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23, 1996

缺糧說

我認為今後(大概是十年之後吧)世界會缺糧——以較正確的經濟觀點說,糧食與其它物品的相對價格會增加,而這增加相當厲害。世界和平,人口不斷上升還在其次。最重要的因素,是近八年來舉世的共產制度潰不成軍,一窩蜂地走資去也。又因為這發展增加了國際上的生產競爭,迫使好些此前像印度那樣管制貪污而弄至民不聊生的國家,逐步走向「現代化」。

我們可以這樣看吧。在共產崩潰之前,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人口連冷飯殘羹也吃不到。只要今天舉世的改革之風能繼續,那麼十年之後,這百分之七十的一半會成為小康之家。民以食為天,收入有所增長的窮人首先要多吃一點,好一點。這樣,糧食的量與質的需求會激增,是自然的事。

這其中還有另一個重要的因素。今天,美國百分之七的人口是農民。這先進之邦,百分之七的人口不僅供應整個國家的糧食,而且還有大量農產品出口。相比之下,中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是農民——好些落後的國家也如是。要大事改革,使經濟「現代化」,這些國家要大量把人口轉到工商業那方面去。那是說,假若中國大陸的一般經濟情況,要達至台灣那樣的水平,那就大約要有五億人口棄農從工或商了。這等於要增加八十個「廣州」!如果舉世之邦都這樣做,農民人口的大幅度下降就難以避免,這對糧食的供應是有約束的。

世界將會「缺糧」——我有這樣的觀點已經好幾年了,而個人也在這「缺糧」的前景上作了一點投資。我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不久前在報章上讀到,去年中國對美國華盛頓州紅蘋果的需求,大幅度上升,進口二百五十萬噸。這個數字似乎太大,可能是「印」錯了。然而,華盛頓州的紅蘋果園的價值,近幾年來大幅上升,卻是事實。

經濟學者永遠都是那樣的不幸。他們可以推斷哪一個賭馬場有機可乘,但進了場內,他們卻往往買(下注)錯了馬!我自己為「缺糧」的推斷而作長線投資時,怎樣也想不到,目前還說不上是富有的中國人,竟然特別喜歡吃華盛頓州的紅蘋果!話雖如此,其它有關糧食供應的投資,還是上算的。

先進的農業科技,當然可以助農民人口的減少與糧食需求的激增。但這些科技有其局限性。飼養雞鴨之類,高科技可使之密集生產,用地不多。但飼養牛、羊或種植,科技對生產供應的彈性就沒有那樣神乎其技的效果了。農地的供應可以增加,但費用不菲;水利要大費思量——美國加州的農地一流,但水利供應越來越傷腦筋;過冷的天氣,要補救就得揮金如土——日本溫室水果的價錢,香港人是領教過的。

對北京意圖經濟改革的執政者來說,本文提到的「缺糧」前景,他們好像仍在五里霧中,還老是說著自供自給的口號。說實話,要搞經濟現代化,糧食自供自給是不可能的事。從外地進口是唯一的解決辦法,而經濟搞得越好,糧食的進口量必定越來越大。

無論從理論或經驗的角度看,由他人供應自己成本較高的產品,而自己則以那些成本比他人較低的產品輸出換取前者,是最可靠、最有利的途徑。香港的資源、耕地缺乏,但除了日軍佔領那幾個年頭外,缺糧從來沒有發生過。在同一國境內以自由貿易來解決自己之不足,和國與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在原則上是完全一樣的。

不同之處,是國與國之間,多了一些無良政客在左右。近幾年來非洲某些國家的大饑荒,都是一些視人民如草芥的什麼強人政客搞出來的。

中國既然無可避免地要大量進口糧食,及早推行國際自由貿易是先見之明。必須避免的是由政府辦糧食進口——自由的貿易,是要由商人自由來干的。賺、蝕皆不「入肉」(並無切身之利害感)的官員,對市場的動向,怎會知得一清二楚!更何況,國際貿易有了政府的管制,官員就大可渾水摸魚,越摸越甚,其後果會是大饑荒。勞苦大眾,豪華汽車可以不坐,但連稀粥也沒有得吃卻是另一回事了。

我認為北京政權應該以開放進口、不抽關稅這一高招來跟美國打個招呼。美國農民當然大聲叫好。這樣,美國的政客不能不拍手附和——如此一來,中國的產品要自由輸入美國,就易辦得多了。


後記

此文在一個重點上推錯了。因為忽略了飼養行業在中國大行其道,我低估了農業產品的大彈性,以致缺糧之說到七年後的今天還看不到象。但非糧的棉花是農產品,其價今天在上升,長此下去,因為農地的替代,糧價早晚會被帶起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