉」,例子不好說出來。有些人是利用捐錢的方法來求名的。不能批評,因為錢真的是捐出去了。我個人欣賞邵逸夫這種人。今天國內的大學到處都可以見到以邵氏為名的建築物。雖然有求名的味道,但捐出那麼多錢,不容易。我自己偶爾也捐錢,但不喜歡用上自己的名字。這是個人的品味使然。

我認為,捐錢的一個主要動力,是捐錢本身是一種消費。我們看電影或旅遊是一種享受,而捐錢協助一些自己認為需要幫助的人,對我來說也是一種「享受」,往往有一點痛快感。

幾年前在杭州,深夜晚上,在街頭,我見到好幾個老婦人行乞。我站在那裡每人給十元,跟著而來的婦人增加,我仍是每人給十元。一位在旁的朋友試行勸止,說這樣做再多錢也不夠。我反對,說寫兩篇文章的稿酬向每個行乞的老人每人派十元派一年也派不完。因我不喜歡跑街,不容易遇上。我只是想,每人十元可吃一頓暖飯。我自己的感受不錯,所以算是消費了。

從經濟分析的角度看,捐錢的行為可以起於好幾方面:減稅、圖利、求名、消費享受。因為有好幾方面的意圖,經濟分析就增加了複雜性,但可取的經濟分析還是不困難的。困難是,資料數據不容易獲得。很多人捐錢不願意出名字,有不少人捐了錢但不要讓外人知道。近於無從解決的困難,是有些捐錢的數字很明顯是刻意地誇張了;但有些捐錢是秘密從事的,我們無從知道。所以我們能見到捐錢數字,是有很大的誤導性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