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anuary 30, 2007

《還斂集》的回顧

收到通知,二月一日起這「論壇版」試新意,《還斂集》要停筆了。年多前改版,我恐怕《還斂集》不適應,要停筆,公佈後智英老弟促我繼續,寫到今天。

是四年多前董橋邀請我寫此「專欄」的,說明每篇約一千字,題材一律不管。我覺得奇怪,因為當時此「欄」是放在重要的第二頁,在《蘋果》主筆之下,不管題材,自由發揮,天下報章沒有見過。我見董橋自己在同一位置寫文學,說典故,論詩畫,也就見怪不怪,跟著他「自由」起來了。於今回顧,董橋的想法有意思:香港的時事新聞無奇不有,上頭主筆要發牢騷,有董橋和我在下面談天說地,給讀者鬆弛一下,不是沒有道理的。

原定約一千字,我左嘗試右嘗試,最後穩定下來的約一千三百。是奇怪的發現。中文用單音字,一千三百翻為英語大約七百,而後者是西方專欄的一般字數。某種專欄要這樣寫:拿著一點動筆,簡潔地分析、發揮一下,不悶,有點說服力,中文大約一千三百字。字數減半讀者透不過氣來,不可讀;字數倍之,只一點是拖得太長了。

《還斂集》寫了四年多,約四百篇。非閒話家常,是很多的文章了。這樣的訓練非同小可,寫了百多篇知道漸入佳境,得心應手,就是發表後自己也反覆重讀,太太以為我發了神經。互聯網的普及也讓我高興一下。無數網站轉載。起初,某網站有一百五十次點擊,贈一把「火」,達一千了不起。今天,只一站動不動逾萬,最高是一天十三萬多,所有網站加起來不容易算。鬥不過某些明星,也不一定鬥得過教人炒股票的,但比起西方的名家專欄,容易勝出百倍。中國人多,滿佈地球,是命中注定了。不值得沾沾自喜,因為中國學子用電腦的起步不久,斗讀者多,日暮黃昏的寫手容易遭淘汰。

無心插柳,寫《還斂集》有兩項事前意料不到的收穫。為了搜集題材,這幾年我回復到八十年代初期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注。這關注與跟著的調查研究,使我寫出兩個系列的重要經濟文章。其一,主要在《南窗集》發表,是關於中國的地區競爭制度。一國之內,這地區激烈競爭只在中國出現過。苦思兩年,左查詢右查詢,終於找到答案,寫了出來。答應了高斯用英文再寫一篇長的。今天,地區競爭的研究不少人跟進,雖然主要是炎黃子孫,但老外產生興趣應該是早晚的事。

其二是關於人民幣的匯率與貨幣制度,除了最長的一篇在《信報》發表,其他主要發表於《還斂集》。我對人民幣的分析起於八十年代中期,跟著斷斷續續,個人的思維從傳統的幣量理論與匯率浮動開始,沒有成見,不斷地修改,到今天不少朋友說是在貨幣理論上劃上句號了。這理論起自休姆(David Hume, 1711-1776),其後大師不少。說由我劃上句號有點誇張,但我不會站起來反對。中國的觀察使我想到只要不推行貨幣政策,集中以貨幣穩定物價,任何國家都可以用一個可以在市場直接成交的固定指數為貨幣之錨,政府的成本微不足道。貨幣的思維被搞得一團糟,因為專家們忘記了貨幣的基本用途。眾人皆醉我獨醒也。

我正在考慮把二十多年來的四十多篇關於人民幣的文章結集,按著發表時間排列,每篇加上「引言」,解釋為什麼當年自己那樣想,哪裡出現了問題,後來怎樣改變了想法。好幾位同學見我的《經濟解釋》沒有涉及「宏觀」(卷三的《失業的理由》是宏觀從微觀看),建議這結集,作為《經濟解釋》的卷五。起名《五常說貨幣》吧。若如是,其他多篇關於中國改革的文章,精選約一半,下註釋,編為卷六,稱《五常論中國》。都是經濟解釋,科學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