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8, 2006

中文要從背古文學起

題材曾經寫過;部分內容免不了重複。再寫,是要認真地再說一次,比較詳盡的。不久前與兩位對中國文字有研究的討論,一致認為毫無古文(文言文)根底,中語文章寫得好的沒有見過。大家也同意,古文根底要靠背回來,沒有其它妙方。今天國內的中小學,老師要求背古文及古詩詞盛行。可見中文專家的想法很一致。

我是搞經濟學的,對藝術有興趣,但不是文字專家。無師自通,林山木可以作證,我的中語文字是糊里糊塗地自己搞出來的。二十年前胡菊人說我的古文根底好,所以文章可讀。其實什麼古文根底云云,主要是幼年時背過很多,當時不知何解,生吞硬吐也背熟了,長大後可用則用,章法是自己發明的。不是語文專家,但這些日子給我的文字打上高分的讀者無數,使我感到飄飄然。既然讀者給足面子,試談中語文字之道也不算撈過界吧。

首先要說的,是我不能全用文言文寫成整篇文章。短篇可以,長的不成。我為這個怪現象推敲了好一陣,解釋有三點。其一,雖然古文背得多,但沒有真的學過。無師自通,通到哪裡就哪裡。其二,文言文中有些字彙,白話文很少用,或根本用不著。這些字彙不多,大約一百幾十個。如果要全用文言文下筆,這些字不能不研習一下。其三,為文我喜歡混雜一些廣東俗語,或口頭禪。我不欣賞純用廣東話寫出來的文字,但久不久用半句,生動過癮,可圈可點。這樣習慣了,全用文言文就不容易寫出來。

更奇怪的現象,是雖然廣東話與文言文風馬牛不相及,但混合起來容易。這可能因為廣東話的平仄與韻腳容易處理,而粵曲的曲詞,似通非通地以古文及廣東話混合,可愛,或多或少對我有點影響。

沒有跟進過胡適等前輩當年搞白話文運動的來龍去脈。我認為引進西方的標點符號重要,引進西方的分句與分段法門也重要。有了這些引進,分析性文字可以遠為容易地寫得清晰。但引進西方的文法我就不同意了。曾經有一位不知天高地厚的學子,替我的中語文章改文法,改得肉麻當有趣,使我啼笑皆非。

自古以來,中文是沒有文法的。陶淵明不講文法,蘇東坡也不講,我們為什麼要講呢?一個大文化的文字有其特徵,有其個性,更改了這些就不像該文化的文字。好比不少中國人寫英文,文法沒有錯,字彙也識得多,只是寫出來的不像英文。這是大忌。文法了不起,字彙夠多,但不像英文就完蛋了。一九五八年在多倫多,一位名為王子春的朋友教我寫英文,說學語文要活在語文中。後來在英語行文上痛下苦功,我少管文法,只求活在英文,寫出來像樣。跟著練得與鬼子佬的英語高人無異,只是文法有錯,找個文字編輯修改一下,文章就閃閃生光了。

中語文字的文體,其特徵不講文法,而是講砌字。砌得好是贏,砌得差是輸。所有古代的才子都靠砌字起家。中文重視音韻,要論平仄,而從駢文演變出來的文體要講字數,唐詩與宋詞的長短句也要講字數。既然論平仄,講字數,除了砌字沒有其它辦法。引進西方的文法會擾亂了文氣,毀壞了節奏,不容易寫得像中文。

砌字不容易,但這是中文。字砌得差勁讀不上口,砌得精彩妙絕天下——這也是中文。學寫中語文章是學砌字。怎樣學呢?最佳的法門是背誦前輩大師的好文章:前輩怎樣砌,我們擇其佳者背誦,熟了,依樣葫蘆地照砌可也。像朱自清等白話文字高人,我們背誦學砌也有利,但背誦古文或古詩詞可以事半功倍。古人砌字駕輕就熟,砌得精妙的朗朗上口,容易背。

背誦的時間投資不少,所以要慎重地選擇佳作才下注。其實需要背的不多。我大概地算過,選得好,古文十五篇,唐詩宋詞各五十,背得滾瓜爛熟的,就有足夠的砌字本錢了。寫我這種古、今混合的文體,背一些白話散文也有助。但白話文似乎不需要背,多讀一些寫得流暢的就差不多了。

細看自己寫的幾篇中語文章,發覺其實文言文用得少(奇怪當年菊人數次提及我的古文根底),有些用得多一點,有些絕無僅有。無可置疑的,是我的中文有點「古」味。不少讀者這樣說。最近一位讀者說有六朝的味道,猜得好。少小時我最愛背魏晉文章,與六朝同期也。

為寫此文,我試把自己文章中的零散古文句子,或句中的三幾個文言文字,圈出,嘗試全部改為白話文。改後文章不可讀。驟眼看古文不多,但圈出算是「文言」的,卻又滿紙皆是。我可以寫得出全部是白話文的文章嗎?可以的,刻意地整篇用白話文,也算可讀,但自己慣用的文體,有「文言」混雜其中的,圈出來改為「白話」,不可讀矣。

我寫中文是砌字,但寫英語文章卻沒有砌過。我想,砌與不砌之別,應該起於中文是單音字,而文章不可以不論音韻。音韻及節奏是中、西皆論的,只是英文用的是多音字,寫不出對聯,無從論平仄,所以字不能砌,但要講句法,要懂得把適當的字放在適當的地方(例如重要的字,要放在句首或句尾)。與中文無異的,是大家都講文氣。說實話,英文的表達能力強,可以寫得瀟灑幽美,但難學。英文難學有兩個原因。其一是動詞變化多,不容易用得好。其二是常用的字彙遠比中文多,意思略為不同,稍有差池就變為下品了。

中文的動詞是沒有時式的,口氣怎樣說,或這裡那裡加一個字,時式不言自明,多麼簡單,多麼過癮。中文常用的字彙遠比英文少,究其因,起於可以砌字。中文單音字的不同組合可以變出多個解法,但要砌,而這裡砌那裡砌,為了音韻與文氣,整篇文章都要砌出來。真的,寫中文,有時這句要用四個字,意思的表達要加一個,就想辦法減除另一個,又或者改為六個字,跟著上文下理的字數可能要改了。

朋友,強逼你的子女背誦吧。背古文,從小背,不需要明白,背了再算。長大後,背得出就砌得出,字數的多多少少,或什麼平仄音韻的,背得出是不用多學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