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2, 2005

貨幣政策與失業問題

歐元搖搖欲墜矣。很多要說的、說之不盡,略說一點吧。



蒙代爾提出歐元的建議有十多年了。一九九六年我與佛利民談到歐元的可行問題,他認為行不通,我同意,但今天回顧,大家的理由不一樣。蒙代爾是個天才,想得深入,他的建議不能漠視。佛利民認為不同國家的政治不同,失業率不同,對貨幣政策的需求不一樣,統一歐元是要成員國家放棄貨幣政策的自主權,行不通。



二○○三年歐元表現強勁,佛老的看法受到質疑,他認錯,但認為十至十五年後他的看法還會是對的。該年六月二十八日,我在這裡發表《歐元高處不勝寒》,指出當時歐元成員國家的失業率有很大的差別:從三點六至十一點四,其中重要的德國與法國分別是十點七與九點三,都是極高的失業率。



傳統理論的看法,是經濟不景、失業率高的國家,可用增加貨幣供應的方法來處理。通縮不利就業,通脹利之,於是帶來佛老的每年百分之二至五的通脹率對經濟有利的看法。這一點,歐美有多年經驗的支持。



我與佛老對歐元的看法雖然結論一樣,但細節不同,主要是從中國今天的經驗看到了差別。中國自一九九五年起通脹的跌幅很大,至一九九七近於零,而九八起有通縮,九九的通縮率達百分之三。不止此也,因為物品與服務的質量在同期有很大的改進,不容易算進去,當時中國的通縮率應該遠高於百分之三。無從估計。一個可能是誇張的實例:上海一間房子一九九八年裝修,人民幣八十萬;同一房子,二○○三年五十萬可以裝修得更好。



有上述的嚴重的通縮,中國的失業率上升了嗎?沒有。一九九七至二○○○皆為百分之三點一,二○○一為三點六,二○○二為四點零——都是不高的數字。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中國與西方不同?想了良久,得到的答案是中國的勞工合約與西方的有很大的差別。中國有的要不是件工,就是低底薪加分紅,此外工人要走就走,僱主也可揮之使去,既沒有工會,也沒有過高的最低工資的政府規限。這是說,中國的勞工合約比西方的自由得多,通縮對失業沒有明顯的影響。



二○○○年的春天,曾獲諾獎的J. A. Mirrlees到港大演講,提出他的失業理論。我指出他的理論是基於傳統的工資合約,但整個中國不容易找到那種合約,而在中國盛行的分紅或件工合約的安排下,他的理論不可能對。兩年後我在《經濟解釋》卷三的第四章第八節發表《失業的理由》,強調合約安排對就業的重要性,可以傳世吧。



回頭說目前歐洲(與歐元)的困境,他們有的是沒有彈性的工資合約,加上工會勢力龐大,經驗是:加薪皆大歡喜、減薪一起反對。不是新現象:工資下降有頑固性,凱恩斯在一九三六年就指出了。但凱氏可沒有說:這是合約安排的問題——分紅合約或件工合約不會有此頑固性也。七十年前,美國在工會勢力下,件工變為不合法。



工資下降有了頑固性,貨幣政策對處理失業是大有用場的。增加貨幣供應,搞起通脹,效果是增加消費外,實質上減了工資。這對失業會改善,但怎可以說是上選的經濟政策呢?還是回到經濟學的第一課吧:市場的運作要讓合約自由選擇,要讓價格或工資有自由浮動的彈性。歐盟如果做到這一點,蒙代爾的思維沒有錯。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