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5, 2008

鼓勵內供遠勝鼓勵內需

《多難登臨錄》,三之一



萬方多難此登臨——杜工部說的。中國的文化傳統,是有所感慨時總要「登臨」一下。可不是嗎?北宋王荊公寫《桂枝香》,起筆是「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清人孫髯翁為大觀樓寫聯,其中有「騷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之句。是悲是喜,登臨遠眺,一舒胸懷,讓腦子清醒一下,是好文化。這傳統歷久不衰,反映著炎黃子孫的確有點能耐。



今天神州多難,也讓我來「登臨」一下吧。評論經濟政策,無可避免地要表達自己的建議。這是頭痛問題。人家不接受,無所謂,跟讀者過癮一下算了。人家接受,沒有誰知道出自何方,建議得對,沾沾自喜。麻煩是人家接受,天下皆知出處,建議出錯,害人無數,不知要躲到哪裡才對。



這解釋了為什麼這些日子經濟專欄那麼難寫。招牌掛了出去,偶一失手,金漆豈不是變為黑漆了?招牌事小,民生事大,尤其是神州大地還有無數窮人,看不到明天有什麼希望的。任何政策建議不可能一起顧及各個階層。只顧窮人,只顧增加他們自力更生的機會,可不是要做一個互聯網上的俠盜羅賓漢,而是因為我熟知神州,把我掌握的所有經濟理論放進去,結論是只要能改善窮人的前景,其它一切大致上可以不管。



世界經濟大亂,花錢救市的言論五花八門,一般是凱恩斯學派(多年前由哈佛創立,與凱氏之見有別)的言論了。北京推出兩年四萬億投資搶救,我不反對,認為不是該學派的發明:提早及加速政府預定的基建及其它項目,在目前的情況下是不應該反對的。然而,當我讀到北京要鼓勵「內需」的言論——四萬億也是鼓勵內需——凱恩斯學派的味道明顯。四萬億的推出看來沒有錯,但想法卻是錯了。



我要再說分析《四萬億》時提到的「第八點」,因為太重要了。經濟學的第一課永遠是說,如果一個國家要多產出武器,就要少產出面包;多種蘋果,少種橙是代價。兩年四萬億投資政府項目,私營工業不可能不付出代價。爭用同樣的資源,用同樣的生產要素,此長彼落是無可避免的。這就是問題:不反對政府項目四萬億,但又認為私營的工業發展是中國的經濟命脈,怎可以自圓其說呢?絕對是難題,為之我想了多天了。



想出來的解決辦法與理由有四點。一、四萬億的推出可以接受,但只能限於提早及加速項目。二、鼓勵私營工業的發展有鼓勵內供之能,更重要,要大手推出,希望可以抵消部分鼓勵內需的四萬億的競爭壓力。三、中國目前有多項壓制內供的法例或政策。要一起廢除——這是要廢除所有妨礙私營工業發展的法例,希望私營工業因而增加的產出效率,足以可觀地彌補部分四萬億競爭帶來的私營損失。



第四點。北京的朋友說過,中國是大國,人口多,可以單靠自己而發展。這看法大致上不錯,但要從內供而不是從內需這方面看。今天內需之說盛行,是看錯了問題的重心,不可取。是的,像四萬億那類投資,是鼓勵內需,大國小國、人多人少沒有分別,但鼓勵內供人多勢眾有大著數。



記得八十年代回港工作後不久,一家國際大機構請我作座上客,聽他們的一位研究員講解他的研究所獲。該研究員先說結論:一個國家愈小,對外貿易在國民收入的百分比愈高。我立刻回應:「如果整個地球只有一個國家,對外貿易一定是零!」該研究員不容易多說下去,草草收場。



北京的朋友今天認為,地球的金融災難對中國的出口為害不小,中國要發展自己國內的可以是很龐大的市場。這想法沒有錯,但從鼓勵內需的角度入手卻是錯了。要鼓勵內供才對。



我說的內供,是鼓勵私營的工業轉向為供給國內的市場而產出。不是說對外貿易不重要,而是面對出口大減,向國內市場打主意絕對是正著。困難是北京的政策歷來鼓勵出口,不鼓勵內銷,是麻煩,也是蠢政策,面對目前的國際形勢,這政策是更蠢了。



先說鼓勵內供的好處吧。有三點。一、凡是鼓勵私營內供就是鼓勵私營工業,而內供有看頭必然增加內需,用不著政府操心。二、鼓勵內供,讓私營者作決策,有市價的指引,出錯的機會大減,而就是出錯,私營的錯失一般比政府的龐大項目小。三、鼓勵內供是鼓勵每個人主動地積極參與產出,是中國經改有成的要點,但從鼓勵內需的角度出發,是由政府花錢鼓勵,人民產出的性質是被動的——無可奈何地用作過渡協助可以,長此下去中國的改革前功盡廢矣。

理由充分,目前要怎樣鼓勵內供才對呢?有八項,全部做足大有可為。三項容易做,兩項難度中性,三項難度比較高,要多費思量了。



先談容易的三項吧。一、立刻撤銷所有原料進口稅,就是由政府補貼一點原料進口,在目前的情況下我不會反對。過渡可以考慮。這裡要補充的,是出口退稅,就是不久前提升了,也退不足,何況手續麻煩,地方政府往往拖欠一年半載。一律撤銷原料進口稅清楚了當,是正著。二、撤銷「來料加工」這項工業安排。當年為鼓勵出口而設,有點說不通,而今天出口兵敗如山倒,還搞這一套蠢到死也。與其讓「來料加工」的倒閉失蹤,倒不如讓他們產出自由內銷,為增加內供而賣力,增加就業,因而增加內需。廠房、機械,及更重要的生產知識,可以因為有內銷之機而保存下來。目前的情況,是工廠轉性質要先關門清數。三、任何人在中國投資設廠,或經營企業,只要正當合法,皆拍手歡迎,可以內外皆銷,不需要再論國籍了。外資的優惠大可取締,取而代之的是所有投資產出的人都受到同樣的優惠。多年以來,說是優惠外資,其實內資門路多,較為著數。是內外不分、一視同仁的時候了。



轉談兩項難度中性的。一、說過了,三十年代的大蕭條,國際貿易暴跌是一個主要原因。今天是大手推廣國際貿易的時候。我從來不反對中國單方面取消關稅,但目前的情況,北京不妨拿出自己的本錢來要脅一下:選擇某國取消中國貨的進口稅,中國就取消某國貨的進口稅。其它我不敢說,但北京處理這種外交歷來了得。吳儀、薄熙來躲到哪裡去了?



二、也是難度中性的。因為目今的工廠倒閉潮,懂得做廠的人材散失嚴重。做廠是難度非常高的一門專業。我見過不少無能的經濟學家,見過無能的律師,也見過無能的醫生──但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做廠生存三幾年而是不能干的人。假設一間工廠平均有三幾個這樣的人材,因倒閉而散失的可能近百萬大軍了。我認為北京要不論既往,不管是否欠債逃亡,要出些優惠鼓勵這些專材再做廠。我恨不得那些口口聲聲說剝削工人的官員或政客或學者,去做廠表演一下剝削給我看。



談了五項,還有三項難度比較高的,重要。篇幅所限,這裡先談其一。只能略談,因為我懂得不多。這就是要大手地簡化稅制。鼓勵內需,長遠地看要加稅。鼓勵內供是倒過來,要減稅。我認為在目前的情況下,鼓勵內供,簡化稅制比減稅更重要。曾經找中國的稅務專家求教過,考慮到多方面,我想到單抽營業稅,不累進,不同行業或可採用不同的營業稅率,可能是適用於目前的中國的最簡單稅制。這是因為單抽營業稅,工廠或企業容易算成本,左避右瞞的法門不多,稅局比較容易運作,而沒有所得稅是對私營拚搏的大鼓勵了。說過,我不是稅務專家,只提出這有點新意的簡單稅制給北京的朋友考慮。不管怎樣說,稅制要簡化。



還有兩項難度比較高的。是什麼呢?不用說,讀者一猜就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