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傳媒惹來的禍
批評香港的教育制度、考試制度,香港的傳媒歷來不遺餘力。另一方面,他們又大事鼓勵他們反對的制度。不久前見到香港的報章,以整版的篇幅介紹香港今年會考的多個「狀元」,什麼九優、十優之類的——七優也算是狀元了。大字標題,措辭誇張,熱鬧非常。孩子狀元們各有各的哲理,權威性地發言,而驕傲的父母,當然以教導有方的姿態出現,真的是羨煞旁人也。
是的,每年七、八月間,香港傳媒公佈新狀元的消息,非常熱鬧。這樣的情況我在美國二十五年從來沒有見過。就是我自己在大學的成績創了什麼紀錄,不僅報章不報道,校內的學生報不報道,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好些年前,一位香港留美學生,讀了五年學士,畢業時一起拿得五個學系的學士,衣錦榮歸,香港的報章當然大字標題歌而頌之。嗚呼哀哉!任何在美國讀過書的人,都知道大學畢業若多讀十多個學分,就可以多拿一個學士。真正讀書的,要趕著入研究院,貴精不貴多,快手快腳地拿一個學士就研究去也。我自己和我教的姨甥都是兩年拿得學士,算是交了功課,就轉向研究上打主意。要是我們跟人家斗多銜頭,五年拿十多個學士易如反掌。
書可以不讀就千萬不要多讀,這是求學的黃金定律。世界上的書讀一億年也讀之不盡,我們要選讀那些非讀不可的。我念學士時,是舊學分制,一百二十個學分畢業。因為有其它的規限,通常的學士生要修一百三十多個學分才能畢業。我左算右計,結果畢業時是一百二十三個學分。那是算得很準的了。但多讀了三個學分,蝕了本,自歎倒霉。
香港的傳媒每年按時搞前述的狀元英雄榜,大鼓大擂,好不熱鬧。但那豈不是鼓勵了無知的孩子如寒鴉赴水,飛蛾撲火?本來是良材美質,但為了爭取毫無意義的風頭而讀壞了神經?
我不是要向孩子狀元們潑冷水,但香港每年的數十個孩子狀元中,將來能有一個在國際學術上有一席之位的,其機會應該近於零。這是因為學術的成就與考試扯不上關係。要在學術上有點成就並不困難,問題就是不可以從考試的途徑而得之。以考試而得狀元,筋疲力盡,到了要爭取學問之際,變作一個傻狀元,死火!
孩子是要多玩耍的。想當年,我是因為好於街頭巷尾之藝而給皇仁書院逐出校園。這是我之幸。後來因為精於街頭巷尾之藝,腦筋靈活了,作學術研究如放風箏,如賭象棋,如彈波子,如踢足球,千變萬化,狀元們怎可以鬥得過我?
中國古時的聖人喜歡胡說八道,但孟夫子說過一句中肯的話。他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這句話重要。教育孩子,主要的是要孩子有所用心,但卻不是要用於墨守成規的考試上。
七十年代初,上文提到我的一位姨甥,在香港的中學成績算是不錯,但入不了香港大學。我見他有所用心,認為孺子可教,就破例地用自己的美國大教授名頭推薦他到中文大學去。殊不知中大的校長親自回信,說他相信我的姨甥是個好學生,但成績不夠好,不能取錄云云。我逼著叫姨甥到美國去,跟我求學,只教了他三招兩式,六年後就拿得博士,今天是美國某名校的大教授,在生物學上是名家。若按今天香港的大學以文章被引用的指數來衡量,應該沒有另一個華裔生物學者有他的一半水平。
我自己的兒子從小就有所用心,所以我很怕他著重考試。事實上,在中學時他每次成績特別好,我就有微言。這是因為讀過書的人都知道,考七十分與考九十分所需的勞力增加很大,但過了兩三年,這二者對該課程的認識不分彼此,勞力的增加是浪費了。兒子既有所用心,用到課外的知識是上策。我當時擔心的,是兒子若中學成績太差,就進不了大學。剛可進大學的中學成績是最理想的了。
女兒呢?她無所用心,對任何知識都沒有多大興趣。這樣,真的是「難矣哉」!她的另一個問題,是可以完全不讀書而考試成績很不錯。這算是對父親有了交代,但興趣培養不出來,難道我要以威逼利誘的方法來「教導」自己心愛的女兒?在大學,女兒顯得很有文學的天分,但畢業後她不要深造,三勸不聽,也就算了。
不要以為只有能人異士,才可以在國際學術上有點成就。太蠢的不成,但我認為只要智力中等,有所用心,教育得宜,在國際學術上贏得一席之位的機會起碼有六成。這是因為數之不盡的重要學術研究,是不需要有大智大慧的人才可以做得好。
智力大致上是天生的。然而,大多數人不明白,一個孩子的天生智力怎樣,不是由什麼智商測驗或考試成績或甚至日常的表現就可以知道的。你要讓孩子去嘗試,去樂在其中地做一下。而又因為天分有許多方面,你要讓孩子嘗試多方面的。好些時候,一個孩子在幼時顯得蠢,但到了某一個年紀就聰明起來。我自己要到二十八歲,突然間對經濟理論融會貫通,覺得課本錯的多,對的少,才有膽把前賢之見一視同仁,手起刀落。
我認為「用心」這回事,有一部分是天生的,但在某程度上也可以培養出來。我一向認為,對事情有興趣的孩子,凡有興趣就用心的,是一個准天才。一般父母不知道,有興趣是極為難得的事。
只要孩子有興趣的不是不良嗜好,千萬不要阻止他。同樣重要的,是孩子感到有興趣的是否需要用想像力。電子遊戲因為不用想像力,我不會鼓勵孩子日以繼夜地幹。我作孩子時的放風箏、彈波子之類的玩意,對想像力的啟發就大有用場了。
最後,教育是後天的。學校的教育遠不及父母所教重要。父母要讓孩子作多項的嘗試,要不阻止孩子的興趣發展,而最重要的,是不強迫孩子在無關宏旨的事項上——例如考高二十分——多下功夫。
讀書求學是要考試的。考試是衡量,但卻不是求學的目的。香港的教育制度本末倒置,使考試變為目的了。批評香港教育制度的傳媒,為了要洛陽紙貴而大事宣揚考試英雄榜,難以自圓其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