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ugust 3, 2009

專欄絕技說

不久前一位網上客指責專欄大師林行止抄襲,行止兄怒斥之,知者嘩然,奔走相告,傳為佳話。我也是個專欄寫手,說不是個大師是騙你的(一笑)!當然認為行止兄的脾氣發得有理。說他發神經我不跟你爭辯:他的專欄(不是副刊隨筆)寫了近萬篇,是個世界紀錄!

行止兄的專欄早就寫到化境了。我的篇數約他的六分之一,也達化境。昔日佛利民的專欄在美國掛帥,紅極一時,以篇數算不及我的一半。文人自古相輕,擺起擂台怎樣比我不便說。佛老當年有嚴謹的數百字約束,難以發揮,不可以像我和行止兄那樣隨意揮灑。寫專欄,可以意之所之地這裡那裡「離題」一下很重要。困難是要寫得沒有冷場,可以帶著讀者到處走,但還是從頭讀到尾。這是技術,也是藝術,其中玄機不足為外人道矣。

我認為論專欄,不少中文寫手寫得好,只是一般多產,平均質量守不住。刊物多,稿酬低,是以為難也。我自己從來不為稿酬動筆。行止兄也不為稿酬。他當年為的是要一夫當關地把《信報》寫上去。今天算是退了休,為什麼還要頻頻動筆呢?我認為他希望「香江第一健筆」可以傳世。我也希望自己的專欄可以傳世。寫專欄要傳世很渺茫,但想一下,希望一下,何害之有哉?希望文章傳世的人是不會抄襲的。抄襲的人存在,名家也會抄,但希望文章傳世,抄襲是蠢行為。歷史上出現過抄襲的成了名,被抄者反而名落孫山的例子。然而,歷史是無情的:被後人指出抄襲很尷尬。(某君抄我某文獲某獎,不少人知道,我無所謂,但楊小凱大筆一揮,寫了出來!)

曾經分析過,思想要傳世是非常困難的事。主要因為思想一般賣不起錢,沒有誰會珍而惜之。音樂、詩詞、文學等,要傳世也不容易,但說得上是天才的不困難。畫家比較著數。只要作品賣得起價,得之者會珍而藏之。聽說書法近來市道好,可惜往往要書者死了才生效。總言之,容易觸摸到或感受到的作品傳世較易。文字思想很困難。

這裡我要發的牢騷,是搞思想工作亞洲人歷來被西方小看了。一位朋友算過,在西方的名學報發表文章,水平相若,炎黃子孫被引用的次數明顯地較少。日本七十年代的經濟發展舉世觸目,西方開始有學日文的,但曇花一現,過了不久就失卻興趣。可以說,古往今來,西方重視亞洲語言只是今天:西方重視中文看來已成定局,數十年後中文有很大機會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先敬羅衣後敬人:中國的經濟發展了起來,西方學中文的孩子無數。

這就帶來本文要說的。寫專欄有機會傳世嗎?微乎其微!學術思想要傳世艱難,專欄要傳世更要多用幾個難字。然而,從目前地球的發展看,炎黃子孫寫專欄的傳世機會「激增」,十個難字減少了五個。這是因為地球開始一體化,中國得到早就應有的重視,寫專欄老外理應寫不過炎黃子孫。這些日子因為金融危機,我讀到不少外國專欄,發覺沒有一個作者懂中國。他們讀不懂中文,對中國文化沒有認識,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知得少不在話下,胡說八道是近於慣例了。

地球一體化,有道的專欄不可以不跟著一體化,不懂中國要怎樣寫才對呢?不需要真的懂,但起碼要知一點,不能再只把中國作為笑話。我賭你找不到一個中國的大學畢業生沒有聽過莎士比亞,也賭你在一千個西方的大學畢業生中找不到一個聽過蘇東坡。情況是那麼一面倒,老外單是在地圖上找到神州,在地球一體化的今天,寫專欄文字是不夠的。

不知讀者有沒有注意到,林行止專欄是忽中忽西地寫。我一樣。其它香港專欄寫手也一樣。地球一體化,可以忽中忽西地寫佔了很大的便宜。老外歷來不這樣,只是近幾年開始提到中國,內容一般是尷尬的。我不懷疑西方的專欄寫手的學問水平不俗,但寫專欄需要的學問,三幾年的工夫足夠。另一方面,要學好中文,要懂得一點中國的文化,需要的不止三幾年。人家老婆,自己文章,今天讀西方的名家專欄,不認為他們的學問怎麼樣。

我也認為指責林行止抄襲的網上客不知專欄何物。寫專欄,行止兄用上的法門跟我的一樣。那是要先想到一兩點要說的才動筆,然後環繞著這一兩點發揮。這是說,事前沒有一兩點要說的在手,專欄文字寫不出來。有了這樣的習慣,我們事前想的是要說些什麼,有時有點模糊,有時不肯定,動了筆再作打算。既然是專家,我們對「模糊」或「不肯定」的感受了不起,在動筆前知道動筆後可否寫出生機,或寫出變化。有時效果比事前想像的好,有時比事前想像的差,但我們永遠在動筆前知道能否成文,百發百中。這是絕技。採用這種寫法的人不可能在事前考慮抄襲什麼。換言之,對我們來說,抄襲遠比原創困難。

數碼科技與互聯網的大行其道,對寫專欄的人無疑有大助。我從來不用計算機,懶得學。一位同學把我的專欄放到網上去,讀者的熱鬧十年前無法想像。用墨水筆,寫在自己設計的淺黃色的稿紙上,傳真而去,字打好後傳真而回,修改的成本不足道。我喜歡自己想自己的,資料一般憑記憶,偶然需要資料補充一下,掛個電話到這裡那裡就是了。

順便在這裡徵求一個小資料。見到一件頗大的壽山石雕,看來是舊石,屬薄意中的深雕,刻工精絕,古往今來只有林清卿有這樣的功力。作者署名「啟成」,那是誰呀?網上遍尋不獲,希望讀者有以教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