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精神與奧運經濟(三之一)
易憲容寫《奧運為強身但「奧運經濟」商業化不智》,顧題知義,說奧運精神是鼓勵強身健體,友誼萬歲,但今天變成爭取獎金,走上了歪路,不可取也。
不知憲容老弟從哪裡聽來他的希臘神話。我的理解,奧運的前身起自公元前四九零年,一個名為Pheidippides的兵差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報告希臘戰勝波斯的消息,奧運大拚搏就為紀念這兵差的長途奔跑而舉辦了。是為了強身健體嗎?胡說八道。該兵差跑到筋疲力盡,報捷後立刻暴斃!奧運鬥個你死我活,以搏到盡來定勝負。強身健體是清早起來耍太極,或漫步山頭,充其量是慢步跑。任何劇烈運動對身體有害無益,而奧運者,烈中之最烈也。參賽者想盡辦法勤修苦練,然後在決賽時孤注一擲,試圖把自己的生命推到暴斃的邊沿。
不要問我為什麼,但人類的進步往往靠難以解釋的「去到盡」的品性,可能是基因使然吧。學術的追求一般不會暴斃,但學府裡的朋友都知道,鬥個你死我活的行為司空慣見。學術上,我從來不參與這種競爭,因為出道後幾個月就無職可升,沒有敵手。然而,數十年來,每次動筆寫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文章,禁不住去到盡。這是今天的自己與昨天的自己競爭,沒有金錢回報,但日思夜想,苦不堪言。從來沒有試行解釋為什麼自己要這樣做,但如果是為了與其他學者競爭,我的學術文章不會寫得那樣毫無顧忌的。
經濟學說,因為資源缺乏,每個人天天都在競爭。這種競爭的效果,是一個人贏得多一點,另一個或另一些人會少一點。雖然競爭可以帶來進步,增加整體的收益,可以使每個人多了收入,但勝者多得的永遠是從負者拿過來。這是說,競爭可以互利,但勝與負的分配不同。
上文提到的以今天之我勝昨天之我的自我競爭,是另一回事。基因使然,有些人就是喜歡這樣做。可能為了自己喜歡誇誇其談,或博取別人讚賞幾句,但無論怎樣,看到自己有點進步會增加一點滿足感。這種自我競爭對外人毫無損害,雖然無能之輩心理不平衡,往往大叫葡萄是酸的。
奧運的競爭究竟是哪種呢?兩種都存在。我獲金牌而你得不到,是我從你及其他競爭者拿過來的。這是經濟學分析的競爭了。但我認為無損他人的自我競爭也存在。主要的證據,是奧運重視紀錄——世界紀錄,奧運紀錄等。大家都知道,所有紀錄——時間、高度、遠度、重量等——遲早會被打破,而破了紀錄的人一般沒有特別獎金,就是有也不是從鬥輸的拿過去。要決定勝負排列,根本不需要顧及紀錄,但每項每次奧運比賽,有紀錄可言的,必定有世界與奧運紀錄預先說明。我因此認為重視紀錄是人類的本性,不是要把競爭者殺下馬來,而是要知道自己有沒有長進,長進了多少。
現代的奧運起於一八九六年,歷久不衰。得到人類這樣重視,其精神絕對不是為了強身健體,而是人類要知道自己有沒有長進,可不可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有點傻里傻氣,而以競爭來促長進步,暴斃的可能存在,或起碼對身體有害無益。這是人類進步的代價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