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y 23, 2006

外資的中國觀

一九八六年二月一日我以同一題目發表文章,是早一天在中國經貿部於廣州舉辦的會議作出的講話。有外賓,主事人要求我用英文講,有同步翻譯。我從頭到尾破口大罵(見《再論中國》一八三至一九一頁),翻譯被中斷了。預料可能闖禍,安排了汽車在門口等候,講完立刻離開。《南華早報》刊登英語原文,把題目改為《中國的十個污點》,老編評論大讚,稱我為the good professor。

我以為與北京的關係完蛋了。殊不知過了兩天,經貿部傳來一個口信,說萬分感謝我的批評。因此我覺得,只要自己說的是衷心話,不磨斧,不鄙視,大可百無禁忌,有話直說。

罵聲未了二十年!今天晚上無意間讀到《商業週刊》的一篇專欄,作者是曾經被譽為美國最了不起的經理總裁Jack Welch,與他的太太Suzy。該文起筆引用一間公司主事人說的話:「我們是一家成功的加拿大公司,有兩個主要競爭者不久前搬到中國去。我知道他們正在那裡虧蝕,但我還是擔心留在本地是錯誤的。」作者回應:「不僅要擔心,要懼怕,非常懼怕。」

該專欄的要點是:「不妨過於敏感吧:要假設你的競爭仇家知道中國有某方面可取的,而你不知道。」相當誇張:作者認為,只要不能解釋為什麼不跑到中國去,應該去。

是簡單的選擇。在經濟急升下,十三多億人口是史無前例的大市場,就算某些產品的需求今天還不冠於地球,給人的印象是不久的將來一定是。愈來愈多外資可在中國內銷了,賺到的錢愈來愈容易匯出去;工資低廉,工人吃得苦,技術與產品質量與日俱增,在中國產出的可以運回老家銷售;地區的競爭者頻頻招手,外資有什麼要求都有商量。沒有投資者會反對我花了長時日才理解的中國地區制度(見《南窗集》最近發表的):地區政府的立場是只要有錢可賺,大家一起賺。

上述是今天「外資的中國觀」的正面觀。負面的沙石還多的是。可以說,今天投資中國要上怎樣避開沙石的課。各行各業的沙石不同,投資者如果不是下了注,親歷其境,不可能懂得怎樣處理。兩年前讀到一項報道,依稀記得,外資到上海下注,首兩年虧的多,賺的少,但五年後賺錢的近百分之九十。

大市場就有這樣的奇異功能。如果你有一種證實有市場的特別產品,或一套證實有市場的特別服務,跑到中國去下注,控制質量,控制成本,然後守,死守,幾年後你會賺錢。市場那麼大,你開始賺錢之際跑到市場看,不容易見到自己的產品。

但要注意——萬分注意——你的產品要有點特別。如果你沒有發明專利,沒有商業秘密,沒有設計天賦,商標不值錢——換言之,你提供的很多外人可以依樣提供,那麼找我替你算命,我的水晶球說在中國你沒有前途。這是因為猛虎不及地頭蟲。地頭蟲生長於沙石,門路多多,成本比你低,你鬥他們不過。

到中國投資,希望賺錢,要有自知之明。好比印刷行業,日本曾經雄視天下,跑到中國下注,被地頭蟲殺得叫救命。好比什麼刀刀叉叉,或塑料產品,外資到中國嘗試,成功機會是零。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