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3, 2004

經濟試題一則

朋友,你是經濟學博士嗎?讓我出一條淺試題考你一下吧。題目是:如果政府補貼(subsidize)農植,農產品之價會上升還是下降呢?所有課本或理論分析都說農產品之價會下降。你當然知道這個答案,知道是本科一年級第六個星期教到的。但你會想,張五常是個怪人,思想無奇不有,必有怪招伏著,那就答農產品之價會上升吧。你敢賭一手嗎?理論邏輯何在?

不久前北京開始補貼農植,而市場農產品之價竟然明顯地上升了。這個怪現象把我難倒了一個小時,而我要多加一個小時才搞通其它細節。要我花兩個小時才能找到滿意答案的經濟試題不多。不膚淺,也使自己感到寶刀未老。讓我從思想過程說說吧。

破案的提點,是北京補貼農植只補貼種小麥與玉米,以種植的土地面積算。開頭我很蠢,要到一個小時後才想到政府補貼小麥與玉米,不少農地的使用會轉到小麥與玉米這兩方面去,從而使種植其它產品的土地減少了,所以其它產品的價格會上升。多加兩分鐘,我推出在均衡點上,調整了不同農產品有不同的耕耘成本後,其它農產品的市價淨回報,會與小麥及玉米的市價淨回報加政府的補貼相等。這均衡分析不是本科生的第一科,而是第二科。

困難是第三科,跳到博士後的學問,我要多想一個小時。耕耘土地減少的農產品的價格會上升,但受到補貼的小麥與玉米的價格理應下降。這帶來兩個問題。其一是一升一降,農產品物價的整體應該是上升還是下降了?其二是在上述的不可能錯的均衡點上,小麥、玉米及其它農產品的物價是怎樣決定的?如果小麥與玉米之價下降很多,那麼加上政府補貼,淨回報可能上升很少,其它農產品的價格上升於是微不足道,不會有今天見到的明顯上升。

多想一個小時的答案,是這些年中國進口小麥與玉米,而今天補貼種植後還要進口。這樣,小麥與玉米的市價是進口的國際價,不會因為補貼種植而下降。於是,均衡點說,其它農產品的價格上升,以每畝的淨收入算,會等於小麥與玉米的政府每畝補貼。

這是經濟學。這門學問不湛深,但從事的人思考時要懂得轉彎,要有彈性地從不同角度多方考慮。有時要拜我為師,用上我發明的推到盡頭的誇張幻想:如果政府補貼一千萬元種植一畝小麥或玉米,不准其它農產品進口,那麼除了小麥與玉米,神州大地的老百姓不會有其它可餐之物,其價格為何計算機也算不出來!

政府補貼可以為禍,眾所周知。這篇文章提出了一項前人沒有說過的禍害:物價可以因為補貼而不減反加。不是怪論,是邏輯井然的。

說過多次,因為重要這裡要再說。中國的發展要以工商業為重,但農民生活的改進非常重要。一石二鳥的辦法,是鼓勵農民轉到工商業去。美國地多人少,農民只佔百分之七的人口,自供後還有大量農產品出口。中國的農民是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以上,以補貼而鼓勵他們留於農業,盡補所有,中國也不會成為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美國的一家四口的小康農戶,需要擁有的一級農地大約是中國的三百畝。中國的農地分配,以個人算微不足道,不轉移工商業的有利陣地,農民的小康遙遙無期也。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